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取得新突破

  228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京召开,总结了过去一年法学会的工作成绩,并部署2018年法学会的工作重点。

  长期以来,中国法学会及地方法学会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推进理论创新、发挥智库作用、参与社会治理、拓展对外交流、培养法治人才,特别是在地方法学会建设和法学会会员发展、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2017年各级法学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完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法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会员发展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地方法学会政治引领

及党组建设持续推进

  在本月28日召开的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在讲话中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服务大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和法治保障。

  长期以来,各级法学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学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在过去的2017年中,全国各省级法学会均制定了关于加强对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治引领的意见;在活动安排、课题设置、研究会工作等方面自觉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方针;密切与有关教学、科研和实务部门的联系,共同对各研究会负责人、研究会开展的各项活动承担好政治责任;对可能发生导向问题和错误倾向的重点领域或重点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新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

  201710月,党的十九大在京召开,全国法学会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浪潮。

  中国法学会下发了通知,要求各级法学会、研究会及所属单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随后,各省市法学会都进行了针对十九大精神的座谈会、学习会和报告会,多地法学会还邀请十九大代表宣讲十九大精神,法学会系统还针对十九大精神组织了征文评选活动。

  推动地方法学会系统的党组建设是2017年中国法学会系统的重点工作,截至2017年底,32个省级法学会中,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17个法学会设立党组并已经发挥作用,天津、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南、重庆、陕西、新疆、兵团等10个法学会经批准设立党组。

  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法学会中,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杭州、宁波、厦门、武汉、西安9个法学会设立了党组,还有87个地市法学会和509个县(市、区)法学会设立了党组。

  河南、广西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法学会党组全覆盖。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福建、河南、四川等8个省级法学会所属239个研究会全部设立了党组织。山西、江苏、湖北、宁夏法学会有部分研究会设立了党组织。

会员队伍不断壮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研究

  2017年,中国法学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个人会员达到63.7万多人,团体会员1.8万多个,其中新增加的个人会员达到17万多人。

  在会员发展方面,法学会更加注重在立法、行政执法、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法律实务工作者中发展会员,会员队伍稳定增长,会员结构不断优化。

  江西省法学会和省司法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律师中发展法学会会员的通知》,推动在律师中发展法学会会员工作,河南省法学会举办了中国法学会会员证发放仪式,扩大了法学会在地方的影响力。

  各级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章程》及《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会员管理与会员服务新模式,加强同各级法治相关协会、团体等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同法律实务部门的关系,积极推动在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和法学教学科研单位、法律服务机构、企业法务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等发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更多吸纳基层一线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有效扩大会员覆盖面,努力实现会员发展的大跨越。

  部分省市法学会建立了会员工作站、会员之家,并且组织会员参与普法宣传、立法咨询等活动。部分省市法学会还将会员联络员的工作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探索,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会员声音。中国法学会还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融入会员服务,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工作平台,广大会员对法学会的认同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让专家会员发挥专长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全国各省级法学会都建立了本地区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与当地人大、政府法制部门建立固定的联系制度,参与地方立法、政府规章的制定或调研咨询。

  一些地方法学会及所属研究会积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项目,承担党委、政府、政法委交办的研究工作,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区域法治论坛或研讨会等活动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特色,努力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大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或得到省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立法、司法等有关部门采纳,或形成省级以上人大代表议案或政协委员提案。

  “地方法学会要整合精简研究会,把重大课题交由研究会完成。发展会员的交流平台,形成品牌,理顺关系,更加顺利地推进工作。”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会长林国平谈道。

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

广泛深入开展

  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各级法学会继续提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品牌传播力和引导力。各级地方法学会也努力探索创新,发挥群团优势,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经验做法。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的普法活动,2017年各级法学会共组织5689场“双百”报告会,直接听众171万余人(次),17个省区市“双百”活动进入党委中心组学习。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与司法部合作,提升了活动组织力度,编写《民法总则大众读本》寄送县级法学会,组织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约64.5万场次,覆盖到全国96%的县级法学会。

  各级各地法学会不断健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推动“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继续广泛建立法律诊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站、调解中心、信访代理室等基层法律服务平台,推动法律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构建广覆盖、有特色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探索参与推荐法律顾问、法治评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相关工作。

  各地在加强传统媒体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律”的现代服务手段,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进行常态化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的普遍性、针对性和现代性更加突出。

  天津东丽区法学会深化服务载体建设,运用《在线说法》广播节目、《法治经纬》及《法治东丽建设》报纸专栏、《法治之窗》手机报、东丽在线法治专栏、普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宣传平台进行普法宣传。四川成都温江区法学会还引进了智能机器人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将大数据科技与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