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科尔沁草原深处的中化人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对口支援阿旗精准扶贫纪实

  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以下简称“阿旗”)茫茫草原深处,有一个终日奔走在扶贫一线的身影,嘎查农牧民亲切地叫他老胡,他就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派对口支援阿旗扶贫工作、任职副旗长的中化集团中国种子公司副总经理胡燕祥。

  今年59岁的胡燕祥,20134月来阿旗对口扶贫之前,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挂职扶贫近4年。结束那里的扶贫任务后,他主动请缨来到赤峰市最偏远的阿旗继续开展帮扶工作。在阿旗的4年多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于帮扶地区的每一道高山深沟,每一片草原深处,自他到阿旗工作以来,累计为阿旗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和社会捐助款物4000余万元,为阿旗加快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方开展教育扶贫

让草原学子放飞梦想

  阿旗巴彦宝力格总校幼儿园位于阿旗最北端的巴彦温都苏木吉布图嘎查,距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150多公里,是一个偏僻落后的牧区幼儿园。

  2014年以前,幼儿园是1020年前建的平房,总面积200多平方米,条件十分简陋,只有40多个孩子。2013年,胡燕祥走访贫困村时,了解到这里的孩子要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上幼儿园,给牧民家庭造成很大负担,他积极向中化集团公司打报告,争取扶持资金18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100多万元,于20144月开工,当年10月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教学楼,配齐了各种幼教设备设施。为感谢中化集团公司的积极热心援助,旗里将这所幼儿园命名为“巴彦宝力格总校中化幼儿园”。如今的楼房冬天有暖气,教室里既暖和又干净,吉布图嘎查周边13个嘎查村的适龄学前儿童都被就近送到了中化幼儿园,切实减轻了家长送孩子到城里的各种负担。“不少以前在天山镇上幼儿园的孩子都回来了。”总校幼儿教师其其格告诉记者。

  胡燕祥不但协调中化集团公司帮助阿旗修建学校,他个人还积极出资,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大学梦想。

  “是胡伯伯给我送来了温暖,给了我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使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这是一位名叫许萌萌的大学生20169月份发给阿旗政府办公室的短信中的一段话。

  许萌萌出生不久,便被亲生父母遗弃,跟养父母一起生活,直到2013年她上高一时,养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天,当她放学回到家时,眼前的一切让她不知所措,她家租住的房子已经空空荡荡,只有一封信和少许零钱。面对人生第二次被遗弃,她心情抑郁,学习成绩迅速下降,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胡燕祥得知这件事后,一次次找她谈心,最终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胡燕祥的关心和资助下,201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入学前,胡燕祥又联系阿旗民政部门,替她写申请材料,帮她办理了城镇低保,解除了她大学生活的后顾之忧。

  “扶贫先扶智,不让贫困代际传递,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出路。”胡燕祥经常说起这句话。从帮助许萌萌开始,他积极与阿旗教育局和红十字会沟通协调,向社会发出了“助学圆梦行动倡议书”,帮扶阿旗更多的贫困家庭孩子从小学直到高中毕业。为此,他广泛宣传,4处奔波,还先后出资2.3万元,帮扶了四名贫困孤儿学生,在中化工会、社会公益组织和热心人士的共同响应、支持下,目前,“一对一”帮扶的贫困生已有304人,每年收到的助学款有30多万元,让许多受益的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胡燕祥认为,物质上的帮扶只是帮扶贫困家庭孩子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向的引领。他积极联系北京、深圳等慈善组织,策划“牵手同行、放飞梦想”大型公益助学行动。每年都有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带领自己的孩子,来到阿旗,与贫困学生一起生活、劳动、学习、交流。阿旗白城子总校学生张明昊在给北京爱心人士的信件中写道:“以前我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更没有想过长大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之后,像你们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开展医疗卫生扶贫

缓解百姓看病难题

  阿旗乌兰哈达乡距天山镇30多公里,全乡总人口14108人。2014年以前,这里的乡卫生院条件落后,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2014年初,胡燕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向中化集团公司争取扶贫资金,很快为该卫生院改扩建争取到了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工程于当年7月初开工建设,10月末建成投入使用。

  “卫生院改扩建项目,老胡是发起人,他没少费心思,经常到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但总是忙完了就走,我们卫生院的饭一顿都没吃过。”乌兰哈达乡卫生院院长马世旺说,2014年以前的乌兰哈达乡卫生院,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两栋平房,总面积680多平方米,常用医疗设备老旧短缺,连常见的下腹部手术都不够条件,12张病床经常闲着,群众有病都去天山镇治疗。

  而如今,该乡卫生院已经一跃成为全旗医疗条件最好的乡镇卫生院,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拥有内、外、妇、儿、临床等十几个科室,36张病床经常满员,年接待患者从原来的1100人次增加到1.5万人次,其中近40%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基本做到了让农牧民群众“小病不出乡”,而且还辐射到周边先锋、巴彦花两个乡镇,受益群众达2.5万人。

  去年夏季,胡燕祥又积极从中化集团争取到200万元资金,与阿旗民政局共同发起倡议,于20171月份,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救急难”基金,通过规范运作,每年将救助一批急需“雪中送炭”的贫困群体,助力扶贫保障兜底工作。截至目前,“救急难”基金会已经成功救了4个求助对象。

  在扶贫实践中,胡燕祥积极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为此他借助中化定点帮扶这个平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协调各方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先后牵线内蒙古保监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北京友联爱心社等多家单位、个人以及同学和亲朋等,为阿旗进行了20多场次的助医助学、扶危济困募捐活动,捐资捐物达400多万元。

  

发挥企业自身优势

助力农牧民拔除穷根

  怎样让这片贫瘠而广袤的土地变成农牧民心中充满希望的沃土?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胡燕祥心头。他所在的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是中央大型国有企业,其下属的化肥公司拥有独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来到阿旗后不久,他便向中化集团公司领导提交了一份数据详实的《测土配方肥产业合作扶贫新模式的思考》报告。2013年底,在他和阿旗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化化肥公司与阿旗农业局正式签署了《万吨配方肥科技惠农工程》协议书,此后,阿旗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百家试点县”。

  3年来,中化集团公司累计有37批次156人前往阿旗走访慰问贫困户,足迹遍布所有贫困乡镇苏木,走访贫困嘎查村23个。每年都有两名技术人员季节性进驻阿旗,目前累计测土取样2453份,为农作物和草业专项配方160次,配置投放配方肥7330吨,示范玉米种植面积达6万亩,苜蓿草种植面积达55万亩。举办技术培训讲座累计80余场次,发放宣传单30余万份,培训农牧民5576人,使示范田平均每亩增产5%以上;帮助引入中化种子公司的4个适合赤北地区的玉米优良品种,播种示范面积5万亩,增产效果明显;帮助旗内相关单位争取到农牧业、社会事业发展项目9个,项目总额2050万元;自去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他积极向中化集团公司争取,实施了对阿旗建档立卡贫困户优惠送肥活动,累计优惠送肥32万元,免费赠送肥料和物资15万元。

  科技助农,春华秋实,受益的农牧民个个喜上眉梢。天山镇新平村村委会主任周伟说:“以前种地大水大肥,增产效果不明显,老胡请来中化集团化肥公司的专家,帮我们搞测土配方施肥,肥施得少了,成本降低了,产量反倒增加了不少!今后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扎嘎斯台镇呼舒毛都嘎查地下水含氟量高,不适宜人畜饮用,阿旗政府对该嘎查104户牧民易地搬迁后,胡燕祥积极向中化集团公司争取扶持资金40万元,将移民新村附近的300亩沙地治理成耕地,为重庆太极药业集团种植中药材,对该嘎查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有力确保了这些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年近花甲不忘初心

精准扶贫砥砺前行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这是胡燕祥对口帮扶阿旗工作中始终遵循的准则。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胡燕祥了解到,距旗政府所在地只有26公里的天山镇新平村,地处乌尔吉沐沦河北岸,拥有600多亩湿地资源,这对于普遍缺水的北方来说,搞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村里没有任何产业,人均只有3亩水浇地,群众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种地、养羊和打工,封山禁牧后,养羊业也萎缩了,现在属于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他积极向集团公司建议,共同帮扶新平村开发特色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一年间,中化集团公司投入新平村扶贫资金160余万元,先后帮助该村新建了村部、文化广场,硬化了村路,改善了基础设施。

  之后,中化集团公司又投入140万元,加上旗财政配套扶贫资金,启动了新平村乡村旅游项目一期工程。该村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对全村经济发展产生全面的带动作用,湿地北边的2000多亩传统农作物种植区,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家采摘、特种养殖等现代农牧业,剩余劳动力也将结束抛家舍业外出打工的历史,在本村便可实现成功就业,全村将彻底实现脱贫致富。

  胡燕祥以优秀的个人品行、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彰显了一个挂职扶贫干部的风采。2011年,他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2013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扶贫开发先进个人”;2014年初,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个人”。2016年夏天,他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推荐的8位候选人之一,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在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中,他从276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感动内蒙古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