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购狂欢背后:几多欢喜几多忧
各大电商平台从10天前开始拉开的网购营销大战,随着“双11”(11月11日)的到来达到了顶峰。
自“双11”从一个民间戏谑的“光棍节”向全民狂欢的“购物节”转变,也预示着一个网购时代真正到来了。
如今“双11”是电商都不愿错过的营销噱头,网络购物的“狂欢”在营销策划下也被一次次推向巅峰。仅以阿里巴巴为例,2009年11月11日,其刚推出网络促销活动时,全天交易额只有500万元,到2014年实现了质的飞越,“双11”这天,阿里巴巴全天交易额是571亿元,2015年达到912.17亿元,2016年突破1207亿元……
不可否认,电商对人们传统的购物习惯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重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网购废弃品污染、线上线下造假横行、个人隐私受到不断侵犯……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312亿件,仅包装所使用的胶带就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而更多包装废弃品往往材料来源不明、质量低劣、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另一方面,假货横行已成诟病。从线上的刷单、删除负面评论、虚假交易、雇佣水军等等,到线下“黑作坊出洋品牌”,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去年中国4.8亿网购用户中,超过半数在网购时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仅2015年,有统计的全国快递企业重大信息泄露案43起,泄露包含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的订单达上百万张。
与此同时,新行业发展的代价是否由全民来负担?电商税流失的议题也不断引发各界争议。
而如今随着电子商务法进入立法程序、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网络购物是否因此会变得更好,值得期待。
相关报道详见05~08版
策划人:李张光 执行:赵春艳 李晓磊 王涵 李卓谦 李张光 任文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