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视观想”矫治法的北京实践
五年前,北京市监狱在全国率先引入了“内视观想”项目,通过传统文化的操作化实践深化教育改造工作。目前,“内视观想”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矫治项目,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和提升服刑人员教育矫治效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监狱五年前开始的尝试与努力,契合了“治本安全观”的理念,也成为当前经过实践检验的颇具实效的落实“治本安全观”的有力举措。
“请体验者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参加第50期内视观想的感受。”今年9月27日,在北京市监狱服刑人员内视观想5周年暨第50期体验活动的分享环节中,身着藏青色中式服装的内视观想导引师对12名在蒲团上盘腿而坐的服刑人员如此说。
“内视观想让我找到了方向,我最想对家人说声对不起。”“没来内视观想前,我连想都没想过自己的不足和身上的坏毛病,这下都找到了。”“这7天,我掉的眼泪最多,是为了父母,我还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在这个环节,体验者逐一分享了切身感悟。他们谈到了自己犯罪的根源,表达了对亲人的愧疚,情到深处更是哽咽落泪。而每一名体验者分享感悟结束时,在场的所有人员都会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如果你们的亲人就在你们眼前,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当天,为了加强体验者的体验效果,监狱还创造性地设置了邀请体验者家属参加最后分享环节的安排,也就是在体验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安排体验者部分家属在屏风后倾听体验者分享,分享结束后,当部分体验者惊喜地看到自己的亲人时,内视观想中曾回忆起来的从未认识到和在乎过的亲人们的付出还历历在目,千言万语在此时涌上心头。一名体验者当场跪倒在满头白发的母亲面前,抱头痛哭,连声说:“妈妈,儿子对不起你!儿子对不起你!”令人动容。
自2012年引入规范化内视观想操作,并将其作为罪犯改造手段后,北京市监狱通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共开展了50期体验活动,381名服刑人员参加了体验。作为“内视观想”的延续活动,200余人次参加了内视观想的服务。
拓宽传统教育的改造方式
所谓内视观想,又称“观察自我法”或“洞察自我法”,它是一种结构化地帮助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修正自我的方法。通过对人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进行系统回忆与反思,自我剖析,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据了解,内视观想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命名,其方法由日本学者于1953年提出,其原理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君子日三省吾身”,在日本、欧美等地都有较长的开展历史。
2012年8月,北京市监狱为适应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的新需求,积极拓宽传统教育的改造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教育方法,在全国率先引入了“内视观想”项目,并在首期服刑人员体验活动中取得圆满成功。
参与“内视观想”的服刑人员要在一个三四平方米的房间内独自度过不为外界干扰的7天时间。7天中,体验者完全沉浸在对自己的过往的审视和观察中,不与导引师以外的任何人有语言甚至眼神的交流。期间,在导引师的帮助下,体验者对过往的经历进行系统回忆,获得对自己的心理、性格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洞察和领悟。回顾的对象从父母等亲人开始,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这个人为我做过什么?”“我为这个人做过什么?”“我给这个人添了什么麻烦?”导引师每隔一个小时会对回顾内容进行导引,并根据体验者的人生特点布置,有时还征得体验者的同意安排各个阶段的回顾内容。体验者对回顾和检视的内容可以选择性地给导引师反馈,导引师不评价、不表扬、不分析,不批评。
内视观想的流程包括了以下方面:对主要养育者的回顾、对兄弟姐妹的回顾、对养育费的计算、对爱人的回顾、对子女的回顾、24条自我审视(如:对他人说谎、有借无还、将自己的过错推给别人、利用他人的善意等)、对周围人(如朋友、同事、同学等)的回顾、集体内观、集体分享等环节和阶段。
通过这样的回顾与量化分析,结束内视观想的体验者都看到了平时或过往无法看到的自己的盲点,纷纷表示将珍惜亲情,踏实改造,励志新生,用爱回报亲人,用行动感恩社会。
内视观想的本土化改造
自2012年8月引进“内视观想”项目以来,北京市监狱依托“华夏心理培训学校”等资源,组建了专家团队,聘请了苏晓明、魏世伟等“内视观想”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民警进行内视观想导引师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能力,开阔思想视野。
2012年北京市监狱只有3名导引师,到目前已经拥有14名能够独立工作的民警导引师。2014年,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在北京市监狱建立了“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内视观想导引师实习基地”,对全局的民警导引师提供见习、实习和督导,培养一批“内视观想”导引师。
工作中,北京市监狱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努力消化吸收“内视观想”技术的精髓,并结合监狱系统的实际,进行了配套性、保障性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设计,避免新技术移植到监狱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问题。先后制定了《监狱内视观想罪犯管理规定》《罪犯内视观想自我体验实施方案》等制度规定,对内视观想指导语、操作流程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乃至罪犯签署《知情同意书》这样的细节都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实现了技术标准化,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指导手册,以充分保证内视观想效果向社会标准看齐,确保内视观想的质量。
试点期间,“内视观想”项目组织运行的所有工作都是由监狱心理矫治室承担的。2016年,为充分发挥内视观想的作用,北京市监狱经党委决定,并经市局同意,创建了“内视观想”监区,保证了内视观想工作更加规范、持续高质量的开展。
典型带动效果凸显
到底什么人可以参加内视观想?据了解,参加“内视观想”体验多是自愿报名,再由导引师逐一进行访谈后评估其是否具有“内视的心”,即其是否有想要审视自己并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积极愿望,经过筛查后进入实际体验的环节。
一周的时间里,体验者由导引师按照“内视观想”的设定程序进行导引,平心静气地回顾人生,唤起深藏在心中的“省”与“悟”的念头,以自觉的意识来重新审视过往,找到真实的自己。与普通的心理矫治不同,在“内视观想”体验过程中,服刑人员变身为“体验者”,自觉地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去发现被自己忽略的一些曾经的事实,觉察自己“盲区”,从而看清自己;民警脱下警服,变身为“导引师”,帮助服刑人员在重走人生路的过程中,感悟得与失、对与错。导引师只起到“路标”的作用,只是平等地导引和倾听,而不是教育和管理,充分激发体验者内在的动力,让体验者自己觉察和提升自己。
通过对381名“内视观想”体验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参加过“内视观想”的服刑人员,内心压力、敌对和防御数值大幅减少(下降了15%),换位思考能力有显著增强(上升超过10%),对于自身不足关注也有明显增加(上升近14%)。在具体心里指标方面:“防御机制的使用”指标由3.53降为2.60;“指责他人的倾向”由43.67降至39.40;“知觉到的社会支持”由56.27提升至61.29。这些指标反映出“内视观想”在10个方面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变化和处理现实问题的态度有着显著影响,包括:比以前更加懂得感恩、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人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共情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明显提升、有效防止改造中的人际关系冲突等等。
而参加“内视观想”体验的罪犯回到监区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些原先抗改心理较强的罪犯也变得目光平和、更容易接近了,对很多事情不再斤斤计较了,参与过体验的罪犯与身边罪犯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服刑人员乐于接受
北京市监狱一监区是“内视观想”项目的试点单位,当80%的罪犯参加了“内视观想”体验后,罪犯处理和化解个人情绪的能力明显提升。如罪犯李某,曾经扬言出监后要进行报复,在参加“内视观想”后说:“看清了过去才发现,原来都是自己的错,消除了深藏在内心的偏执念头,化解了矛盾。”个体的变化带动了整体的变化,监区内的秩序得到维护,正气得到弘扬,在全体罪犯的共同积极争取下,一监区在监狱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而“内视观想”的神奇在于能直击人性中的“良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成长背景的体验者,参加“内视观想”体验活动后,对自身的了解更加真实和全面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更加客观和冷静了,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与周围人际关系的和谐度提升了,发生了很多感人的变化。
罪犯吴某的人生目标是“活着出去,把有恩的人报答一遍,把有怨的人全杀了”,参加体验后实现了自我救赎,放弃了出狱后报复社会的偏执念头。
偏执且狂躁的罪犯李某,参加体验后说:“是‘内视观想’让我静下来看书,体验和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觉得特别受益,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自己从传统文化小故事里很受教育,觉得心里敞亮了。”
罪犯王某在重新认识了自己后说:“完全不足以用‘可怕’来形容,无法用任何词汇来描述!我以一具僵尸的身体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地走了34年。我要从现在开始改变,以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来迎接自己新的未来!”
年方33岁却已经度过了17个春秋铁窗生涯的罪犯贾某体验后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那他又怎么改变呢?此次‘内视观想’,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内视观想”矫治项目的
孵化基地
在北京市监狱,“内视观想”矫治技术5年的实践探索证明,“内视观想”可以使服刑人员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尤其是学会了“自省”的方法,有利于激发服刑人员对犯罪根源由“外归因”转变到“内归因”的思维模式的建立。
此外,由于“内视观想”项目是一项体验式的活动,不亲身体验很难感觉到其中的神奇与奥妙。“内视观想”不仅能够帮助参与体验的罪犯重构内心世界,改变心态,而且包括干警导引师也从中受益。全体民警导引师在工作中坚持学习传统文化,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念,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人人努力,各个争先,争当“为往圣继绝学”的实践者、宣传者。
由于效果显著,2015年司法部领导对北京市监狱“内视观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给予充分肯定。“内视观想”被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罪犯矫治关键性技术”课题中的第一个关键技术进行规范化研究。
2017年2月,北京市监狱被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确定为全国“内视观想”项目的“孵化器”,支持广东省未管所、江苏南通女子监狱、四川省金堂监狱、四川省川北监狱、河北冀中监狱五个试点单位“内视观想”项目的孵化,提供复制点监狱导引师的见习和实习。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项目孵化任务,各复制点已经能够独立工作。
北京市监狱局也积极推动“内视观想”项目的推广,2017年把北京市良乡监狱、北京市未管所、清河分局清园监狱确定为复制点单位。
作为“内视观想”矫治项目的孵化基地,北京市监狱还将不断完善“内视观想”矫治技术,使之在监管改造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实现治本安全观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