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法学会组织全市法学法律界代表座谈
本报讯(鄂研)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法学会组织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开创法治武汉建设新局面”座谈会。座谈会特邀党的十九大代表、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小红到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畅谈体会。武汉市法学会会长胡绪鹍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市委法治办主任周滨,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副会长孙原琍,专职副会长周玉和武汉地区部分大专院校法学专家,区法学会、地方立法、警察法学、法律文书、刑事法学等11个市法学会所属学科研究会和18个专业研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律师界专家代表50余人参加了座谈。
会上,郑小红分享了参加十九大会议的亲身经历及感受,随后着重讲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法治思想。她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50多次提到“法治”一词,这反映出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不仅要成为积极参与者,还要成为有力的传播者、践行者,守好公平正义这道关口,认真办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座谈会上,与会者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领域,就如何把全市法学法律界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中,努力繁荣武汉法学研究,服务法治武汉建设实践展开了座谈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法治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为法治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法学专家、教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进行了解读,并结合法治社会建设的新需求、新机遇,提出了开创法治武汉建设新局面的新思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凯说,武汉有27所大学开办法学院系,法治社会建设的创新机制要借力和助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智资回汉”、法治之“智”是应有之义,只有运用好法治建设的“法智”才会持续引来更多的“资”。
武汉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戴丰善建议,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体现立法技术的最新水平。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胡俊介绍,检察机关要通过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特别是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强化对行政执法活动的司法监督,切实促进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
胡绪鹍就法学法律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出要求:武汉法学法律界要紧紧围绕大武汉复兴和“三化”建设,以及市委、市政府推进新时代武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展研究,提出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切实发挥法理支撑和法治智库作用;市区法学会要带头抓好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做实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贯彻,不断拓宽法学会工作新领域,努力开创武汉市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