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家微信法律诉讼服务平台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启用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近日,由人民法院出版集团立项,联合腾讯公司、北京国双科技公司研发的“法信微诉平台”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启动上线。该平台的上线运行,标志着国内首家为全国法院提供微信端调解、审判和诉讼服务的移动平台正式诞生。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杜长辉首先介绍了“法信微诉平台”是基于人民法院出版社“法信”平台与腾讯公司“微信”程序的应用结合,通过微信小程序为全国法院提供在线调解、远程审判与诉讼服务支持的移动端平台。在诉讼服务环节,该平台可提供包括用户在线身份核验、类案推送、查询案件进展、提交诉讼材料、预约法官以及案后借阅卷宗等服务;在审判业务环节,案件各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远程参与在线调解、庭审,并在线获取庭审笔录、调解协议等诉讼文书。
当日即使用该平台对该院审理的某著作权纠纷案进行远程视频调解,在现场大屏幕中,各方代理人和调解员,在法官主持下在微信中直接一键打开“法信微诉平台”小程序,通过人脸识别成功验证身份,上传交换证据。“法信微诉平台”对诉讼参与人的语音实时转写,对各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展示。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周立权评价“法信微诉平台”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启用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黄文俊认为,“法信微诉平台”为法院的审判执行和诉讼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覆盖案件办理的移动服务平台,特别是在诉前多元化纠纷解决方面,利用“微信”和“法信”的优势,为降低当事人诉累,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进行了创新实践。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表示,“法信微诉平台”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贯彻落实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要求,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在北京市高院确定的远程审判信息化项目上先行先试,向世界展示中国法院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举措。特别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块,利用两大平台的双重优势,设计包括在线调解、诉调对接等功能在内的移动在线调解平台,既有利于提高法院的工作质效,也为当事人的诉讼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把“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该平台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率先成功试运行。试运行期结束后,当事人只需手机登录微信就可以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远程在线接受诉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