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法学研究“兵团作战”战绩显著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法学会将法学研究工作从法学会一个部门的“单兵突进”变为“兵团作战”,使法学研究不仅搞得有声有色,而且质量明显提升,卓有成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平安法治建设。

集聚人才“兵团作战”

  “镇海区法学会意识到,法学研究不能仅靠法学会唱‘独角戏’,搞‘单兵突进’,必须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法学会引领,多方积极参与‘兵团作战’的良好氛围,才能繁荣法学研究,服务地方实践。”镇海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张云军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每年,区法学会都要召开一次有会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参加的法学研究工作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作动员,要求会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繁荣法学研究的意义,积极参与和支持法学研究工作。

  如今,参与法学研究的不仅有政法各部门和镇(街道),还有组织、宣传、统战部门和社会保障、农业、市场监督等众多部门。同时,区法学会成立了刑事、民商事、行政、人民调解和社会综合治理五个法学研究会,分别由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和区综治办领导任会长,每个研究会由10至15人组成。为每个研究会编入区政法各部门、镇(街道)的业余骨干和宁波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各一人,使研究会成员优势互补,增强整体实力。

  区法学会建立了41人的法学研究人才库。人才来自区政法各部门业务骨干、宁波大学法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和镇(街道)、相关部门法学法律工作者。这些调研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提出法学研究课题,承担重点课题的研究任务,每年至少要完成一篇论文。区法学会每年考核,奖优罚劣。区政法各部门普遍把法律实务研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规定每年是否在刊物(含区级)上发表文章作为评优晋职的重要条件。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法学研究的积极性。

  区法学会还以课题招标形式向社会招贤纳才。重点课题一律在网上公示,向全区招标。对中标单位,要求组成以部门领导为组长的课题组,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近三年来,所有课题中标单位都高标准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搭建平台群策群力

  对法学研究的课题,区法学会也是群策群力,组织五个研究会分别到镇(街道)、村(社区)和有关部门调研,而后汇总梳理,形成拟设课题。同时,区委政法委和区法学会联合发文,向区直部门和镇(街道)征集研究课题。要求区政法各部门和各镇(街道),至少要结合各自实际,呈报一个重点课题。

  之后,区法学会通过召开研究会会长会议,对汇总的拟设课题进行评议审定,作为年度调研重点课题下发。2017年共设定重点课题10个,一般课题22个,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为精准开展法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除了组织力量研究攻克法学研究课题外,区法学会还下功夫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每年组织一次法学论坛,发论坛征文通知,向全区法学法律工作者征集论文和调研文章,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在论坛上,由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等领导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并请获奖作者作主旨发言,评议组进行点评。自2015年以来,已举办三届,论文作者已经涵盖司法、执法部门和组织、宣传、城管、民政和高等院校。

  区法学会还建立了司法执法实务研讨会制度,每季度或半年举办一次有区政法各部门、宁波港公安局领导和相关部门参加的实务研讨会,交流汇报执法司法工作情况,对法治实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讨。这既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统一对法律适用、事实认定的认识,又为法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深受政法各部门的欢迎。

  区法学会把创办的《镇海法学》季刊作为全区法学法律工作者传播交流学术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对征集到的优秀论文,区法学会及时推荐参加上级法学会举办的法治论坛或法学、政法等刊物。仅去年,区法学会推荐的论文在各级法学会论坛获奖和上级刊物中录用的就有60余篇,提高了法学法律工作者对法学研究的积极性。

想方设法转化成果

  区法学会想方设法抓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一些优秀研究成果,以《要报》形式印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每年推送均在10篇以上。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网格化“微治理”模式探析》《信息化条件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等研究成果都被有关部门采用。

  同时,区法学会组织专家到相关单位进行研究成果对接,介绍研究成果的创新点和实用性,提出应用建议。如《创新“学院式社区矫正”模式的实践思考》一文,通过对接介绍,被推广应用于当地社区矫正工作。区法学会在每年举办的法学论坛或重点课题成果研讨会上,都会邀请相关领导参加。《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在研讨会上引发了区法院等部门的重视,经过调研论证,由区法院、法学会、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平台的意见》。区法学会助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经验还得到了中国法学会的肯定。

  去年,镇海区法学会法学研究成果丰硕,全区共收到法学论文和调研文章125篇,有5篇在中国青年法学论坛、长三角法学论坛和省级城市法学论坛上获奖,其中会员刘明奎撰写的《技术权力:裁判文书背后的风险规避逻辑》在中国青年法学论坛上获得一等奖。有8篇在省市举办的法学论坛和论文评选中获奖,区法学会和区法院分别获得优秀组织奖。镇海区法学会是区内所有学术团体和宁波市县(市)、区法学会中论文获奖最多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