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一片净土 保一方安宁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禁毒工作纪实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总要求,坚持打击整治与预防挽救并重,有效遏制毒品问题滋生蔓延,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危害,守卫着这里的一片净土,给市民营造了一份安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2017年前三季度群众安全感分别为94.90%、92.13%、92.05%。
加强领导筑起全民禁毒防线
“要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制毒、贩毒、吸毒行为,坚决预防青少年毒品犯罪。”针对城中区当前禁毒工作的重点,区委政法委书记王国辉表示。
近年来,城中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禁毒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和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禁毒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制定了城中区禁毒工作考评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实行排名通报制度,将成绩直接纳入到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上。
建立健全禁毒组织领导与机构,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禁毒委主任由区委政法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办等29个单位(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相应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职工作人员45人,禁毒志愿者105人和本地化网格志愿者300人。
城中区着力构建禁毒工作长效机制,实施长效管理,要求各单位各部门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坚决贯彻禁毒工作,实现了禁毒工作有领导管、有专人抓、有经费保障、有制度规范,筑起全民禁毒防线,为做好禁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打击毒品犯罪专项行动。截至今年10月30日,柳州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共破获各类毒品案件63起(其中2起千克案,2起特大案和4起重大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0人,其中逮捕54人,缴获毒品总数5725.04克。查处吸毒人员405人,强制隔离戒毒人数88人,有效震慑了涉毒违法犯罪分子。
强化管控不断提高
禁毒工作水平
把禁毒工作纳入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今年初,该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社会面吸毒人员见面核查并采取分类分级管控工作,组织各辖区派出所与社区(村)的网格员对在册所有吸毒人员开展全面摸底调查,通过工作排查,掌握较为详细的信息情况,将吸毒人员进行相关分类。与没有外出的吸毒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谈话,掌握基本情况并建立联系方法。为了充分发挥群众在摸排中的长期作用,城中区建立了一支300人的本地化网格毒品摸排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以退休的热心人员为主,党员优先,且由会用智能手机的人员组成,实现了每个小区、每个屯,每300户一个本地化的毒品摸排志愿者的全覆盖目标,他们时刻紧盯本小区、村屯是否有可疑吸毒者、可疑毒品加工点,并及时上报。
全面推进“8·31工程”,做好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工作。一是为38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重新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建立了制度流程和统一的禁毒工作台账,并设计安装了32个禁毒宣传栏,保障了戒毒(康复)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按照“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今年2月以来,每月定期组织各街道办事处专干开展培训工作,及时收集各单位反馈的吸毒人员信息,传达国家禁毒委、自治区及市禁毒办的有关文件、政策、制度。三是运用手机客户端建立“城中区禁毒”微信群,为全区禁毒工作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各专干的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所有街道、社区均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其中公园街道东台社区被选定为柳州市社区戒毒康复“8·31”工程示范点。所有涉毒人员均登记入册,并与40名社区戒毒人员签订了社区戒毒(康复)协议,全部建立了个人档案。
加强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市公安局城中分局禁毒大队多次组成检查组,对辖区内登记在册的43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进行检查,要求企业严格落实易制毒化学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易制毒化学品规范使用。宣讲《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对企业负责人与员工进行专门的禁毒知识培训,切实增加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杜绝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通过对43家企业的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购买、运输、使用、储存等环节的查控,注销了3家企业,要求4家企事业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预防示范不断深化
禁毒“6·27”工程
近年来查获的吸毒人员中,未成年人呈上升趋势。城中区以未成年人防范合成毒品危害为重点,根据新时期教育工作特点,将禁毒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针对辖区大、中、小学校开展“拒绝毒品,幸福生活”活动,做到宣教内容统一、宣讲对象必看,真正落实宣传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防毒、拒毒意识,营造了一个文明、净化的校园环境。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能力,禁毒委精心策划、精心编排,历时半年多,统一制作了小学版、中学版、大学版的禁毒宣传微视频,帮助青少年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宣传视频制作后,为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要收看,认真学习,真正使禁毒宣传效果最大化、有效化,城中区要求辖区各中小学、大学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播放视频,小学要求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同观看,中学、大学要求全员必须收看,坚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同时把小学版、中学版、大学版禁毒视频放到互联网上,让更多人收看并接受禁毒宣传教育。
此外,在原有的柳州市第十二中学禁毒宣传长廊的基础上,又相继建设了文华中学、公园路小学、弯塘小学等中、小学校创建禁毒教育长廊,并逐步向辖区所有中小学推行禁毒教育基地与禁毒示范园地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禁毒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师生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今年新一轮的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申报中,城中区共申报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13所,共有90名教师参加了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并已全部考核通过。
禁毒宣传
着力营造全民禁毒氛围
“你拍一,我拍一,毒品是个坏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吸毒贩毒是罪恶……”
6月26日禁毒日,城中区关工委“五老”禁毒报告员湾塘路小学原书记郑永清在公园小学东校园与200多名师生同唱禁毒拍手歌。
郑永清作了题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教育报告会,她用三个典型案例讲解吸毒给家庭带来的悲剧,毒品对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危害,吸毒于国、于民、于己都百害而无一利。希望同学们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城中区深入推进禁毒宣传工作,禁毒宣传进社区进学校,着力营造全民禁毒氛围。
以“打响全民禁毒攻坚战筑牢和谐发展防护墙”为主题,开展禁毒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歌舞、小品、方言等艺术形式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毒品的危害,警醒世人“认识毒品、拒绝毒品”。演出现场,柳州话版的《毒品是个害人精》向观众们讲述了毒品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快板《依法禁毒构和谐》则展示出了广大群众渴望建设远离毒品的和谐社会的愿望以及为此而采取的实际行动……活动中,宣传人员向群众详细讲解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毒品吸食的危害,吸引周围群众驻足倾听、学习相关知识。据统计,今年活动期间共发放有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手册、图文并茂的传单和小贴士资料约4000余份。
不久前,禁毒办组织城中区中山西路幼儿园老师与部分学生家长来到柳州市禁毒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基地讲解员给大家介绍了当前全球的毒品形势,讲解了新型毒品的基本常识、外观形态、各种毒品的危害性,以及防范毒品的技巧和方法,并用一个个真实的毒品案例,告诉大家毒品对个人、对社会的危害。通过参观学习,家长们纷纷表示要与学校一同联手,构筑“不让毒品进家庭”的坚实防护墙。
相关链接——
城中区禁毒委统一制作的小学版、中学版、大学版禁毒宣传微视频中,讲解了远离毒品的四大法则,家长和孩子应当做的10件事以及“戒毒九不要”等禁毒知识。
远离毒品四大法则
正意(防毒、拒毒意识)。充分认识吸毒的危害性,面对毒品不要存侥幸心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尝试毒品的念头。
正心(保持健康心理)。面对毒品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好奇心驱使而“偷尝毒果”,不把堕落的吸毒行为当作“炫酷”来满足虚荣心,不受身边已沾染毒品的人用“友情”裹挟来获得认同感。
正识(接受禁毒教育)。自觉学习毒品预防知识,了解毒品法律法规,认清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自觉抵制毒品,明辨是非,不轻信“毒品无害”的谎言。
正行(明晰行为规则)。明辨事理,洁身自爱,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去KTV、酒吧等环境复杂的场所,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谨慎交友等,主动做到与吸毒者“绝缘”。
家长和孩子应当做的10件事
1.做好表率:以身作则,不沾烟草,远离毒品,成为孩子的榜样。
2.了解危害:学习了解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等禁毒知识,自觉成为子女禁毒的监督员和好老师。
3.信任沟通:与孩子保持沟通顺畅,对孩子面对的困扰及时开解,在陪伴中巩固信任,随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4.交友引导:与孩子经常接触,了解孩子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们在一起玩耍的注意事项、原则,教育孩子谨慎交友。
5.设定界限:告诉孩子处事的原则和底线,对触及底线的事要坚决说“不”。
6.安全教育:教导子女学会自我保护,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避免出入复杂场所,在公共场合注意自身安全。
7.充实生活: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制定充实的学习、娱乐计划,不使孩子感到无聊。
8.细心观察:提高警惕,对孩子在性格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应及时进行辨别。
9.及时矫正:发现孩子有不良嗜好或者长时间停留在网吧、KTV等娱乐场所时,应及时教育和纠正。
10.联动防毒:与老师、其他家长、朋友、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互通信息。
戒毒九不要
不信特效、不信传说、不放纵、不乱投医、不逃避、不要怀孕、不要三弃(戒毒后怕三弃:家人遗弃!社会唾弃!自暴自弃!)不注射、不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