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真实生活的别样展示

  该书取材于著名的“南大碎尸案”。作者以案件侦破、审理过程为暗线,以法官的日常工作为明线,在书中虚构了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是凶手,一个是无辜者,真相扑朔迷离。

 

  “炒股养生成功学、盗墓修仙桃花劫,这本书里都没有。”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作家、法官桂公梓打趣说,除了《围城》和金庸全集外,“能让我从头到尾看两遍以上的书不多,这是其中一本。”

  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辑赵宏说,该书集悬疑、风趣、文艺、哲思多种风格于一体。它以一起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而又扑朔迷离的碎尸案为暗线,以法官的日常工作为明线,错落呈现了青春的理想、职场的现实、行业的生态以及人生的选择。

  它是写过《金陵十二区》《不写判决时写什么》等作品的桂公梓的出道作品,名为《决不妥协》。该书于2011年首次出版,201712月修订再版,20183月正式上市。

   

一个年轻人的“粗浅看法”

  赵宏说,该书讲述了“全国轰动的碎尸案,在民意汹涌中作出了判决,故事在这里画上了休止符……然而,休止符并不是句号。”

  桂公梓介绍说,该书取材于发生在1996年的南大碎尸案。

  据了解,南大碎尸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案发于1996119日,地点为江苏南京市,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某某。

  据媒体报道,1996110日,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电器,导致担任宿舍长的刁某某也受到处罚,刁因此心情不佳,晚饭后外出散心,再未回到宿舍。

  9天后,即1996119日,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捡到一个提包,包中装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其在清洗肉片时发现了3根手指,随即报案。警方经过调查认为,其为刁某某被肢解的尸体。

  随后,尸体另外的部分在南京市水佐岗路和龙王山被发现,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条床单中。经调查发现,尸体煮熟后,估计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细,码放整齐。

  该案引发了多种猜想,网友多次在网络上讨论。2016119日,网传当天是“南京大学碎尸案”20年追诉期的最后一天,但公安部刑侦局很快在官方微博“辟谣”:“南大碎尸案”将依照刑法规定继续追查。

  “那是个悬案,至今未侦破。”桂公梓说,他在书里虚构了破案和审理过程,以及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是凶手,一个是无辜者,真相扑朔迷离。“编辑说的‘休止符不是句号’,应该是指案子在判决后已经完结,但整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桂公梓说,该书创作时,他刚参加工作,学生式的天真理想和工作后看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小差异,让他有诸多想法。为了给这些想法寻找一个出口,也为了不向客观现实妥协,他给该书取名《决不妥协》。

  赵宏说,她很喜欢这个书名。“任何职业可能都会有理想与现实的龃龉。‘妥协’这个词想必每人都会面对。而我理解的‘决不妥协’传递的是直面现实,仍有赤子之心。”

  “在我看来,《决不妥协》好像是在讲故事,但实际上更是一个年轻人千方百计想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司法、对周遭世界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桂公梓说,对中国司法来讲,那些年是一段特殊时期,大多数人会有一些腹诽,年轻气盛的他也不例外。

  “但没多少人会把这些腹诽说出口,更别说写成文字了。我就想,既然没人愿意说,那我来说好了。包括后来开公众号,为法官群体讲一些话,都是这样的想法。”桂公梓表示,也许是不吐不快的心理在作祟,于是,就有了《决不妥协》。

除细微字句、序言外无改动

 

  “回头看这本书,其实故事结构并不完整,写作手法也比较生硬,表达出来的一些想法也很幼稚,所以从它写完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并不满意。”桂公梓说,一直以来,他甚至把这本书当成了自己创作生涯的某种黑历史,不曾料到赵宏编辑会找到他建议再版。

  桂公梓说,他于2008年进入法院工作。该书从2009年开始创作,2010年完稿,2011年首次出版。第一次出版时,编辑推荐说,该书是首部反映中国法官生存现状的小说,年轻法官深度揭秘司法内幕的小说,“本书是一场良知与集体无意识的正式较量”。

  赵宏说,她于2014年读完该书。“当时是打五星的,看豆瓣读者评价也很不错。”但这次出版与首次出版的切入点完全不一样。首次出版是“揭秘”性质的,此次则营造了一种“对话”场景。通俗来说,首版是来观摩你不了解的神秘的法官生活;此次出版表达的是:其实我们都是职场中人,我们并无本质的不同。

  该书再版,除增加了一篇再版序言,一些细微的字句有改动,其他变化不大。桂公梓说,本书首版时,出版社删掉了上万字原稿,“大多是评论类文字,编辑认为比较尖锐,不适合出版。”当时,他很不服气,再版时,他原准备做成“无删节版”,但几经斟酌放弃了。

  “几年后重新翻开当年被删掉的那些文字,我承认编辑是对的,那些评论幼稚肤浅,确实没什么艺术性和生命力。非但如此,我甚至想再多删掉一些让我重读时感到脸红的文字。但最终决定原样再版,毕竟要对20多岁的自己有个清醒认识,要接受当时写下的每一句话。”

  桂公梓说,他的创作常常有感而发。比如短篇科幻小说《金陵十二区》,是一个纯虚构故事,脑海里突然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于是兴冲冲地把它写了下来,仅此而已。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是一本随笔集。它主要收录了桂公梓在2014年至2015年在微信公众号里发布的杂文、散文、影评、游记、科幻、言情、惊悚类作品,风格比较杂,“因为我比较喜欢尝试不同的风格。”

  “《决不妥协》是长篇小说,虚构出一个主人公,但文笔是写实的,用他的视角来观察和评论,借此表达自己的观点。”桂公梓说,他喜欢和习惯用第一人称叙事,“写起来很舒适,像是在写笔记。”

  《决不妥协》讲述了青年法官桂公梓在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中的点滴生活。其曾得到领导赏识,被指定判决黑社会头目高玉虎一案,因迫于领导和舆论压力,判决犯罪嫌疑人刑勇死刑,执行后发现真凶另有他人。当公平、公正、公开遭遇人间百态,“他”该如何选择等。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就是展示一个真实的法官生活,让不了解法官和法院的人,在读完这本书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感受。”桂公梓说,所有误解都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他希望能通过这种信息传递,消弭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桂公梓希望法律工作者,尤其是较年轻、刚入行不久的法律人,或者准备入行的法学生,法律圈之外对此感兴趣的人,都读读这本书。“过来人的经验和想法永远是有价值的,无论是用来借鉴还是批判。”

  赵宏则建议,读者不要忽略封面上的两个元素,一是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二是身披红披风的黑猫。“这是我和作者认真考虑托物言志的选择。”

  但桂公梓也承认,该书首版时,大部分读者都是法律圈内人。许多人认为,该书很写实,有共鸣,对初入法律圈的人而言,有一些指导意义。但也有人认为,有些情节不太符合实际,或故事还可以更完善等。但“回头去看的时候,能发现一两个亮点,我就很满足了。这说明我们都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