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琼海法院“善意执行”实现双赢
执行和解53起涉案标的1700多万元的系列案
本报讯(记者张林音 □吴瑞金 侯俊杰) 一边是多年的烂尾楼,一边是交付房款8年却无法入住的业主,一边是一筹莫展的开发商,一边是多年上访的申请执行人。近日,记者获悉,面对极易引发群体纠纷的系列案件,海南琼海法院没有草率地查封并拍卖该处房产,而是秉持“善意执行”理念,采取“放水养鱼”策略,主动帮助开发商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使这栋烂尾楼再次动工,开发商得以继续经营,53名业主共计1700多万元房款及利息也很快就能退还,一个山穷水尽的“死局”就这样被琼海法院执行法官成功解开。
2010年,案件被执行人玉中公司和万长威公司共同开发了位于嘉积镇善集路的商品房项目,但后双方发生纠纷,导致该项目烂尾,仅建成两栋尚未封顶的楼房,而王晖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业主已经支付了全部房款。眼见交付房款却不能入住,索要房款却被两家公司踢皮球,王晖等53名业主联合起来,先后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琼海市房管局曾于2015年组织双方进行协调,但未果。当年10月,王晖等人向法院起诉,经过琼海法院一审、海南省一中院二审,判决玉中公司、万长威公司退还原告房款及相应利息,但二被告一直没有履行其法律义务。
申请人向琼海法院申请强制后,执行法官经过调查发现,万长威公司因未提交企业年报已被省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且其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去向不明。玉中公司认为万长威公司对此案负有最大责任,坚决拒绝向业主退还房款,且由于项目烂尾,该公司根本无力支付。但53名申请执行人的情绪十分激动,他们从2009年交付购房款到现在已有八年多,既不能入住也无法退还房款,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已经到达爆发的边缘。
面对这样的僵局,琼海法院一边研究解决方案,一边向省高院执行局、省一中院执行局汇报案件情况。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琼海法院决定改变机械办案的思路,不再采用传统的查封拍卖的执行手段,而是采取“放水养鱼”的策略,全力帮助玉中公司盘活项目,这样既能及时将房款退还给购房者,又可以使濒临绝境的玉中公司走出困境。于是执行法官一边安抚申请人的情绪,一边与房管局、规划建设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最终在上述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楼盘在沉寂了5年后终于再次开工建设。
楼盘开工后,原本错综复杂的局面也豁然开朗,今年8月份,琼海法院召集申请人和被执行人进行调解,两名正在外地出差的执行法官也通过微信视频参与了调解。在法官反复作思想工作后,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玉中公司提供两个账户给法院冻结,并保证在2017年10月31日前将购房款本金1346多万元及利息300多万元全部转入冻结账户中。为了方便申请人监督,法院法官还建立了双方当事人微信群,申请人可以随时监督工程进展。
至此,53起系列案在琼海法院“善意执行”执行理念和“放水养鱼”的工作方法下得以成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