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构建报警、求助、救治联动体系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汪勇: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办,没有办不成的。民主法治建设强调一切对法律负责,但基层工作还要让执法效果最大化。”汪勇说,人民警察应该时刻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
“贯彻党中央的依法治国精神,要全民普法,加强法治宣传,让法治进校园、进课堂、进企业、进单位。”党的十九大代表、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咸东社区民警汪勇说,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一套机制对普法工作进行量化,形成源头治理、全民共治。
说到这里,汪勇举了个例子。2017年10月6日,他接到西安郊县一位群众的求助:家里9岁的孩子没地方上学。依照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适龄儿童的父母、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9岁孩子为何没地方上学呢?原来,因种种变故孩子亲生父母一直未给其上户。生父因病离世后,孩子生母因改嫁迁移了户口。养父母在不具备法定收养资格情况下,收养了孩子。这导致孩子出生地派出所、养父母居住地派出所,均难以按照正常手续给其落户。
“没有户口,办不了学籍。你说这孩子咋办?”汪勇接到群众求助后,找到孩子生母当地公安、民政部门,经过多方协商,最终在公证机构协助下给孩子上了户。这让汪勇陷入了深思,“这是靠‘名人效应’解决问题的,不是机制。群众需要一个求助、救治联动体系。”
汪勇坦诚地说,“这是人家给我面子,冲着我是先进,调动各方面力量,帮助老百姓解决了问题。”的确,这要是在7年前,汪勇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也不一定办得周全。
“小舞台小阵地兑现大作为”
基层执法者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既教育人又挽救人
汪勇,土家族,1971年10月生于湖南沅陵县,1990年3月入伍,在部队干过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职协理员,2006年10月,转业到西安市公安局。2007年8月,被分配到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公安分局韩森寨派出所。
从军17年,从警11年。汪勇初到韩森寨派出所,所长问他想干什么警种?他觉得破案抓逃犯干起来有劲,便说要当刑警。看着矮矮的汪勇,所长说“这个你可能干不了,还是从社区民警做起吧。”就这样,汪勇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咸东社区警务室。
初进咸东社区警务室,和大多数人一样,汪勇也怕进不了门、见不了人、说不上话。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万千百计划”,即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汪勇决心用步伐丈量自己的工作,“让小舞台小阵地兑现大作为,让群众打心里认可我。”
通过大量细致的走街入户,汪勇很快掌握了社区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咸东社区位于西安新城区东南角,东接雁塔区田家湾村,北临秦川厂厂区,南接东方厂厂区,西至幸福路。社区居民2400余户,人口7200多人,辖区有陕西省红旗电机厂等12家驻地单位。
这12家驻地企事业单位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加上流动暂住人口1.6万余人。咸东社区治安突出表现为:发案多、不稳定因素多、下岗人员多、流动人口多、掌控治理难度大。摸清这些情况后,汪勇建立了详细规范的小区院落登记、重点人口等14类台账。
汪勇把这些资料全部输入电脑,点击哪个院落,哪个院落的住户、残疾人、孤寡老人、两劳释放、吸毒重点人及门卫、消防设施位置等信息就很快出现。通过与群众深入接触,社区群众也渐渐记住了辖区“小个子汪警官”。
但初到咸东社区警务室却有人给汪勇来了个“下马威”。汪勇至今记得,警务室门外的民警公示牌上,他的照片被人糊上了泥巴。一打听,是陕西省红旗电机厂下岗工人、间隙性病人老李干的。邻居们说,他发病时,还烧过别人家的门帘,拿弹弓打邻居家窗户玻璃。
邻居告诉汪勇,老李当过兵,遭遇婚姻失败、工厂倒闭等一系列打击后患了病。得知这些情况后,汪勇决定登门造访,有居民好心劝他“小心犯病伤到你”。汪勇说:“作为执法者,不会和老百姓打交道肯定不行。不管结果怎么样,我得试试。”
这一试,不但打开了老李的心结,而且改变了汪勇的工作方法。看到老李家电线紊乱,电灯不亮,晚上只能靠电视机照明,汪勇很快找来电工,帮老李家重新走线,让很久不亮的电灯亮了起来。后来,汪勇又联系老李原来的工厂,帮其争取到了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
此后,老李再未出现过激行为。有时,他看到社区警示牌上汪勇的照片脏了,还会主动用抹布擦干净。这让汪勇颇为感动。“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办,没有办不成的。民主法治建设强调一切对法律负责,但基层工作还要让执法效果最大化。”
汪勇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作为基层执法者,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做到既教育人又挽救人,最终敦促群众自觉文明守法。
在社区工作中,汪勇坚持亲民、为民、爱民的百姓情怀,先后探索出了“万千百”“六必到”“四个一”“三个一把”等工作法,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平台,吸纳驻地单位领导、保卫干部、家委会主任、楼门长等成立治安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了稳定的治安防范格局。
如今,咸东社区治安状况已明显好转。据统计,连续5年来该小区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发案下降率达到88%。连续三年,陕西省安装四处家属院等5个小区实现“零发案”。正如社区居民张永才说:“有汪警官在,我们住在社区有依靠,有安全感。”
社区警务也需要“双创”
搞好社区警务也需要“双创”精神,抓创新、抓联动
“基层是最能锻炼人,最能让人生出彩的地方。”汪勇说,小警务完全可以做实大服务,把小社区密织成大网络,让老百姓安全感、幸福感全方位提升,就像目前西安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行的“三大革命”(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一样,日久见人心、见效果。
汪勇以今年初西安市大力推行的“行政效能革命”为例称,“做实大服务”就是要让老百姓花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最快的速度办结一些日常涉警事务,力争让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以勤为基础,抓防范;以责为己任,抓服务;以爱为根本,抓基础。”
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汪勇说,搞好社区警务也需要“双创”精神。“过去,我们强调勤与法结合,依靠老百姓抓全民治安联防。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也要借助信息化。”
据汪勇介绍,目前,继人防后,咸东社区物防、技防陆续跟上了。刚接收工作时,咸东社区各院落安全防范设施几乎没有。汪勇多次找企业、物业,先后协调4个小区安装了监控设备,加高了3个小区的围墙,安装了3盏探照灯,拉设了300多米防盗铁丝网。
汪勇说,目前,咸东社区警务已结合信息化形成了社区治安防范综合联动体系及“社区警务+”模式,比如建立了咸宁社区警务联系微信群,形成了“安防+手机”“微信+报警”等众多互联网宣传、推介、沟通平台。“社区警务更强调防范,我们要在此做好加减法。”
“社区警务专职专责,在服务上做加法,让社区不发、少发案,从而形成警力警备投入上的减法、老百姓满意度上的加法。”汪勇说,公安改革就是要改变“上面万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格局,减少机关工作人员、让警力下沉、让案件进入办案中心,专人负专责。
“社区警务要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建立一个执法联动体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汪勇说,如果有一套《基层民警执法手册》,大家就可以清晰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果构建一套群众报警、求助、救治体系,那么很多问题在基层就可以解决。
今年9月,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汪勇遇到一名40多岁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发病,为了防止其伤及他人,他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院工作人员到达后表示,当事人没有精神病鉴定证书、其监护人不在,要送医院必须有民警陪同。
汪勇陪医务人员将当事人送到医院后,院方表示按照相关规定,没有精神病鉴定证书的患者,需要患者家属签字、交费才能入院。汪勇找到当事人年逾70岁的母亲,对方表示自己孑身一人生活,还要照顾90多岁高龄的母亲,无力支付孩子医药费及肩负监护责任。
无奈之下,汪勇只好自己垫付相关费用,又把当事人送回社区。“如果有一套完善的执法联动体系,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就可以快速启动相应机制,依托公费将当事人送进医院治疗,也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形成由单兵到集体,再到全民支持的共享共治。”
“百花齐放,万家争鸣。”汪勇说,干好社区警务工作,一个汪勇是不够的。目前,陕西公安系统已经连续三年开展了以汪勇命名的“双创双争”活动,也组建了多支以汪勇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治安群防群治中队,甚至是以汪勇命名的服务窗口。
但汪勇说,这与他设想的共享共治执法联动体系仍有距离。他认为,西安市推行的行政效能革命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干部,不允许说“我不知道”;不允许说“这个不归我管”;不允许说“这事没找我”,不允许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允许自己方便群众不方便。
心若有民,有口皆碑。在汪勇眼里,人民警察为人民。人民警察,应该时刻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头顶警徽要心中有党,身穿警服要心中有民,佩戴警衔要心中有责,手持枪械要心中有戒。要善始善终,让党放心、人民满意。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
人物档案:汪勇,土家族,湖南沅陵县人。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咸东社区民警。先后被授予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