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第八届海洋经济发展法治论坛召开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陈羽)近日,由浙江省法学会等主办的浙江第八届海洋经济发展法治论坛在宁波市象山县举行,本届论坛围绕“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和“浙江湾区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研究”主题,展开研讨并提出对策。

  浙江省法学会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大省、建设“海上浙江”重大战略决策设立了海洋经济发展法治论坛这一重要区域性论坛。本届论坛由浙江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嘉兴5个地市联合主办。

  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陆剑锋介绍,本届论坛主题契合当前浙江海洋法治建设的战略支点、制度框架和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很强的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法学研究紧贴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服务浙江省经济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为海洋强省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陆剑锋在论坛上提出,要准确把握时代要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准确把握区域特点,主动服务中心大局,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法治实践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海洋领域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要准确把握现实问题,努力增强论坛实效,使论坛成为名副其实的建言献策理论阵地、回应实践问题基地、凝聚专家智慧高地和新型智库建设载体。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和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法规局局长应仲民分别就“浙江湾区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与运行”作主旨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浙江海洋大学副教授俞树彪认为,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聚集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的重要使命,围绕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战略定位,探索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制度实践,彰显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浙江特色。舟山市岱山县法院法官余秀宝提出,建立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作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与海关、公安等机关的临时议事机构,以解决在实行“三合一”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下海关、公安等机关在知识产权边境执法、犯罪侦查方面的职能无法剥离的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生王思维关注防范自贸区洗钱犯罪问题。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干部牟盛辰提出,统筹推进自贸区金融交易制度创新、金融组织制度创新、金融监管制度创新和金融保障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2015年以来,针对海洋捕捞非法违规乱象丛生、东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现状,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打三整治”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修复振兴浙江渔场。论坛上,专家学者分别就“一打三整治”长效机制研究、浙江海洋禁渔期违禁渔获物监管以及浙江湾区经济发展研究、海域使用权环保功能等问题深入探讨。

  本届论坛共收到162篇征文,为该论坛开办以来最多的一次,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武鹰宣读了征文表彰决定。征文获奖作者及优秀组织单位在论坛上受到表彰。

  浙江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牛太升称,本届论坛是一次海洋经济新发展形势高水准的法学研究盛会,研究的问题是世界性前沿问题,浙江边研究边实施边总结,充分体现了法治引领改革的系统应用,展示了法学研究的认识与实践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