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法学会 “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推进基层法学会工作开启新篇章
法律专家坐诊“法律诊所”、法学会入驻社区村委会、“大数据”平台助力法律服务更接地气、法治体验馆“从娃娃抓起”使普法宣传更有趣味……四川省各级法学会在“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四川省法学会自今年七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以来,确定了全面推进“实体化、实战化”建设、创新推进法学会系统改革的工作方案。
半年来,四川省各级法学会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在“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1月中旬,中国法学会会员部调研组赴四川省多地进行实地调研、座谈,并形成了《关于对四川省法学会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日,该报告得到了中国法学会领导的批示圈阅和高度肯定。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完全同意报告中对四川省法学会“起步晚,起点高”的评价,赞成将四川省法学会的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批示:“基层法学会推进‘实体化、实战化’建设,依托综治中心,开展法律服务、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工作,在解决党委关心、群众关注的问题上下功夫,必然会得到党政和群众的支持。”
充分发挥第三方优势,
法学会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东北部35公里的江油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基地、冶金基地和建材基地。
近年来,江油市法学会在绵阳市法学会的指导下,逐渐探索构建了以“1支会员服务队伍+3级服务平台+6项法律服务”的“136”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江油市法学会在‘136’模式的推动下,充分发挥法学会作为群团组织的第三方身份优势,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解决群众法律困惑,为维护江油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很多努力。”绵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绵阳市法学会会长夏凤俭谈道,法学会将具有法学专业知识的会员凝聚起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
在江油市委政府大院的东侧,有一片办公区,就是江油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所在地,江油市法学会的“法律诊所”也设在这里。
“这里是来访群众提出问题的一站式解决中心,法学会的法律诊所在这里作用巨大。”夏凤俭曾无数次要求中心工作人员,不能让群众带着问题走进大门,又带着问题走出去。
江油市法学会会员张启蓉每次走入这个大门,他的胸前都佩戴上中国法学会的会徽。张启蓉是一名老政法干警,也是“法律诊所”的坐诊专家。他说,这个工作最大的快乐,就是从一双双曾经失望甚至是绝望的眼睛中,看到信仰法律的光芒。
像张启蓉这样的法律专家,都纳入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家库、江油市法学法律服务专家库”,这里的近百位专家的身份资料和联系方式就张贴在纠纷调解中心的墙上。
针对法律诊所和调解中心遇到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者问题,法学会会遴选3名专家进行集体会诊,提出建议对策。对于对党委政府进行的重大决策,法学会也承担起了决策论证和法律风险评估的工作。
法学会入驻社区村委会,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几百米”
走进江油市涪滨社区的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形社区服务平台。在这里,社区群众日常可能遇到的麻烦全部都可以一站式解决。
据涪滨社区党委书记黄鹃介绍,作为江油市法学会“136”模式的第三级延伸,社区法律服务室充分发挥法学会会员的专业优势,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包括法律咨询、矛盾调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等方面。
在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后面,有一间法律服务室,这里常年有人值守。江油市法学会会员、律师王冬梅几乎每周都会过来坐诊。
“平时有法律志愿者在这里值班,周五会有专家来坐诊。每月一次专家接待日,针对突出问题会员可以上门服务。”王冬梅谈道,执业律师能够加入法学会队伍,承担起一个法律人对社会的责任,她感到十分光荣。
在江油市青莲镇法律服务站里,政府群工办主任胡述兵得到了一张办公桌,进驻乡镇法律服务站,让矛盾纠纷化解和普法教育走到了村民身边。
谈到自贡市沿滩新城板仓社区的创新治理,自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刘笑禹如数家珍。
2006年到2015年,刘笑禹在沿江区工作将近10年的时间,亲眼见证了这座新城的崛起,也看到了法学会在基层社区发挥法律服务的作用。
“为了落实中国法学会和四川省法学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法学会法律服务的优势,我们法学会也在积极建设社区法律诊所。”刘笑禹谈道,“法律诊所”入驻社区,让专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社区群众答疑解惑,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自贡市法学会在推进基层法律服务方面,努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服务平台,推进法律诊所、心理咨询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在基层建立的工作顺利开展。
插上“大数据”翅膀,
法律服务从“云端”飞入百姓家
为了建设成都市温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都市温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刘文雄没少花费心思。
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基层法学会,温江区法学会更重视现代科技对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域拓展。
据刘文雄介绍,温江区法学会与温江政法部门联合打造了“法治温江大数据”可视化和检索两个平台,方便群众和政法部门通过“大数据”查询信息、提供法律服务。
“大数据技术对法律工作者的影响是巨大而且深远的,而且让我们的工作重点和重心更加清晰。”刘文雄谈道。
针对大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趋势,温江区法学会的会员们积极予以回应,针对不同时段的高发性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普法工作针对性和法律服务工作的时效性。
与大数据平台大屏幕遥遥相对的,是一个名为“温小法”的法律服务机器人,别看它只有1米多的个子,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法律专家,婚姻、交通、劳动、妇女儿童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都可以当面向“温小法”咨询。
除了来法律服务中心当面咨询,社区群众还可以通过关注温江法学会的微信公众号平台,随时随地了解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方面将大数据和微信作为开展工作的平台,一方面引入法学法律专家团队做后台智力支撑,我们的普法工作和法律服务看似在云端,实际是接地气的。”刘文雄谈道。
创新普法方式,
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谈到成都市温江区的普法建设,就不能不提到万春镇的星期八法治体验馆。这里是整个成都市孩子们心系向往的游戏天堂,也是孩子与家长们共同接受法律教育的普法课堂。
“星期八法治体验馆是我们温江区法学会认证的法治教育基地,也是整个成都孩子们心中向往的游艺场。”
温江区法学会秘书长缪佳介绍说,法治体验馆建于2015年,主要面对3岁以上的儿童和年轻父母,旨在加强法治文化教育,增加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法治教育内容。
体验馆内就如同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医院、银行、邮局、商店、警察局等数十个场景,给孩子们一个体验不同职业、模拟社会各种角色的人生体验。
在消防队,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为小消防员,学习防火灾防地震的自救知识;在警察局,孩子们又成为小警员,学习预防违法犯罪和防范毒品的法律知识;在模拟监狱前,由工作人员扮演的“坏人”被小警员们押送到监室,忏悔自己的“累累罪行”。
不久前,星期八法治体验馆与温江法治文化公园一并获得了四川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
除了“从娃娃抓起”的普法教育,自贡市大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唐小华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大安区近两年来通过形式新、内容新的法治夜校开展普法工作,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传统法治宣传教育普遍以灌输为主,缺乏互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2016年开始,大安区分步骤地开展法治夜校活动,目前已经进行了104场,受众2万余人。”唐小华谈道。
法治夜校有个由52人组成的讲师团,成员都是由政法战线一线的法律工作者组成,涵盖了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等多家单位。
除此之外,四川省巴中市法学会组织政法干警深入学校,为中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成都市新津县法学会组织法学会会员开展“茶馆说法”普法活动,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自贡市法学会还联合本地电视台录制普法宣传电视栏目《百姓看法》,收视率稳居全市前茅。
不断完善自身,推进基层法学会
“实体化、实战化”建设
自贡市大安区法学会除了着力开展“法治夜校”活动以外,还积极探索法律诊所实践,破解群众信访难题,受到了区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绵阳市在推进法学会建设过程中,由绵阳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法学会六家单位联合发文,印发了《绵阳市关于县级法学会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从而保障了法学会的人员、编制、办公场所等,为法学会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保障。绵阳市6部门联合发文保障法学会工作的做法,在四川省开创了先河,也为全省其他地方法学会发展提供了参考。
四川省法学会大力推进基层法学会组织建设,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萍谈道,预计在2017年底前完成全省县级法学会全覆盖,并进一步推动基层法学会党组建设取得新进展。
“换届以来,在中国法学会和省委领导的关心下,四川省法学会围绕夯实基层基础、组织开展实务研究、强化政治引领等问题,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扎实开展工作,基层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得更好,各级法学会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王萍谈道,下一步,四川省法学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思想、新要求,集中开展专项调研,认真研究围绕党委、政府全局工作,参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工作,推进基层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提升基层法学会服务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