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污染治理亟须“良方”
“双11”网购狂欢背后,各种产品包装造成的巨大污染和资源浪费引发业界反思,如何推行绿色包装、绿色物流,亟须行业开出“良方”。
自2009年始,今年迎来第9个“双11”网购狂欢节,在这期间,各大电商平台早已实现数以亿计的销售额。而狂欢背后,同时面临着包装箱、塑料袋的环境污染问题。
今年,有电商平台推出“共享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瓦楞纸箱。专家表示,此举值得尝试,但能否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仍面临挑战。
快递包装污染严重
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快递量增长了二十几倍,快递平均增长超过50%,2016年的快递业务收入近4000亿元,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简称《报告》)推算,由快递拉动的下游包装材料产业,在去年的总体规模也已经达到500亿元以上。
《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快递行业使用了147亿个塑料袋、86亿个包装箱和3.3亿卷的封箱胶带,以及312.8亿个快递单。
这其中,超过70%的包装物来自于电商卖家或平台。而考虑到成本问题,电商卖家或者平台使用的包装物多为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曾有业内专家指出,除纸箱包装之外,胶带、气膜袋、塑料袋等包装物大部分被当作垃圾处理,这些包装物主要材料为聚氯乙烯,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污染物。
快递行业专家、贯铄企业&资本CEO赵小敏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表示,过去几年,快递业之所以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除了快递量的突飞猛涨外,还涉及企业包装、运营成本及用户习惯等问题。
这其中,就存在严重的过度包装现象。有化妆品电商卖家对记者表示,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及顾客良好的购物体验,在包装上必须多用心用料,不得不“里三层外三层”。由于环保包装材料的价格远高于一般包装,所以他们一般选择成本低的包装。此外,快递员野蛮装卸快递包裹的现象亦屡见不鲜,一直为消费者诟病。
同时,对快递行业的环保监管多年来一直空白,行业内也没有统一明确的环保标准。直至今年8月,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快递行业走绿色物流路线,提高快递包装领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装耗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
电商平台试行绿色包装
2016年,国内五大快递业巨头顺丰、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均已实现上市。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奉行绿色发展理念,监管力度也逐渐加大,上市公司更应当有环保责任意识。中国证监会也要求上市公司发布环境责任报告。”赵小敏说。
今年6月12日,证监会与环保部签署《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重点提及“建立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落实环保责任。
实际上,快递绿色化已经从去年开始试点。去年6月,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宣布,联合32家中国及全球合作伙伴启动菜鸟绿色联盟,实施“绿动计划”,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
今年,各电商平台及快递公司开始大规模推行“绿色物流”。“双11”期间,苏宁电商平台在13个城市推出“共享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瓦楞纸箱。这种快递盒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
据苏宁官方消息,一个“共享快递盒”成本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有人估算,如果电商行业都用“共享快递盒”,那一年可省下近46.3个小兴安岭的树木。
此次苏宁推出的“共享快递盒”只有一种规格,主要适用于3C、母婴及快销易碎品。在配送中,只能在送货上门及自提点或者代收点自提快递两种方式中使用“共享快递盒”。
此外,菜鸟绿色行动联合中国某造纸企业共同行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个城市开展快递纸箱回收行动,将覆盖数百个驿站,投入专人、专车,回收率将提升至八成以上,预计将有数千万纸箱被收回。京东公司则推出循环包装袋,以抽拉绳完成包装袋密封。
需各方建立合作联盟
对目前各平台推行的绿色包装等环保举措,赵小敏认为值得尝试,但推广的难度很大,短时间内难见实效。
“对于企业来说,在环保快递包装的使用、回收,企业成本、仓储、快递员的工作效率和收入等都是要面临的直接问题,以及路由规划、信息化等问题。”赵小敏说。
另外,电商平台的商户及快递市场的加盟网点的数量庞大也是推行过程中面临的极大难题。“商家的商业行为,肯定要考虑性价比、运营效率等问题,如果没有带来实际的利益,环保的推行会很难。”
根据《报告》,在快递企业总部和基层网点问卷调查中,超过95%的受访者都表示,环保包装在成本方面的压力在目前来讲是难以承受和消化的。接受问卷调查的电商卖家,超过64%的受访者也认为,推广快递绿色包装的关键是要“把成本降下来”。
日前,中通及韵达两家快递公司就相继宣布快递涨价。据了解,这是由快递行业的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及原材料价格等均上升的因素引起。
赵小敏还分析称,光靠企业、电商等平台的推广,消费者不买账,也很难实现环保目标。比如,为了抑制塑料袋使用量过大带来的污染问题,自2008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塑料袋有偿使用,然而此举效果并不明显,更让商家赚了更多钱。
因此,赵小敏建议,推行“绿色物流”应当形成多方的合作联盟,需要快递公司、电商平台、包装产业企业、行业协会及相关的监管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环保目标。同时,对广大的商家和消费者要积极引导。
“未来要攻克快递分类、环保包装的成本方面的难题。同时对快递员及加盟商的奖惩机制,以及政府对商家和企业在税收、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要推行,比如对快递价格、环保包装的价格给予信用激励或者直接的价格激励措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赵小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