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海:青春献给大山 当好首都卫士
光阴荏苒,今年10月12日是王连海60岁生日,一说到光荣退休,要离开从警30多年的警营和战友,干了一辈子警察的他眼眶湿润了……
作为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交通支队民警,王连海1983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任延庆县公安局白河堡治安检查站站长、巡警大队八达岭中队中队长、交巡大队指挥室主任、交巡大队康庄检查站站长。他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个人嘉奖6次,1996年被北京市公安局巡警总队评为“优秀巡警”,1998年被评为“首都十佳巡警”,2000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王站”,在大家眼里,这个老大哥为人正直谦逊,性格开朗乐观,办事认真坚持原则。
开荒种菜改善民警生活
王连海出生在延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穿上警服那天起,他就牢记一条宗旨,作为一名首都人民警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84年4月,北京市成立边境治安检查站,王连海被安排到距城区东北部40多公里的山区小站——白河堡治安检查站担任第一任站长,“王站”的称呼也因此得来。从延庆城区到白河堡检查站40多公里的路程,有一多半是砂石盘山路,坡陡弯多,异常险峻,遇上雨雪天气,加之当时的交通工具性能差,车辆无法行驶。特别是建站初期,夏天没有蔬菜水果,冬天得到水库里凿冰窟窿取水,不仅生活条件艰苦,而且工作枯燥单一。
检查站民警自己编的顺口溜这样说:“白河堡人烟稀少山也秃,夜晚院内数星星,白天岗亭看公路。”同事们没有忘记,王连海带领全站11位民警艰苦创业,一边开荒种菜改善大家生活,一边加强巡逻守好首都的北大门。天寒地冻,每次取水都是“王站”亲自凿冰推车,趴在冰面上用手清理碎冰,从没有嫌脏怕累。
特别是执行拦截堵卡任务,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在设卡时,他面对亡命盗车歹徒毫不畏惧,带领民警一次又一次打掉盗窃机动车团伙。为了扑救山火、救助落水学生,他奋不顾身,只要是为了群众的利益,他都勇往直前。
在白河堡检查站一干就是16年,有一次倒班回家,第二天一起床,窗外大雪纷飞,公共汽车停运,考虑到全站的工作,王连海在杳无人烟的山路上独自摸黑步行10个小时赶到检查站,民警看到满身是雪的“王站”都感动落泪。16年来,王连海以站为家,带领全站民警克服重重困难破案2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40余名,查获被盗机动车130余辆、被盗自行车230余辆,123人次受到市、县表彰和奖励。
为了美化环境、改善民警生活,业余时间他和同事们开荒种花种菜,自己出钱购买书籍,丰富文化生活。“青春献给大山,当好首都卫士。”王连海在英模报告会上的发言成为他在岗的最好注脚。
退休前主动要求路面执勤
2000年,他离开了奋战16年的白河堡治安检查站,被调到八达岭巡警中队,这里与山区治安检查站截然不同,以前接触的是进出京的人员和车辆,工作范围有限;之后要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要确保八达岭地区绝对安全。王连海经过思考,调整工作方法,他徒步对八达岭长城上上下下每个点位进行勘查,对全队民警进行思想教育和警卫技能培训。
“我们在外地游客眼里代表首都,在外国人眼里代表中国,每个人必须以最佳的形象,最强的措施站好每一班岗。”作为长城边上的守护者,王连海带领全队民警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八达岭工作时间不长,他又先后到交巡大队指挥室和康庄治安检查站任职。2006年,王连海从领导岗位退下来,被安排到交通综合中队工作,从此,他成了大队的好管家,负责全队车辆、装财、食堂及后勤保障工作。综合中队人员少、工作繁杂,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快熟悉了全中队情况,一干就是11年。夜查、校园勤务、早晚高峰都有他的身影;检查管道修理门窗,他亲力亲为;国庆节、除夕,单位插国旗、贴对联,每次他都是第一个到;空调坏了、热水器出问题,他自己动手修理,几年下来干了多少工作,都无法计算。
不久,王连海就要退休了,所领导打算安排他一些轻松的工作。可他不愿意,希望能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他主动要求在国庆节期间到路面执勤,就这样每天坚守在八达岭景区指挥疏导车辆,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年轻民警都腰酸背痛,他却说不累。大家心里都明白,退休前的每一次执勤对干了一辈子警察的王连海来说,都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