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法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心大局

  本报讯(记者田雄) 近日,记者从武汉市法学会获悉,自2017年以来,该法学会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武汉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加强法学研究,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提供法治支撑。武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裕江不久前到武汉市法学会调研指导工作时,对武汉市法学会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法学会要成为武汉市法治建设和政法工作的智库和参谋部。

  近年来,武汉市法学会以《武汉法治丛书》、武汉市法学会网站为载体,开辟专栏,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撰写学习宣传解读文章,打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立体平台,统一思想,汇聚共识。坚持把落实政治引领和意识形态责任制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出武汉市法学会党组政治引领五项职责、武汉法治丛书、武汉市法学会网文稿编辑、审核制度和研究会、会员发展服务等管理办法,坚持与各区法学会、学科研究会、会员小组共同举办法治论坛、专题研讨会等活动,确保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紧紧围绕并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大局。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各学科研究会在法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如,武汉市法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教授带领团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主持或参与起草《彰显中华文明影响力,提升国际法治保障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关于设立“一带一路”国际争端解决中心的建议》《设立综合性、国际性争端解决机构的路径与策略》等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领导和中国法学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批示给相关部门采纳。

  与此同时,武汉市法学会主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开创法治武汉建设新局面”座谈会、“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与法治环境建设”座谈会、第五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法治论坛等,提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另外,武汉市法学会2017年编撰发布的《武汉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6)》(法治白皮书),新增各区(功能区)法治建设亮点、法治建设十大事件、十大案例,客观真实记录了2016年武汉法治建设的阶段性实践。该成果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目前,由武汉市法学会领衔研究的《武汉法治发展史》进入全面撰写阶段,已完成60%的撰写任务。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制史专家杨一凡给予积极评价。

  2017年以来,武汉市法学会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法学界的关注和认可,在全国及区域法治论坛征文等活动中屡创佳绩。如,由武汉市法学会组织推荐参加的“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第十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第二十九届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第九届法治湖北论坛”的108篇论文,有27篇分获一、二、三等奖,武汉市法学会同时还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第二十九届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