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创新推动法治文化发展
北京市昌平区司法局十分重视法治文化建设。2015年以来,昌平区进一步夯实了法治文化基础,有效提升了“法治昌平”建设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昌平区始终把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坚持法治与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理念,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法治文化作品,探索出了一条高起点、有特色、有实效的法治文化建设途径,打造出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北京市昌平区司法局副处级调研员邢建平说。
昌平区自“一五”普法开始,就十分重视法治文化建设。2015年以来,昌平区进一步夯实了法治文化基础,有效提升了“法治昌平”建设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普法微视频欣欣向荣
1986年“一五”普法启动,那时候的普法更注重普法启蒙教育,多采取“大水漫灌”的教育形式。经历“二五”“三五”普法,公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普法的形式和内容开始有了新转变。
2004年,正值“四五”普法期间,北京市昌平区围绕“普法宣传深化”问题,以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趣味性、针对性、时效性为出发点,在北京市首创拍摄普法电视短剧。
“选择的题材是比较热门并且和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诸如婚姻财产、道路交通、行政诉讼、信访问题等,普法剧先后被13家报刊媒体等进行宣传报道。”邢建平介绍,通过刻制发放普法剧光盘以及电视台播放,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受到“以案说法”教育,在提高法治宣传教育性的同时,拓展了法治文化的内涵。
2010年“五五”普法结束,昌平区已拍摄普法电视系列短剧38集。2012年8月30日,昌平区与首都政法综治网合作,开设了全国首个《普法短剧网》,将拍摄的38集普法电视短剧在网上进行播放,利用视听化宣传,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的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视性统一。
2015年,昌平区将普法电视短剧转型普法微电影。根据地区实际,结合反家暴法、侵权责任法、禁毒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新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以及农民工讨薪、校园暴力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先后拍摄了《虎妈的失控》《飞来横祸》《毒孽》《呵护》《违法讨薪酿恶果》《迷失的雨季》等16部普法微电影。其中微电影《毒孽》在2016年全国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2016年,昌平区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手段,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典型案例,率先在北京市创作法治动漫和法治沙画各5集。2016年北京市法治动漫微电影征集展映活动中,法治沙画《宪法宣传》获得微视频类一等奖。
2017年,昌平区围绕国家安全、非法传销等社会关注的问题,制作了《国家安全,重于泰山》《传销,无形的魔爪》等7集法治动漫,还根据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和网络安全等热点问题,制作了《疏解整治促提升,法治昌平谋发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7集普法沙画,有效提升了法治文化宣传的影响力。
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邢建平介绍说,2005年以来,昌平区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法治文化品位。
目前昌平区在区、镇(街道)、农村(社区)普遍建立了法治宣传橱窗和百米法治宣传画廊;建设了亢山、南口、昌平滨河、小汤山文化广场、东小口中滩村等区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以及沙河镇、霍营街道、流村镇、小汤山镇、兴寿镇、回龙观镇等10个镇(街道)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并在区、镇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内配备了法治文化雕塑、法治座椅、法治衣架、法治草坪牌等设施。
2016年昌平区在区电视台、广播电台先后开设《法治昌平》、“普法直通车”栏目;建立了依法治区网站,开通了普法微博、“法治昌平”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移动客户端;与《法治文萃报》《民主与法制时报》《法律与生活》等多家媒体合作,宣传推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固定型”全覆盖、“流动型”广渗透、“网络型”无缝隙、“媒体型”全知晓、“品牌型”创特色的良好局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法治宣传教育形式由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向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过渡,“互联网+”与法治宣传教育日益紧密联系起来。
昌平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紧紧抓住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等特点,创新普法形式,加大普法微电影、法治动漫、沙画的创作力度,提高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有效满足公民学法用法需求,在提升全区居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昌平”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邢建平表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服务于群众学法用法需求,在拓展基层普法阵地的同时,促进了法治文化的有效传播。“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活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法治宣传新天地,在繁荣基层法治文化的同时,发挥了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公民在休闲娱乐时就能受到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邢建平说,通过这些途径,有效提高了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了“法治昌平”建设。
奏响法治文化主旋律
2005年以来,昌平区每年坚持开展法治文艺节目汇演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法治文艺爱好者和优秀法治文艺节目,《交通安全PK赛》《咱们从小学法律》《话说和谐》《聪明反被聪明误》等法治文艺作品多次在北京市青少年法治文艺大赛中获奖。
在推进法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昌平区先后打造了十三陵镇胡庄社区、南口镇南口村社区等10支优秀法治文艺团队,这些文艺团队定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监狱等单位进行演出,使公民在欣赏法治文化的同时受到法治教育,有效提升了公民的法治文化内涵。
为解决基层缺乏法治文化作品的瓶颈问题,昌平区每年将优秀法治文艺作品脚本汇编成册,发放至基层各单位。为了充分调动全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昌平区每年坚持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法治绘画书法比赛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活动,使公民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