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就是我亲人”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吴亚琴
她从事调解工作20余年,不断摸索规律,创新方法,在家庭邻里等小纠纷中,致力找到问题解决的着力点;在群体性较大的纠纷中,致力找到怨气宣泄的突破口,有力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宣传好十九大精神,落实好十九大的各项政策,把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居民为中心、当亲人,履职尽责、满怀豪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11月7日,党的十九大代表吴亚琴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这将是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的重心。
57岁的吴亚琴,现在是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作为一名有着20余年基层调解工作经验的人民调解员,吴亚琴对调解有自己的看法。她说:搞好民事调解,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摸索规律,对症下药。为此,吴亚琴经过总结研究,归纳整理出政策传播调解法等民事调解十二法。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吴亚琴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此外,她还获得过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生产者、中国“小巷总理”之星、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诸多荣誉。
加大民事纠纷调解力度
长山花园社区地处长春市的城乡接合部,3100户居民,6583口人。到社区工作之前,吴亚琴是吉林省胜利零件厂的中层干部。1995年7月,厂党委派她到当时的工厂家属区——团山街道九委工作,当年吴亚琴才34岁,不愿意干这老大妈的活儿,十多天都没有去报到。
一起突发事件改变了吴亚琴的想法。有一天居民常大姐急急忙忙跑过来:亚琴,你不是调到居委会了吗,杀人了你管不管?我们有个30多岁的女职工因感情问题精神崩溃,把邻居家的孩子给杀了。当时吴亚琴正在家里给服装店加工服装,她拔下熨斗、扔下剪子就往外跑。到现场开始协助公安部门疏散人群,安抚家属。这是吴亚琴上岗的第一天。从那天起她就留在社区,这一干就是20余年。
近年来,在吴亚琴的倡议下,长山花园社区加大了民事纠纷的调解力度,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方针,做到耐心、细心、知心、贴心,采取用亲情感化人、用政策帮助人、用法律援助人的工作方式全面开展民调工作。
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要求,长山花园社区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组织机构。社区依靠老党员的威信组成民事调解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到居民家中进行走访,与居民谈心、及时发现并解决婚姻、邻里关系、民事纠纷等矛盾,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社区到处呈现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居民安居的良好局面。
今年7月,长山花园社区一名孤寡老人因病去世。因老人一生未婚,又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其名下有一处房产和1万余元存款需继承。
老人只有两位亲属,一位是住在外地的外甥女,一位是老人的外甥。而这位老人生前一直是自己住,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对其进行养老服务和照顾,只有冬天老人才去外甥女家。但在老人住院期间,老人的外甥也花费了一些医药费,并照顾其10余天,遂也想要继承老人的遗产,因此在遗产继承上产生争议。
因为吴亚琴对老人的外甥女常年赡养老人的事情很是了解和认同,于是她在社区召开了由调委会和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居民议事大会,决定帮老人的外甥女争取遗产的继承权,并向宽城区流动法庭申请法律上的帮助。
宽城区人民法院在社区开庭,公开审理了这起涉及遗产争议的民事纠纷案,最终宣判:老人的房产和1万元钱归外甥女继承,老人的抚恤金和丧葬费归外甥继承。
这起遗产继承案宣布圆满结案,矛盾最终化解在社区。这得益于社区和法院的联合,更得益于长山花园社区开展的“三官一律(法官、警官、检察官和律师)进社区”活动,尤其是巡回法庭进社区,更是把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相融合的一次尝试。
这件事也同时让吴亚琴陷入思考,为了不让这样的麻烦事再次发生,吴亚琴决定在社区为老人们建立遗嘱库。至今,社区已为235名老人建立了遗嘱,开辟了长春市之先河。
创新开展多元化调解
为了更好地解决基层的矛盾纠纷,吴亚琴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她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民事调解十二法。
这十二法包括:政策传播调解法、和面团调解法、爱心服务调解法、倾诉促和调解法、釜底抽薪调解法、巧借外力调解法、欲擒故纵调解法、刚柔相济调解法、滴水穿石调解法、功利驱动调解法、见缝插针调解法、未雨绸缪调解法,五代六心工作法(五代:有诉讼请求时社区代讼、政策有困惑时社区代访、家中有棘手事社区代办、物业有问题社区代管、弱势群体有难事时社区代办;六心:耐心接访、细心出访、专心会访、精心急访、同心联访、直心复访)。针对不同的个案,多元化调解在解决基层矛盾上成效显著。
2013年5月16日,长山花园社区处理了这样一起家庭纠纷。龙氏兄妹的母亲去世后,其父亲将房产的1/3分给女儿龙女士,2/3分给儿子龙先生,并于1993年签订协议书。由于拆迁,龙先生将父亲的房子置换成两套同等面积的楼房,并过户到自己的名下。因当时生活困难及其他种种原因,龙先生没有给妹妹1/3房产的钱款。现在龙女士向哥嫂要属于自己的房产钱,龙先生有异议,不想给妹妹那么多钱。
妹妹无奈之下,到社区请求吴亚琴调解,吴亚琴把当事双方找到社区。兄妹二人仍是各执一词,哥哥称妹妹狮子大开口,钱要得太多,妹妹称现在房产已升值,所要的钱数符合市场价。
吴亚琴先做龙先生的工作,她说:“大兄弟,你是大的,哥哥就得有哥哥的样子,当初房子置换成楼房后就应该给妹妹她应得的那份钱,当时没给,妹妹是看你家里困难,没好意思要,现在要了,也没毛病。”
接着,吴亚琴又劝龙女士:“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能体会到哥嫂的难处,但你也不能得理不饶人,你和你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了,亲情无价,你就少要点钱吧!”
一番话让龙先生和龙女士态度都有所缓和。见事情有了转机,吴亚琴又联系了宽城区法院,请求对龙氏兄妹进行联合调解。最终龙先生将1/3房产折合人民币5000元给龙女士,此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兄妹俩也言归于好。
做好安置帮教促稳定
帮教工作一直都是社区工作中一项重点系统工程,做好帮教工作更是能够起到帮教一人、挽救一家、安定一方的效果。
在这方面,社区刑释解教人员朱某就深有感触。在朱某狱中、出狱经商、患病救治、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是吴亚琴的真诚帮助、爱心教导、无私付出换来了一个释解人员真心的悔过,使他能够勇敢面对崭新的生活。
2001年,朱某因犯有团伙抢劫罪,被法院判处7年有期徒刑,在镇赉监狱服刑。2005年10月,朱某父亲突发心梗去世。朱某母亲含泪请求吴亚琴帮忙,希望能把朱某从监狱里接出来,最后送送孩子父亲一程。吴亚琴实在不忍心拒绝。回到社区,同事们都说:“吴书记,监狱对犯人看管是非常严格的,说提人就提人那不是开玩笑吗?”
但吴亚琴觉得这是一次进一步教育感化朱某的机会。为此,吴亚琴多次电话联系监狱长,又拿着朱某父亲的户籍、死亡证明等资料往返省监狱管理局。听完工作人员汇报后,省监狱管理局领导深有感慨地说:“我工作都快30年了,遇见这么做帮教工作的还是头一次,这位社区书记真是不简单!好吧,我同意,但具体细节还得镇赉定。”最终,镇赉监狱同意让犯人回去为他父亲送行。
葬礼上,3名干警陪着朱某从几百里外的镇赉坐车赶来,社区党委把大家捐献的慰问金送到朱某的家里,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为他父亲送别,殡仪馆工作人员知道事情原委后竭力提供方便。一切结束后,朱某在上车返程时,他用坚定的语气对吴亚琴说:“吴姨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和社区失望的。”
在爱心的感召下,朱某更加认真接受改造,并得以减刑两年提前出狱。重返社会后,朱某渴望自食其力想租赁摊位卖水果。吴亚琴又与社区班子成员商议决定,以社区党委名义,为他担保贷款1万元作为经商起动资金。不料,获得新生的朱某不久后患上了腰椎结核。吴亚琴不仅为他找医院、联系医生,还拿出自己的存款,并动员社区居民为其捐款,朱某感动得泪如泉涌。
朱某大病痊愈后,吴亚琴了解到其有学技术的需求,又为其联系进技校学习铆焊技术,并向学校说明朱某实际情况,争取到减免2500元学费的特殊照顾。
现在,朱某怀着对社会、对社区、对吴亚琴的深深感激,决定要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回报关心爱护他的人们。
多年来,长山花园社区先后为9名释解人员安排就业,为5名释解人员办理了低保,社区的14名刑释解教人员没有一人重新违法犯罪。目前,长山社区在党委领导的努力下连续多年实现了零家庭暴力、零失业、零犯罪。
基层坚守20余年
就在不久前,吴亚琴去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主持人敬一丹问她,“你怎么能坚持这么多年?”
“20多年了,我深切感受到居民需要我、信任我、依赖我,社区几次换届直选,我都是满票。正是有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党员们的积极奉献,居民的参与,才能让我坚持到了今天。”吴亚琴还记得社区有一位老党员,临终前还拉着她的手说,“丫头,你可不能有活思想,千万别把父老乡亲们扔下不管啊!”
在吴亚琴多年的努力工作下,她所在社区原来的“老、旧、散、脏、乱、差”早已成为过去。长春市的旧城改造让老城区房子暖了、道路宽了、绿化美了、居民的心气也顺了。社区还开展服务全覆盖,运用一门式一张网服务群众,居民办事方便,老人孩子有人照顾,困难人群有人管,居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看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吴亚琴由衷地说:“身为一名社区书记,能够为居民做一点分内的事,我有一种满足感;能为党和政府分忧,我有一种成就感;听到居民都说党和政府好,我就有一种自豪感。”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和基层人民调解员,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是吴亚琴一生中最光荣的事。“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做好新时代的社区人。让人民群众过上科学、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吴亚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