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与争端解决机制”论坛在沪召开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赵春艳 通讯员高远) 第十四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于12月12日在上海开幕。论坛举办期间,由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共同举办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与争端解决机制”分论坛于当天下午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出席分论坛并致辞。来自中国、比利时、南非、新加坡等国的知识产权法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调解员、学者和业界人士共200余人参加了分论坛。
此次论坛上,中外与会人员就知识产权司法案例和WIPO知识产权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深度交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WIPO树立尊重知识产权风尚司司长路易斯·范格鲁嫩、南非最高上诉法院前副院长路易斯·哈姆斯等就“大数据时代知识产权案例生成与运行机制的探索”“知识产权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的探索与思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作用”“知识产权执法案例书籍制定中的挑战”等发表演讲。
陶凯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应邀访问了WIPO总部,最高人民法院与WIPO签署了司法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5月,高锐总干事到访最高人民法院,并参观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就展,对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陶凯元强调,中国法院将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并不断加强与WIPO及其他仲裁机构、行业协会和调解组织的沟通,构建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将与WIPO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信息共享、案例研究、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王彬颖表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尊重知识产权涉及所有人的生活,技术的进步将会进一步发展,技术的进步在知识产权发展过程当中很有意义。在知识产权体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司法保护能够使知识产权的发展更加有保障。这次的论坛致力于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度赞赏论坛的内容,也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工作当中有所贡献。
另悉,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自2014年9月25日成立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中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论坛”“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视野”“中欧法官论坛”“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研讨会,既增进了对世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经验和发展前沿信息的了解,也展示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良好形象,向世界提供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