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嘴”姜驰和她18年的调解人生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姜驰

  人民调解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姜驰在她18年的调解生涯中,以真心、公心、爱心、实心调解所在辖区的矛盾纠纷,令当地村风村貌有了重大转变,村民学法用法意识普遍加强,有力地维护了一方和谐与稳定。

 

  算起来,2017年已经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姜驰第五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了。

  有“铁嘴”之称的姜驰,满族,61岁,她说话干脆,办事干练。现任黑龙江省富锦市砚山镇福祥村党支部书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近7年来,姜驰取得的荣誉可谓都是重量级的。她获得的这些荣誉包括2010年的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的全国道德模范;2014年的全国最美村官;2015年的全国三八红旗手;2016年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至今,她曾先后5次迈入人民大会堂。

  当地群众常这样说:“大事小事,有事找姜驰。”自担任调委会主任以来的18年,姜驰历经“二五”普法到“七五”普法,她共调处各类大的矛盾纠纷就有5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她本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调解能手,并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不仅如此,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姜驰还把更多精力用在了福祥村的发展和繁荣上,令村党支部成为福祥村发展的核心和堡垒。现在福祥村从之前谁提谁头痛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镇乃至全市的先进村,各项排名在富锦市各乡镇中均拔头筹。

  

走依法治村之路

  福祥村现有139户农户,共计509名村民。提到福祥村,人们就会说起姜驰,姜驰的名字就像该村的形象代言人一样响当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如何做到的?这还要从18年前说起。

  2000年,任村妇女主任的姜驰在党员群众的支持下,开始担任富锦市砚山镇福祥村党支部书记。她刚上任的时候,福祥村人均收入不足600元,集体欠外债200多万元。土地承包关系、财经管理秩序、干群关系全部都是一团乱麻。老百姓种地全靠贷款,后来因为贷款还不上,银行把福祥村列入无信誉村。村民不懂法,纠纷和矛盾频发。

  当时村民和村集体之间的债务链混乱,该村有116户农户欠集体账87万元。姜驰上任后,从清理欠账入手,令欠账户分别与村里签订了以地顶债合同。正当这项工作胜利在望的时候,个别村民开始抢地。由于村民不懂法,又看到姜驰手中握有欠款人的名单和账目。一次,14个村民形成合力,想销毁她手头上的证据。

  姜驰后来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她当时想的就是,自己给党干工作,如果证据被销毁了,她没法向政府交代。危急时候,她将账目藏在了柴草垛中。

  结果藏完之后,姜驰就被人拖了出来。她被一棒子打得天旋地转。恍惚中,姜驰听到很遥远的声音,有村民喊“别打了,别打了!”等到再醒时,人已经在医院,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期间,打人者让家属送来了2000元钱。姜驰的丈夫有点害怕,说给2000元钱就算了,如果这钱不要,再一毛钱都捞不到。

  听到此话,她对丈夫说:“我跟你过了半辈子,难道我就值这2000元钱。别人再打我,以后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最终,打人的主犯被送进了看守所。此刻,姜驰想到的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她让人捎话给打人者,“人人在法律面前都得低头。只要你认罪服法,医药费什么都不让你付。”直到第7天,在看守所的打人者终于认清了形势,说他错了。回到村里后,该村民还当着全体村民的面给姜驰赔礼。

  “你是对事不对人,如果对人的话,我不会饶过你!”姜驰说,自己当村干部一心想带老百姓致富,这样就把矛盾化小了。

  自此之后,姜驰走上了学法的道路,她认为,必须要用法律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法律来治村。只有用法律来约束村民,村民才能守规矩。

    

义务担任人民调解员

  

  最初的福祥村,没几个人琢磨生产,不少村民把精力都用在了一些歪门邪道上。一到种植的时候都嫌自己的地少,总要去别人的地里种一点,占点便宜。因为土地纠纷,双方大打出手的大有人在。

  看到这种现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姜驰认为村里必须要有民调干部。但当时,在基层一般干部都怕得罪人,不愿意干民调工作。考虑到一旦有专人任民调干部,村里没有费用,为了减负,姜驰就承担了村里的民调工作。从民调到人民调解员,她这一干就是近20年。

  姜驰认为,要做好民调工作,不仅要积极参与调解,而且平时还要带领和组织大家学法,多与村民沟通。

  “二五”普法时,姜驰就开始请法律专家开讲堂为村民讲国家大法宪法,讲土地、农林、妇女权益保护、养老等诸多方面的法律知识。姜驰对村民说:“如果不学法懂法,咱们不就是愚昧的人吗?谁要是欠你的钱,法庭调解的时候,如果你不懂法,欠条写得不清楚,钱就要不回来。大家都应该学法懂法。只有这样,村里才有变化。”

  “六五”普法时,福祥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也有了一定的法律基础。此时,福祥村发生了一件事。村民温某和曹某因为土地纠纷动起手来,曹某的右眼被打成重伤。姜驰认为这是对村民普法的一个好机会。原来,村民温某以前当过团支部书记,后来妻子生病,自己业务不强,村委会选举没选上。他不当书记之后,两年多没参加学法,就掉队了。

  姜驰把这二人叫到了村里。温某开口说:“你是干什么的,一边去!”姜驰说:“我现在是民调,我来给你们调解,你们就都说说吧!”她对温某说:“你违法了,犯重伤害,你得认清,法律会判你的,少则5年多则7年。我给你调解,你不能逃,逃了会加重,不如投案自首。”

  听到即将遭受法律制裁,温某有点害怕。他对姜驰说:“你没有几年文化却把法律知识吃得这么透,我算白活了。”一会儿,派出所把温某带走了。另一边,姜驰又做曹某的工作,说温某既然伤害了你,他服法的同时,再给你民事赔偿吧。后来温某被判了七年,给付了3.5万元的医药费。双方就和解了。现在温某看到姜驰就说:“真是法救了咱们村,当初我要是懂法,就不会那样做了。”

  温某的转变对村民来说也是震撼,村民一看现在不懂法真是不行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谁打赢谁谁就战胜了。姜驰当书记,要走法律治村的道路了。

  

她成了远近闻名的“铁嘴”

  

  “七五”普法时,福祥村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村委会设立了专门的人民调解室。由专人负责,有案情先登记,约定时间进行调解;时间允许的随时报,随时调。大家也都知道村里有一个调解委员会,有事在村里就能解决。村民不管有什么事都会主动去找调解委员会,老人无人赡养,婆媳关系不和,民间借贷纠纷,都成了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别管大事小事,有事就找姜驰”,成了全体村民的共识。

  现在,即使周边的村子发生矛盾,也找姜驰调解。距离福祥村近40里的解放村发生土地纠纷,由于该村调解员经验不丰富,没有说服力,三句两句就又吵起来。

  这时,纠纷双方慕名找到了姜驰,姜驰调解时发现这两个村民是因为几分地发生了土地纠纷,一年就差120元钱,进而你告我、我告你。姜驰对占理的一方说:“现在是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如果你们两个因为这点地打起来,就触犯了刑法。既然奔着我来了,给一个面子。一年就差120元钱,这钱大姨我给你出了,你心里平衡点。”她又对不占理的一方说:“地分给了别人是别人权属下的,你侵害了别人的权利,不应占别人的便宜。矛盾如果僵化,可以认为你是抢的。你总是告,又给村里增加了负担,也带来了难处。这120元钱,我出,明年你把地腾给人家。”被占地的村民说:“大姨,不用你拿钱,你要这样说,我也服了。”就这样双方也都满意了。

  现在,这里的村民有啥事都说找“铁嘴”去,看看姜驰怎么说的。姜驰也从不躲避矛盾和推卸责任。就连外地村民遇到麻烦也经常有给姜驰打电话咨询的。每到此时,为了节省对方的电话费,姜驰都会让对方挂断电话,然后自己再回拨过去,并耐心解答。这样外地的电话和发生的纠纷,姜驰每年都会接到并解决一二十起。

  姜驰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却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了很多村民的纠纷和矛盾。除了自学之外,她多次参加在富锦举办的法律培训班。此外,关于民事调解的更多体会也来自于她列席参加法院的调解获得的丰富经验。

  

将人民调解员一直做下去

  

  作为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姜驰认为,不能推卸责任,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给组织添麻烦。如果通过她的调解,减少了一些不该出现的事,让村民关系变得和谐,也让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她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

  多年来,在调解的过程中,姜驰始终坚持以和为贵的原则。调解时,她摆事实、讲道理,碰到好说话的一会儿工夫就能解决,碰上不讲理的就得左一遍右一遍地讲,有时说一到两个小时也是常事。虽然说得口干舌燥,但也毫无怨言。每次解决完矛盾纠纷后,姜驰还会跟踪回访,随口问一句,消没消气呢?

  多年的调解实践,她总结出司法得用“四心”来完成,遇到重大矛盾时,要有真心;处理一般事物,要用公心;处理老百姓的小事,要有爱心;处理土地矛盾时,要有实心,一查到底。

  姜驰还向记者分享了她多年的调解秘诀:那就是调解的时候,不要先下结论,要让双方先去争论。此时要注意观察和倾听,谁的理在哪儿?没理的一方弱点在哪儿?要抓住要点,这样调解时就会说到对方心里。先说没理的,再说有理的。然后告诉双方各让一步,你上一步,他退一步,两个人就和谐了。

  在姜驰的努力下,今日的福祥村早已不同于往日。现在村民素质显著提高,由原来的不懂法,到现在的懂法。依法治村带来的改变还有,村里打架斗殴的人没有了,村民之间关系也和谐了,由于遵法守法,村风村貌也有所改变。

  这些年来,福祥村集体讨论制定的发展甜菜生产、低产田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农机合作社、土地集中流转、发展旅游业等各项措施都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和拥护。多年来福祥村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没有赌博和吸毒等行为的发生,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上访事件。民间各种纠纷基本绝迹,村民都知道什么是违法的、不占理的,那些故意找事、占别人便宜的事谁都不去做了。福祥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人均收入达到1.75万元,一跃成为全镇乃至全市的先进村,真正成为“幸福吉祥”之地。

  今年10月,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姜驰身着民族服饰走进人民大会堂。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从严治党”,姜驰表示,只有法能给社会带来和谐,减少矛盾,带来稳定。自己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更要把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这样就能发挥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对于从事近20年的人民调解员工作,姜驰难掩心中的自豪,她说:“总书记在法治建设这方面提得也很多,作为调解员,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将调解工作一直做下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