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警徽在老百姓心中闪光”
——高淳实施“一村一警”彰显爱民情怀
学习党的十九大活动在全国各地掀起各具特色的热浪,江苏高淳也是如火如荼,并将“喜迎十九大”时的创新之举——“一村一警”实践活动推向新的高度。
提起高淳公安的“一村一警”,省内省外很多警方不以为然。“那得要多少警力?”“根本不可能!”不入高淳,记者也认为这可能是高淳警方提的一个噱头走个形式而已。可面对高淳区副区长、南京市公安局高淳公安分局局长纪圣智,听他娓娓道来“一村一警”的缘起和初衷,不得不被这位被基层民警称之为“暖局”的男人感染,被他的爱警爱民情怀深深感动。
一年前,纪圣智从南京市禁毒支队长岗位转战高淳。其时正是江苏掀起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的高潮。他告诉记者,高淳位于南京市最南端,与安徽宣城相邻,治安形势复杂又面临农村地域广、警力严重不足难题。“有能力的不想来,来了也想着法子想调走,留不住人,更留不住人才,警力严重不足,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无数个夜深人静时的孤影,无数张画了揉揉了扔的战略草案,无数次与政委和基层所长的不计时段的“骚扰”……一个大胆的方案跳出脑海。
综合有些地方也打出的“一村一警”模式,高淳警方更是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灵魂。它不仅仅是把机关民警下沉到基层,更是借助于“一村一警”的爱民惠民之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就“党员就在身边”,重塑警察形象、重树党员威信!
“一村一警”要求包村民警尽量回原籍,面对各种质疑,纪圣智耐心解释:“因为他们从小在那里长大,有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便于把服务向基层延伸,把警察的爱民形象根植在群众心里,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年轻民警们搭建了一个成长成就自己的大舞台。”为此,该局与高淳组织部联手,由组织部任命包村民警兼任村(社区)副支书或支委,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评价高不高,将成为提拔考核的条件之一。
“实践证明,这一举措,立即调动了民警的主动积极性,政治上更加要求进步,服务意识增强,办事效率也明显提高。”高淳公安分局政委谷亚东如是说。8月22日,高淳警方正式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警”联系制度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激励、监督和考核并重。
8月25日,高淳人口密集、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相对较多的老社区北漪社区迎来了“不速之客”——纪圣智。“他们调查和收集了我们小区社会矛盾纠纷、陈年积怨和久拖不决的问题后,就离开了。谁知9月5日,纪区长竟协调了城建、环保、司法局等十几个机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港华燃气的代表,在广场上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办公会。”社区书记鹿爱玉回忆当日情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很多问题当天就解决了,还有些问题也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时间和具体人!那天我们才知道纪区长是我们的挂钩民警,大家别提多激动了!”
高淳“一村一警”创新实践至今才短短三个月,纪圣智怎么也没有想到会产生如此显著的成效,他说:“‘一村一警’产生的不仅仅是社会效应,还有提升党员干部思想素养的政治效应,各综治和法治部门协调统一的法治效益,当然,还有看似无关却不可或缺的经济效应。‘一村一警’不仅加强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重塑了警察在人民心中的印象,还切实提高了破案率,对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和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记者获悉,“一村一警”开展以来,包村民警通过基层走访收集线索破案的不在少数。根据数据显示,淳溪派出所发案数今年同期比去年由550件下降到405件,发案下降26%;破案数今年同期比去年同期由166件上升到196件,破案率上升18%。而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1-9月,高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预计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预计完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法治的保障,不用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推进基层各项工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更谈不上大力发展地区经济。”临别前,纪圣智胸有成竹地告诉记者,“我一直在想高淳‘一村一警’开启社会治理新模式,能走多久,走多好,影响有多大,还需要时间来见证。下一步,我们还会与更多部门联手,不仅要将一村一警打造成为高淳警方的名片,更让它成为平安高淳、法治高淳、幸福高淳最耀眼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