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监教育:上好服刑改造第一课

  为使服刑人员在改造中做到知行合一,北京市第二监狱针对服刑人员在服刑中所遇到的各个管理环节,创新成立了入监教育实训基地。运行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入监教育新模式。

 

 

  “被判刑没哭,但开除党籍需要我签字时,我泪流满面。”

  今年52岁的新入监服刑人员万某,说起他人生中最灰暗的那一刻,又一次哽咽。

  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的万某,此前是北京市一名公职人员。今年921日,他被送到北京市第二监狱(以下简称第二监狱)接受入监教育。从一名社会人到服刑人员,万某能承受吗?

  带着巨大心理落差的万某发现,在第二监狱他所感受到的与他之前想的并不一样。在他看来,这里的民警更像老师,监狱各项制度都相当系统和规范。

  “我过去思想放松,那些年价值观也有些扭曲。”通过第二监狱四个意识(身份意识、服刑意识、守纪意识、悔罪意识)的教育,万某明确了自己作为服刑人员的身份,他现在心里觉得踏实了,也对自己的罪行有了深刻认识。现在的万某,心态平和,积极参加学习,接受改造,希望能早日回归社会。

  万某的转变得益于第二监狱对新入监服刑人员的入监教育。为使分流后的服刑人员能积极适应改造环境,为接受教育改造奠定良好基础,20135月起,北京市第二监狱开始执行对北京籍男性新入监服刑人员的入监教育。入监教育时间为两个月,期满考核合格后再分流至接收监狱。2017年,第二监狱启动了入监教育实训基地,这是第二监狱践行教育改造为本工作理念,树立治本安全观的有效尝试。

  

标本兼治

规范入监教育内容

  “我没犯罪,判得太重了!我承认点了垃圾桶,但我没有放火烧车。”

  年过六旬的退休工人董某因为纵火罪和毁坏公物罪被判刑四年。最初他被送到第二监狱接受入监教育时,不仅不认罪服法,还多次以自己患有高血压为由不服从管理,经常不叠被子。

  案发前,董某所在小区停车位比较紧张。一天,有人把车停在了他的停车位。董某因一时不满,点着了旁边的垃圾桶,结果最后烧到了对方的车。

  据了解,新入监服刑人员自入监第二个月起计算入监教育时间。从入监甄别身份开始的近两个月时间里,董某天天喊冤叫屈,认为自己被判得重了。尽管民警反复做他工作,但由于警察身份,并没有得到董某的认可。

  “我们认为,第三方的专业律师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监狱教育科科长刘福利还记得,通过专业律师给董某做工作,结果仅用一次就做通了董某的工作。当时朝阳区司法局一共派来了4名律师,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董某耐心讲解。最终董某认罪,开始服从管理。

  为使服刑人员真心实意接受改造,真诚认罪悔罪,借助首都社会资源丰富优势,今年4月,第二监狱还与首都医科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杨凤池和其工作室合作,联合开发了对新入监服刑人员的“新入监服刑人员适应性改造项目”。在两个月的入监教育过程中,每名服刑人员都要接受12课时的培训,客观上提高了服刑人员在心理上对参与改造的接受程度。

  “学制度、立规范、正言行”是对入监服刑人员的外在要求,树立“身份意识、服刑意识、守纪意识、悔罪意识”是对入监服刑人员的内在要求。

  现在第二监狱入监服刑人员日常教育及学习内容已全部规范。入监服刑人员日常教育细化为服刑指导教育、思想引导及认罪悔罪教育、监管法规教育、坦白检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六大方面,并规定了具体学时,研究制定了31份教案,对入监教育服刑人员进行课表式教学,实现入监教育教学标准化。

  

实训基地

促使服刑人员“知行合一”

  

  “不但会背,更要会做。”

  负责教育和刑罚执行工作的北京市第二监狱副监狱长刘志远表示。

  刘志远介绍,在两个月的入监教育期间,第二监狱的新入监服刑人员除了通过上课学习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制度外,还要先后8次前往实训基地,对服刑改造中所涉及的各场景行为规范进行模拟实操。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新入监服刑人员达到实际应用与应知背诵的有机结合,促使服刑人员在改造中做到知行合一。”刘志远说。

  1124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走进北京市第二监狱实训基地,近距离探秘。

  只见实训基地走廊一面纯白的墙壁上写有两行红色大字:以真诚的认罪悔罪、严格的遵规守纪、踏实的服刑改造、为自己赎罪、走好服刑改造每一步。走廊两侧共被隔成监舍、水房、厕所、采买、就医、会见、生产、遣送、学习、心理减压区等十大模拟区。这是第二监狱按照服刑人员服刑中所遇到的各个管理环节,依据生活、劳动、学习三大现场设置的模拟训练区域。通过实训基地的模拟训练,使新入监服刑人员达到明身份,懂规矩,有养成的预期目标。

  在心理减压区,一名民警心理咨询师正在指导10名新入监服刑人员进行沙盘游戏。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每名新入监服刑人员要依次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选小模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沙盘里,创造出一些场景,然后由咨询师分析他们的作品,借以帮助新入监服刑人员达到减压的目的。

  对实训基地的效果,新入监服刑人员万某深有感触,他说:“监狱的日常改造规范有几十条,光靠死记硬背,只解决表面问题。通过模拟场景更直观、更实际,彻底解决了在监狱服刑期间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创新思维

“不掉队”到“齐步走”

  

  新入监服刑人员刚进第二监狱接受入监教育时,大多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在服刑道路上举步维艰。而每个人年龄、素质、心理状态以及犯罪行为不同,焦虑、迷茫、恐惧等等入监表现千差万别。

  如: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年纪大,身体情况差,心理落差大;多进宫服刑人员恶习深,抵触情绪大,反改造意识强;90后”服刑人员年轻气盛,以个人为中心,缺少集体观念和公德意识。

  然而这一个个问题并没有难倒第二监狱的民警。据了解,20135月,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将北京籍服刑人员的入监教育工作由天河监狱调整至第二监狱执行。而此前第二监狱是关押无期、死缓等重刑犯的监狱,民警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会分门别类地对服刑人员进行个别教育疏导。

  让新入监服刑人员万某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民警不仅素质高,而且工作讲究方法。他告诉记者这样一件小事:就在数日前,与万某同班组的一名年轻新入监服刑人员在会见父母时说话不太注意。监区民警考虑他年纪小,刚二十出头,并没有直接点破,而是把他叫了出去,给了他一本《弟子规》,让他好好学习。结果这名服刑人员回班组后就对万某说:“我知道警官为什么让我看《弟子规》了,肯定是因为今天会见时我态度不好。”

  “这说明民警管理很有水平。不是简单地直接点破,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令服刑人员达到改造的目的。”万某说。

  此外,监区班组内人员复杂,一旦新入监服刑人员之间发生冲突,其他人该如何处理?

  五监区监区长徐海强给记者看了在一张纸上记录的顺口溜:“班组预案互相完善,所有场合覆盖全员。二人以上自动护监,五米以内定位一圈。冲突乍起隔离为先,分控双方速报警官。杜绝躲闪严禁拉偏,维护稳定福泽全员。”这是五监区所有民警的智慧结晶。

  这个名为“班组处突小预案”的顺口溜,琅琅上口,以至于每名新入监服刑人员都能背下来。有了规范和原则,现在一旦遇到吵架和口角的情况,每名服刑人员都知道该如何做。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躲闪和拉偏架,而是隔离后迅速报告警官。

  第二监狱还根据服刑人员特点,确立了“文明管理,科学改造”的工作思路,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班组建设后,入监教育服刑人员在学习、队列训练、内务卫生等方面成绩优良,优秀率在90%以上,各项量化测试均显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情况普遍改善,入监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两个延伸

提升入监教育质量

    

  为确保监管安全,在第二监狱,新入监服刑人员要达到“基础信息清楚、罪行认识深刻、行为符合规范、改造目标明确、初步评估清晰”的要求。

  为此,针对新入监服刑人员,第二监狱民警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话、社会走访等手段,对服刑人员个人信息进行全面认真排查。通过排查,最终形成50余项个人基本信息、20余项体检信息,并于收监当天录入监管改造信息系统。

  同时,每个入监监区均有专门人员负责对新入监服刑人员的危险评估。运用静态评估、动态评估等相关量表,结合深度访谈等手段,通过评估将服刑人员分成极高危险、高度危险、中度危险、低度危险四个档次。评估为高度危险及以上的,监区予以重点管控。

  今年8月,被评估为高度危险的入监服刑人员金某,因琐事趁他犯睡觉时欲持牙刷扎他犯眼睛。由于民警提前预判并对他进行24小时管控,该犯被及时控制,避免了一起严重监管安全事故。

  为了更好地落实司法部提出的从“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的转变,北京市第二监狱将入监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统筹规划,同时拓展入监教育工作的维度,针对入监教育服刑人员,提出了“两个延伸”的概念,即向前延伸、向后延伸。

  所谓向前延伸,监狱专门印制了《入监教育罪犯学习记录手册》,通过要求服刑人员认真记录学习内容和学习感受,书写包含“三笔账”(亲情伤害账、经济损失账、社会危害账)、“三史”(成长史、犯罪史、改造史)、反思罪恶性(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处罚性)等内容的认罪悔罪材料,综合《入监教育罪犯考核评估手册》中服刑人员的各项信息,摸清服刑人员情况,给出入监服刑人员的综合性评估。

  第二监狱狱政科民警张均东现在负责对入监服刑人员的心理评估。他告诉记者,每名服刑人员分流时都有一份罪犯危险性评估专档,内含三份资料:新收监罪犯评估访谈记录、罪犯人格自评量表评估结果、罪犯危险性评估报告。

  向后延伸即第二监狱积极为服刑人员接收单位提供服刑人员入监教育期间的综合评估,收集兄弟单位对服刑人员接收情况和改造情况的反馈信息。

  “两个延伸工作将服刑人员入监教育工作和分流后的教育改造工作无缝衔接。有效帮助接收单位了解服刑人员基本情况,为服刑人员服刑改造过程的平稳渡过保驾护航,为减少狱内违纪及重新犯罪打牢基础,也为下一步做好入监教育工作提供了帮助。”刘志远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对分流后的入监服刑人员进行跟踪反馈,征求他们对入监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