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应该被忘记的“玫瑰枝”
该书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系郑毓秀自传,附录部分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晓进撰写的《自传之外的郑毓秀》。主要讲述了郑毓秀传奇的早年人生经历,也对其牵涉的部分争议性话题进行了回应。
“她是传奇,她有争议,她曾获得过N多第一,她不应该被忘记。”2018年1月,历时近三年,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辑赵宏策划的记录民国时期第一位女博士、女律师、女法院院长自传的书正式上市。
传记的主人究竟有怎样的故事?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晓进说,她开创了民国法律界的多项第一;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她曾以玫瑰枝干冒充手枪,阻止中国谈判代表陆徵祥等人在合约上签字,一时间名扬海外,成为女中豪杰。
传记的主人叫郑毓秀。赵宏说,谈到民国的女人,许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林徽因。但法律界不应该忘记曾有诸多噱头身份的郑毓秀: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的女性。
书名的由来及寓意
该书中文简体版取名《不同寻常的玫瑰枝:郑毓秀自述》,原著名为“My Revolutionary Years:The Autobiograghy of Madame Wei Tao-Ming”(直译为《我的革命生涯:魏道明夫人自传》。该书于1943年,由纽约查尔斯·斯克里布纳尔出版社出版。
魏道明何许人也?郑毓秀的留法同学、丈夫,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南京特别市市长、驻法国大使等。
据赵宏介绍,该书原著主要讲述了郑毓秀传奇的早年人生经历。比如:从小即为小佣人主持公道;反抗裹脚;自己写信退婚;为革命党人运送炸药;参与刺杀袁世凯;乃至巴黎和会期前夕,以玫瑰枝伪装手枪,阻止中国代表在合约上签字……
赵宏说,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足可见有胆有识,有勇气,有魄力,有智慧,有追求,不同凡响的女子郑毓秀。
胡晓进说,该书原著主要讲述了郑毓秀早期的革命壮举和后来的律师生涯,且有意或者无意地遗漏了涉及自身的几个颇有争议的重要公案。
赵宏说,该书中文繁体版于2013年在台湾面世。它以郑毓秀革命生涯的高潮和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在巴黎和会前夕,她以玫瑰枝伪装手枪,阻止中国代表在合约上签字)为重点,意译书名为《玫瑰与枪:中国第一位女律师郑毓秀自传》。
“这个书名意译得相当精妙。”赵宏认为,无论从事件还是从引申义来看,“玫瑰与枪”这个书名与内容都切合的很好。该书中文简体版面世时,他们也曾考虑继续使用该名。但书名带“枪”字,可能会给网络检索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其网络传播、检索效果,遂作罢。
赵宏说,正当大家苦苦思索新书名时,适值《人民的名义》热映,祁同伟和侯亮平上演《智斗》选段唱的“这个女人不寻常”,给了她很好启发,遂取名《不寻常的玫瑰枝:郑毓秀自述》。“这个‘不寻常’既有实指‘玫瑰枝’之意,也有暗指传主之意。”
不一样的“玫瑰枝”
本次出版的中文简体版和以往的版本有何不同?赵宏说,这次出版的动机旨在让大家从一个曾经叱咤风云、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人身上,发现更多人性思考、制度信息和时代背景。因此,它在原著基础上,增加了“自传之外的郑毓秀”部分。“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系郑毓秀自传,附录部分为胡晓进老师写的《自传之外的郑毓秀》。”
胡晓进说,没给郑毓秀讲好话,专讲“不太光彩”的一面,如郑毓秀的博士论文由王宠惠代笔,反控林语堂和开明书局诽谤,与后任勾结舞弊遭弹劾,诉《铁报》毁谤等公案。
赵宏说,读过台湾版郑毓秀传记后发现,原著一方面只写了“半生”,另一方面对一些争议性的话题都没有涉及,遂邀请胡晓进写一篇串讲式的导读,其目的旨在对郑毓秀充满争议的地方加以补充,从而形成更加完整、全面的介绍。
胡晓进说,他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些补充阅读材料,让读者了解郑毓秀的另一面,看到名人光环之下的阴影,更“要提醒各位尊敬的读者,自传(回忆录)有时候是靠不住的,因为人人都有自尊感和虚荣心,准备留给后人看的自传(回忆录),不免会有夸张掩饰之处”。
赵宏说,策划者的初衷非“粉”亦非“黑”。从编辑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不讨巧的。从文学角度讲,传主被塑造成令人争相效仿的正面偶像形象,可能更符合读者阅读偏好和购买愿望,原著也的确是这样,但是本书更希望全面地介绍传主。
“这种‘全面’性追求,有一种对事儿不对人的意味,俱往矣,多么风流风光人物都已作古,但是梳理这些事件会给读者折射出更多时代信息,比如司法公正、名人效应等。更重要的是不希望读者像单纯地消费其他民国女性故事一样,而是从中读出时代感,读懂人生。”
赵宏说,选择出版这样一本书,无关乎郑毓秀身上的诸多噱头、女性崇拜等,更重要的是了解“郑毓秀生平事迹后,觉得她确属于‘想起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马上感觉到那个时代很熟悉,也很明了’的那种不寻常的个人”,遂克服种种困难,决定出版这本书。
林语堂说:“历史事迹之幕后,一定有‘人物’……当吾人想起马蔻斯·奥理略或吕善,便知适当罗马衰落时期。又或想起佛朗古·维龙便知适当中古世纪。想起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马上感觉到那个时代很熟悉,也很明了。”赵宏认为,郑毓秀应该就是这样的女性。
赵宏说,因书结缘是最美好的遇见。该书出版过程中,她托在台北的一位朋友帮忙购买原著繁体版,托另外一位朋友帮忙从台北捎回北京。两人因交接此书相识、相知、相爱。“这是一本‘红娘之书’,也是我工作10年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以前有合作的作者称‘某本书改变了我的命运’。那是一种参与感的幸福,而这种意外之喜,则是编辑职业本身带给我的一种美差式的幸福。”赵宏期望,在纸书唱衰的当下,这本记录女性法律人的传记,同样能传递爱与幸福,为此特意随书制作了一枚有爱的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