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致力打造法治文化标识让法治扬州具象生动

  法治文化标识是指易于为人们认识和感知的具有标志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其重要功能是让人们看到法治、感受法治进而相信法治。法治扬州建设以来,我们化虚为实,致力于法治文化标识打造,发挥了法治文化产品春风化雨、浸润人心的独特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获得了全国、江苏省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市等称号。

扬州“三先”——创新标识

  率先面向社会征集法治扬州形象标识和宣传语。2008年,扬州市通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扩大群众参与度,最终确定了由五亭桥、天平以及仙鹤构成的体现公平正义的法治扬州形象标识和“烟花三月和谐美,绿扬城郭法治明”的宣传语,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公开使用法治标识和宣传语的城市,继而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法治扬州标识和宣传语的意见》,推广和明确标识和宣传语的使用范围和条件。无论是法治广场或公园,还是规模不一的大小活动,人们随处可见法治扬州鲜红的标识和高高飘扬的宣传语,无处不在感受着法治扬州渐进的脚步。

  率先提出建设法治文化名城。2010年,扬州市在江苏省率先提出了“法治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把法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世界名城建设统筹考虑,立足城市特质,科学规划引领,将法治文化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大局中统一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设法治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围绕构建“五大体系”建设任务,按照“一次规划、分批建设”的原则,全市一盘棋统筹,分阶段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法治文化名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公平正义、人民满意”的法治名城效应得到显现,以法治引领城市治理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刊发了扬州经验。

  率先将法治元素嵌入景观文化建设。2009年,扬州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引潮河法治文化广场。引潮河法治文化广场位于扬州主城区,占地30多亩,总投资400余万元,邀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参与设计施工,广场由一个标志性主体和三大主题板块构成,依托引潮河风光带“古韵园”建设,在不破坏文化景观的前提下,将“法治”与“文化”两大元素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处与城市环境协调、与人文环境融合、与生态环境融洽的“法治文化景观”。该广场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法治文化示范点,被誉为江苏法治文化广场建设的“火种”。

  “三个率先”是敢为人先、勇于创造的理念写照。理念创新引领和推动实践创新。近年来扬州相继推出的民意法治、经济法治和创新法治三大载体,被评为江苏十大法治事件的群众性法治评议等,都是理念创新的产物。为展示各地法治创新成果,探索“互联网+法治”的工作运行模式,扬州推出了法治建设创新成果展示图,展示图实行一年一更新,动态运行、立体管理。邗江区的春涛法律服务中心、江都区的邵伯巡检司法治文化传承馆、广陵区的陈先岩工作室作为创新项目,同时被扬州市法学会认定为市级首批法治实务研究基地。

扬州“三馆”——物质标识

  法治教育警示馆。2009年,投资1000多万元的扬州市预防腐败警示教育馆顺利建成使用。作为江苏省首家市级警示教育基地,以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为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传播法治文化,主要内容是看一部警示教育展览、观一部警示教育片、上一堂职务犯罪预防课、组织现身说法、专题讨论、廉政谈话、廉政承诺和发送预防建言等。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扬州组织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警示教育工作现场会,推介了扬州预防宣传教育工作经验。扬州市教育警示馆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被省纪委等评为省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法治实践体验馆。2012年9月,投资500多万元的扬州市法治文化体验馆建成并正式运行,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现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的张苏军专程来扬州为体验馆揭牌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开创了全国法治建设的新路子,为全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新经验”。《法治江苏建设2012年发展报告》明确指出扬州市法治文化体验馆是“全省首创”。体验馆位于扬州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内,建有展示厅、模拟法庭、演艺厅、竞赛厅、研判室、影视厅等12个功能室,在建设上注重简约,在功能上立足实用,在效应上突出公益,成为江苏省首个多方位、互动式法治文化基地,并在理念、管理、形式和运作上有新的突破。体验馆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将法律知识、法治理念通过图片、声光电等有形载体进行展示,促进法治文化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传播,实现了由传统灌输式、被动式、机械式文化传播方法向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法治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法治文化体验馆以受众体验为建设目标,以现代展示手段突显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从而有效提升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与生命力,被命名为“江苏省法治文化示范点”,每年在体验馆内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达3万人次。

  法治文化传承馆。2016年11月,投资600多万元的邵伯巡检司法治文化传承馆开馆并正式对外开放。传承馆位于江都区邵伯镇,秉承打造“运河文化的展示点、历史文化的交汇点、法治文化的传承点”的设计理念,挖掘和传承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精华,探寻现代社会基层治理法治化有效路径,展示当今法治建设成果。全馆由礼法院、循吏堂、留忆苑、启明堂四大部分组成,意在传承古代法律思想,凝聚法治文化自信,感悟依法治国真谛。邵伯作为大运河申遗第一镇,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文化特色,当地政府将传承馆建设纳入当地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了邵伯本地的运河文化与“平之如水”的法治文化有机契合,不仅展示了邵伯当地在基层治理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展示了江都全区的法治人文精神,让参观者在游览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三馆”的建成和运行是扬州法治文化物质标识建设的典型代表。经过多年努力,扬州法治文化阵地已达1000多处,并从最初单一零散、数量扩张的建设格局向连点成线、功能全面的法治文化综合体转变。2017年全市已建成法治文化综合体4个,江都装饰大世界法治文化综合体、宝应法治文化“三大板块”、广陵区湾头镇玉器法治市场综合体建设、邗江区邗城法治综合体均已初具成效。法治综合体整合现有阵地资源,致力于打造立体化、系统化、样板化的法治宣传阵地,有力提升了法治文化的规模效应和综合效应。

扬州“三唱”——精神标识

  法治广场之唱。从2012年开始,扬州市充分利用现有法治广场资源,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动员整合社会力量,每年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和系列法治广场活动。5年来,围绕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主题以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本着“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坚持互动性、趣味性、知识性、通俗性的活动形式,将文明理念、法治文化、平安建设要求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中,同时穿插有奖知识问答、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法治案例解析、法治谜语有奖竞猜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扬州全市市县联动,全年活动不断,全城歌声嘹亮,显示出扬州这座古城的生机和活力。2017年就以“法治扬州,你我同行”为主题,公、检、法、司四部门承办,持续开展四季统筹、城乡联动、此起彼伏的系列法治广场活动。扬州市公安局以“整治交通秩序,共建扬州规矩”、市检察院以“走村入户大走访”、市中院以“司法体制改革”、市司法局以“谁执法谁普法”为不同主题,各有特色的开展法治广场活动,参与群众达5万人次。

  法治人物之唱。从2010年开始,扬州市以典型引领传播正能量,在江苏全省率先开展“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届,全市评选出了30名引领法治实践、推进法治建设的法治人物,其中两名当选为江苏省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人物李华,系扬州东关街道党委副书记、琼花观社区主任,她运用历史街区的人文资源,将社区邻里中心打造成集法治文化、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一体的“法治苑”,在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中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实现德治、法治、自治的有机融合,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十大法治人物何春涛,系退休工人,他自学法律,14年如一日,义务担任社区法律顾问,调解民间纠纷上千件,是扬州知名的“草根律师”,特别是在他妻子和父亲先后患癌的情况下,仍坚守初心,风雨不断,以他名字命名的“春涛法律服务中心”,是扬州市首家公益性法律服务组织。中心成立一年多来,成功化解20多起疑难涉法上访案件。何春涛凭借他的志愿服务情怀,荣登2017年中国好人榜。不仅如此,扬州近年来还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法治人物,像徐兆华、陈先岩这样的公安一级英模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将法治的精神和道德的力量体现在每一个案事件的办理中。

  法治市歌之唱。2017年,在年初成功开办“法治扬州”电视栏目的基础上,年底又成功创作了《法治扬州之歌》。2017年4月,在媒体上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达到230件之多,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会议决定、反复打磨等程序,历经5个月时间,《法治扬州之歌》歌词终被确定。歌曲采用交响乐伴奏和美通的演唱方法,完美地演绎了法治的刚与柔、扬州的善与美。《法治扬州之歌》是一项标志性和开创性工作,这是江苏省13个设区市的第一首法治之歌。相信以“上善若水、和谐奋进”为主题的《法治扬州之歌》能唱响扬州大地,成为共建共享法治名城的重要力量。

  “三唱”为扬州法治文化精神标识的集中体现。多年来,扬州市将法治与文化相融合,将法治信仰、法治理念融入艺术创作中,充分挖掘扬州评话、清曲、木偶、古筝等地方艺术,发挥地方专业艺术团体作用,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节目,传播法治文化。同时,还运用群众身边的案例,拍摄法治微电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扬州法治文化的三大标识,说到底是理念标识和形象标识,是法治扬州建设的鲜明特色,是扬州以人民为中心、法治惠民生的价值追求!我们将继续前行,赋予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新内涵,推出更多更优秀的法治文化产品,让扬州法治文化标识更丰富、更光亮,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法治成果、感受更多的法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