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新时代,推动法学对外交流转型升级
一年来,在中国法学会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室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对外联络部紧密围绕学会“改革年”“整改年”“落实年”,以扎实有序落实改革方案、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为主线,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推动对外法学交流工作深入发展。
去年以来,对外联络部共组织出访4批次20人次,学会领导出访2批次(东盟,日韩),接待39国160人次来华访问,举办国际会议4次,签署合作备忘录1份,通过了2份成果性文件,举办了3期34国共75人次域外法律人才培训班。
法学对外交流工作
“以我为主”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由对外联络部主导的区域论坛发展方向,均“以我为主”,设置议题。
围绕“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主题”,举办了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
经过协调,将论坛发展与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结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承办论坛,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成果首惠边疆民族地区。
此外,外联部还积极推动所组织的论坛合作机制纵深发展。通过全面推动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年至2018年)》,大力推动中非联合仲裁中心建设,形成“3+2”支柱型格局。
在南非举办首届中非联合仲裁中心国际大会,首次在国际仲裁舞台展示中非仲裁界合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仲裁领域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会议期间成立的中非仲裁联合会,更是向建立“以我为主”的区域法律国际组织迈出积极一步。
去年以来,对外联络部还积极与波兰、捷克、塞尔维亚等中东欧国家主要法学法律组织和院校建立联系并积极互动,推动构建更加稳定、均衡、协调的对欧法治交往布局。倡议成立中国-大洋洲法律论坛并积极推进首届论坛筹备,构建与大洋洲国家法学法律界多边交流与合作平台,增强对大洋洲国家法学法律界交往的系统性、机制性、长期性,维护我国海洋特别是南海权益,扩大陆海统筹,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法治保障。
除此之外,对外联络部还提出完善立体化法治合作体系理论。通过推动构建中非立体化法治合作体系,以我驻非使领馆、使团为核心,以联合研究中心和基地为依托,以促进中非各国法律规则的衔接联动,常态化深度整合国外当地法学法律资源,提供法律咨询意见以及法律查明服务,为“一带一路”在非建设提供及时、全面的法律服务与保障。
中国-东盟法律论坛获一致好评
去年由中国法学会组织的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成功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本届论坛规格高、规模大,得到了学会领导、各有关国家部委及东盟国家法律组织的高度重视。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亲自出席论坛、会见中外贵宾并在开幕式上致辞。论坛邀请了文莱首席大法官、柬埔寨司法部长、印尼总检察长、越南法学会副会长等4位正部长级以上官员、10位副部长级官员及重要地区组织领导等15位东盟国家贵宾来华出席论坛,同时邀请到17位国内部长级以上官员出席论坛。论坛期间,会领导与部分国家高级别官员举行双边会见,就深化双边及地区法治务实合作展开讨论,巩固双边合作关系。
论坛以“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为主题,鲜明深刻,突出法治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和共同愿望,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富有现实意义,得到了中国-东盟法律界人士的广泛称赞和普遍认可。
论坛通过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法治合作南宁共识》,充分体现了法治护航“一带一路”倡议和各国经济战略对接的重要作用,反映了中国和东盟各国法律界通过法治合作来增进本地区相互理解与信任、推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持久和平与繁荣稳定、同时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保驾护航的高度共识。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总体外交
做好重点人物工作,积极开展高层互动,凝聚法治合作共识,推动国家关系发展,也是对外联络部一项重要的工作。
去年以来,对外联络部接待了WTO上诉机构主席、印度律协主席、南非仲裁基金会主席,与柬埔寨司法部长、新加坡首席大法官、肯尼亚总检察长兼司法部长、南非宪法法院大法官等部长级官员举行会见。
进一步加强了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互动,提升中国法学法律界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通过与非洲商法统一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从战略高度提升对非洲法语区经贸法律事务的影响;赴菲律宾出席东盟法律协会纪念东盟成立50周年活动,巩固我国对东盟法治交往的重要抓手;赴日本出席第30届亚太法协大会及理事会,会上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尹宝虎当选为新一届亚太法协执委;协助民诉法学研究会筹备2017年世界诉讼法大会,推动研究会与国际法学法律界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法治领域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中外法治互信。针对亚太法协发布的《关于中国律师现状的持续关注声明》,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文显在亚太法协大会的主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律师执业的权利保障问题和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最新进展,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信任和认同。此外,受商务部委托,积极应对美对我国发起的301调查,组织学者撰写知识产权评论文章、赴美出席听证会发出我方声音。
中国法学会代表团赴莫斯科深度参与第四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为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精神、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参与构建全球经济治理新架构做出积极努力。中国法学会特邀代表、前WTO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与中国法学会办公室主任纪大新分别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方共12位发言人围绕论坛主题“金砖国家法律体系互动:走向公正的全球秩序”,就不同议题发言,为论坛发展积极提出我方主张,引领论坛发展。期间,我国代表团积极与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法律组织沟通,推动金砖国家争议解决机制全覆盖网络建成,并与南非法学会商谈第五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举办事。同时积极推动金砖国家法律论坛发展规划写入《莫斯科宣言》。
受邀加入中联部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依托华东政法大学设立的金砖国家法律研究院被纳入中联部“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机制,依托西南政法大学设立的“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针对东盟、南亚和非洲地区举办三期研修班,招收高级法律官员、优秀专家律师75名,介绍中国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新成就,培育法律交流与合作的“金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