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基层矛盾的行家里手
他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发现矛盾纠纷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化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坚持调防结合,标本兼治,有力地促进了所在辖区的稳定与和谐。
——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新民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童广忠
“发现矛盾立即着手解决,事前下功夫了解情况,事后跟踪回访调解结果落实情况,发现一起,解决一起。”这是童广忠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46岁的童广忠现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新民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一职,负责全乡人民调解和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近年来,童广忠以调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为己任,他在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调解网络、健全调解制度上下足功夫,始终坚持把村民的事情放在首位,为维护农村的稳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9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童广忠被固原市司法局授予固原市最美人民调解员的荣誉称号。
学习调解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在调解工作中,童广忠深知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没有过硬的素质就无法驾驭人民调解工作,甚至会适得其反。而掌握过硬的调解技术不仅是调解工作的前提,也是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童广忠先后认真学习了《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合同法》《婚姻法》以及人民调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此外,他还向县法院的同志请教自己遇到的棘手难办的纠纷。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童广忠的业务本领有了较大提升,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熟练化解各种矛盾的行家里手。
2013年6月,有村民向童广忠反映,他家附近一家邻居经常倒垃圾,周围空气味道很不好,就因为这事经常和邻居发生口舌并多次发生争执,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得知这一情况后,童广忠及时翻阅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相关知识,耐心地对双方当事人做工作,分析利害关系,终于打开了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使双方邻家周围环境有了新的改变。这事传播开后,童广忠还受到了乡领导的赞扬。
建立排查队伍
完善调解网络
童广忠认为,调解工作不能等靠,健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队伍是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纠纷的保证,是调解工作的重点。
为此,童广忠组织乡村班子成员选出调解经验丰富、办事公正的村干部每月定期走访各村组了解情况,深入了解村民工作生活情况。上述举措通过层层调解网络,确保了无论是村组大事还是小情,人民调解委员会都能够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处理措施。
2014年8月,新民乡杨堡村干部在例行走访中发现该村有不明身份的人经常在村子里转悠。村干部同周围邻居沟通了解情况后,初步判断该人疑似传销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童广忠立即带领杨堡村人民调解员调查情况核实准确后,立即将此情况上报派出所,有力维护了村子里社会治安稳定。
严格工作程序
健全调解制度
在基层,调解结果能不能得到执行,不仅矛盾双方关注,也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树立权威的关键。
为使调解工作顺利开展,圆满结束,并得到较好执行,童广忠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做法。
每次开始调解前,童广忠都下足功夫,深入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调解过程中同当事人积极沟通,力求结果使双方满意。调解结束后1个月内及时回访执行情况,做到调解有始有终。
2015年7月,新民南庄村民反映村子里硬化道路破损,雨天积水,坑洼不平,严重影响出行。
童广忠详细了解情况,得知这个村是一个新建的新农村,工程队管理松散,工地施工车辆轧坏道路,已无法找到责任人。于是他多次与工程队联系,多次调解,将这一复杂问题顺利化解。
重视预防工作
坚持调防结合
调解不是万能的。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仅靠调解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在调解工作中,童广忠始终努力带领乡调委会成员把工作重点放在“防”字上,认真摸索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采取得力措施,防范到位,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他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发现矛盾纠纷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化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坚持调防结合,标本兼治。
自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童广忠忠于法律,爱岗敬业,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结合实际,牵头组织不同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日常工作中,他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积极主动地运用各种途径、方法,予以调处。此外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工作认真负责,热爱人民调解事业,努力学习政策、法律、法规及业务专业知识,根据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调解经验,在乡村里的声望逐年提高,有强烈的服务大局意识。
在童广忠及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积极努力下,他所在的辖区实现了无集体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治安事故、无干部职工违法犯罪的“四无”目标。在新民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受群众好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