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最严双罚制:剑指刷单、炒信产业链

    一些电商平台宣称每年投入千万元治理刷单、炒信等行为,但刷单的江湖却越演越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提出严惩刷单、炒信、恶意不兼容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能够就此斩断刷单产业链?

 

  

  给自家店铺“刷”好评、给竞争对手“刷”差评,通过“刷手”的“购物”,将商品点评成质优价廉,误导消费者购买……

  很多人认为,凡是能想到有交易评价的线上平台都存在刷单。

  而寄生在蓬勃发展的电商上的刷单利益链尤为强大,甚至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还出现了公司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倾向,成为电商行业难以根除的“毒瘤”。

  1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闭幕会上,《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以148票赞成、一票弃权表决获得通过。

  “新法规定除了对经营者自己产品的虚假宣传外,帮助他人进行刷单、炒信、删除差评、虚构交易、虚假荣誉等行为,也将受到严厉查处。像‘网络水军’等不法经营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11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局长杨红灿指出,新法将对这些行为进行规制,将更好地为消费者负责。

刷单、炒信“毒瘤”

  电商平台上刷单、炒信现象虽然被媒体屡屡曝光,近些年来却越演越烈,刷单、炒信的行为甚至不断发展、变种。

  每天数以万计的刷单任务在QTQQ平台)、YY QQ群、微信群上发出,不同形式的刷单平台还在疯狂生长和进化。

  刷手接单只是启动了这个隐秘链条的第一步,有专门的培训与指南指导刷手将空单做得“更真一点儿”,紧随其后的空包物流公司也会对空单进行二次包装与伪装。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模拟真实交易的一切细节。

  “没刷单根本就活不下去。”淘宝经营者莫图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吐露了自己网店经营的苦衷,由于不懂刷单的潜规则,他苦心经营一年多的服装淘宝店依然顾客寥寥。

  现实中,大量淘宝店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做推广,又没有实际的销量做支撑,为了维护淘宝店的正常经营而采取刷单行为。

  其实,此前美国多所大学的四位研究学者针对刷单现象联合进行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答案。

  该研究团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监控雇用人手“刷单”的五大交易平台。研究人员随机采样超过4000家拥有真实ID的淘宝网店,监控他们店铺评级的提升情况。

  结果发现,存在虚假交易的网店提升店铺评级的速度比正常经营的网店至少快10倍。提供刷单服务的供应商甚至能够帮助店铺卖家在一天内迅速“升级”,正常经营的卖家要达到同样的效果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研发团队还专门针对淘宝的虚假交易进行研究,根据他们的抽样调查研究显示,监测期间淘宝网中有11000家网店存在刷单现象,但在所调查的4000多家存在虚假交易的淘宝网店中,只有89家受到淘宝的处罚,仅占2.2%

  另一方面,刷单曾一度是灰色地带。在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之前,网络刷单炒信行为一般都按行政处罚处理,工商罚款最多也就20万元,这对资金流水上亿、非法获利动辄数百上千万的刷单、炒信平台而言,无异于九牛一毛。

  2014年号称“刷单第一人”的葛峰就是轰动一时的极端个案。当时葛峰在网络上公开宣称刷单是暴富行业,在微博上晒法拉利,称“双11”一天就刷出了一台法拉利。

  2015年,据《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披露的消息,来自京东卖家王先生的爆料,称有京东运动母婴行业的员工直接对其提出要求花5000元进行最低50万元的刷单,并称这是为了填充任务,并能奖励王先生,是“互相帮助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刷单与普通刷单不一样。普通刷单‘会抓’,而这种刷单是‘报备的’,要领导邮件审批。”

  20163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淘宝、大众点评等网购刷单内幕。央视“3·15”记者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卖面膜的店铺,只要支付给“刷客”千元佣金,便可在三天内立马升级为蓝钻,拥有200多条好评。即使店内没有一件真实商品,也可通过网上的“代发空包”服务,将一件件并不真实存在的包裹签收。

  刷单、炒信就像一颗“毒瘤”,屡禁不绝。

“刷单入刑”已有先例

  在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之前,“刷单入刑”已经成为现实。

  虽然事实上,刷单行为不但违规,也违反一些相关的法律条例,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刷单的个人或团体,如果因此造成消费者损害,也应当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且,网店和刷客之间的交易行为是虚假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而电商平台和卖家是合同关系,卖家通过这种虚假交易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显然也是违反这个规则的。

  根据旧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所以商家通过刷客来刷单的行为也触犯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但是现实中,对刷单行为的处罚力度却并不大。

  直到今年620日,全国“刷单入刑”第一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90后”刷单组织者李某某以犯非法经营罪被一审判决五年九个月。此案打破了“刷单”被视为社会正常现象的困局。

  据了解,这是阿里巴巴运用大数据主动发现并向警方输送的线索。

  对于备受诟病的淘宝造假现象,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相关负责人称,十多年来,阿里巴巴从未间断过与刷单炒信等互联网黑灰产业的抗衡。

  每年,阿里巴巴都会为此投入数千万元和超百人团队,专职打击炒信刷单行为。“通过完善大数据技术,淘宝、天猫平台已能自动识别出绝大多数炒信行为。”阿里巴巴安全部技术专家称,阿里巴巴还专门研发了识别和处置刷单的模型,对平台系统进行清查。

  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则介绍说,为打击刷单源头,20164月至今,阿里巴巴还配合各地工商等执法部门,连续查处了包括“傻推网”“整点抢”“牛刷刷”等9个刷单平台及团伙,总案值近4亿元。

新法面临考验

  “电子商务领域虚假宣传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出现了专门组织虚假交易帮助他人进行虚假宣传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建议针对上述情况对相关规定进行充实和完善。”

  1031日,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时,就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这样的建议。

  最终,新通过审议的法条细化了虚假宣传的具体内容,明确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另外增加条款,明确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若有违反该条款者,将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还可吊销营业执照。经营者违反该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则依照《广告法》规定予以处罚。

  但是虽然新法对网络刷单行为实施最严重的双罚制,即提供刷单服务者与接收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专家表示,依然需要平台、行政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形成合力,才能摘除恶意炒信这颗“毒瘤”。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刷单行为最直接的侵害就是消费者知情权,刷单促成的交易本身就违背消费者真实意愿。

  他建议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次修法时,将刷单交易作为消费欺诈的类型,一旦消费者被骗交易,不论是否有损害,都可以依法享有4倍赔偿。

  朱巍表示,今后的立法和执法中,还应加强对电商平台责任的要求,包括平台先行赔付、技术监控、巡查制度、数据审核、承诺保证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对消费者因刷单产生误判出现的惩罚性赔偿,也应尽快写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