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何止于曾经的家

   “600万元、394名村民,这钱如何弥补这几年因为二恶英而身患癌症死去的村民和村民们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那些因为处理乱排乱放废气废渣而被污染的土地、河流和空气,那些因为污染导致家破人亡的家庭,因为污染必须要拖家带口在外有家不能回的村民又该找谁索赔?”看完2014年第35期《民主与法制》杂志刊载的《肝癌会“传染”?394名村民的“二恶英”魔咒》,思绪难以平静,更为文末那位村民“我想我们的家再也回不去了”的话语,心情越发沉重,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回不去的何止于曾经的家。
   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不同处理,背后是执政理念的正与偏。不可否认,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催生了浮躁、短视,向环境、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终究要偿还代价,自然规律的报复是无情的。无数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天地便充满了灵与肉挣扎、正与邪交织的东西,搅得人世间不再安宁。积重难返的环保欠债,在一些地方日益释放出负效应,蚕食着昔日的辉煌,生态灾难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经济成果惠及的只是少数人,多数人却在无辜或无奈中品尝自己或他人酿造的苦酒:肆意的污染逼得一条条清澈的河流不见了,一块块养人的土地荒芜了,一个个温情的村庄消失了……
   破镜重圆是国人的美好梦想与祝福,可事实上,再度圆起的镜子,终究摆不脱深深的裂痕,而幽幽的伤痛总是难以抚平。有形的家消失了,尽管能够重建,可心里的家却难以找到落脚的地方。因为你我都不是迁徙的候鸟,不接地气就成了漂泊的魂灵;因为大家情感归属的根被拔除了,就真的很难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