李迎新委员:以忠诚铸就天平,以丹心蕴润法魂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通讯员窦娟)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法院民一庭庭长李迎新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李迎新委员从一本变化的审判日志讲起,以前她的审判日志上密密麻麻记载着各种会议安排,而现在记载的是开庭、调解、勘查现场等审判日程。作为庭长,改革前,她主要是听案子、听汇报,而现在她重新回归法台,敲响法槌。近两年,李迎新委员直接承办案件464件。回到一线,她更加珍惜法官这份职业的尊荣与价值,她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承办疑难复杂案件上,发挥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谈及审判权,李迎新委员讲述了她鼓励年轻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故事。李迎新委员所在庭室的一名年轻法官审理了一起“父亲吸毒而神智混乱,殴打婴儿致残,母亲请求婚内撤销父亲监护权”的案件。此类案件没有先例,法律也无明确规定,且适用特别程序,一审终审,主审该案的年轻法官倍感压力。作为庭长,李迎新委员没有像以前一样给出结论,而是鼓励这名年轻法官珍惜手中宝贵的审判权,依法独立判案。最终这名年轻法官依法裁定撤销父亲的监护权。这起案件被最高法院评选为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一周年十大典型案例。该案的卷宗里没有院庭长的签批,李迎新委员认为,这是司法责任制改革带来的卷宗新变化,背后反映的是审判权运行的新模式,法官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要自我挖掘出多大的能力。

  另外,李迎新委员认为司法体制改革是法院提质增效的自我革命。她分享了通州法院司改以来的新变化。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提档加速,两年间,通州法院收案数从每年两万多件,一举突破6万件。而员额法官仅有107人,案多人少任务重,只能向改革要潜能:繁简分流、重塑审判格局;精心配置审判团队、突出法官主体地位;科学考核法官质效、激发办案潜力;提升法官职业尊荣、加强职业保障。通过一系列自我革命,2017年,通州法院人均结案563件,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最后,李迎新委员代表一线法官表达了对司法体制改革的新期盼:期盼全社会都能理解、关心、支持司法改革,将司法的社会治理功能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理解和尊重司法规律、维护司法权威的法治文化;期盼法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力度加大,实现法官等级晋升与员额退出、职业养成与履职保障相辅相成,加大对法官人身安全及名誉权保护,提高法官职业尊荣感;期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完善以诉讼与非诉讼方式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解决纠纷的需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李迎新委员说,司改的每一小步都将累积质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大步,不论前路多么艰辛,法院人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忠诚铸就天平,以丹心蕴润法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