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行法官巧对被执行人“演戏”
对于北京海淀法院执行局的执行法官来说,2017年9月5日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但是在这一天,6个执行团队共计外出执行10次,累计拘留4人,扣押车辆4辆,腾退房屋2000余平方米。然而真正的执行过程,却远非枯燥而干瘪的统计数字所能概括。
“演戏”的被执行人
执行法官韩玲见到的第一个被执行人,摆出一张“装模作样”的面孔。被执行人王某原是某银行客户经理,有一份让人羡慕的体面工作。他却仍嫌“口袋浅”,于是打起了借助自己身份不劳而获的歪脑筋。王某以购买理财产品的名义向他人借款,却违背约定将资金投入了基金,在法院判决偿还借款63万元及利息后,他仍不履行。
9月5日13时,执行法官韩玲拿着王某案件的卷宗,从海淀区赶赴大兴区。曾在银行从业的王某很有风险意识,在败诉后就一直行踪不定。执行当天上午,执行法官最初的执行目的地是昌平区的一个村子,但及时到来的执行线索,让法官了解到王某实际住所在大兴区,大兴与昌平的直线距离有70公里。当韩玲将王某堵在屋里,惊讶的王某再无退路。
王某被带回法院后,企图依靠自己的演技蒙混过关。在韩玲的要求下,他装模作样打了几个电话。“哦,你也没钱啊”“你出差了?”挂机后,王某冲着法官摊手:没钱。对于王某的财产状况如何,早就做过调查的韩玲心中有数。眼看王某戴着面具乐此不疲地演戏,韩玲决定依法对其采取拘留的强制措施。王某慌了。当执行法官向他宣读拘留决定时,他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法官,法官!你让我再打个电话行不行?”
攻守之势转移,韩玲知道,现在需要的是巩固阵地,彻底击穿“老赖”的心理防线。她平静地示意王某坐下,拒绝了王某的要求:“你已经被拘留了”。
在送拘的路上,韩玲一直注意关注着他的状态。虽然王某还在强装镇定,但嘴角和双手的颤抖却背叛了他。眼见火候已到,韩玲决定乘胜追击。她告诉王某可以再打一个电话。王某颤抖着从手机通讯录里找到一个号码,刚刚接通还没等对方开口,他就迫不及待地喊出一串话:“我现在已经被拘留了,你快帮我把钱准备好交到法院”。
气急败坏的被执行人
执行法官孟凯锋见到的被执行人是“气急败坏”的。这是一起颇有历史的案件。2008年时,一所学校将二层楼房出租给餐饮公司用于经营。2012年年底,租赁合同期满。此前,学校已经提前通知餐饮公司将收回房屋,却遭到拒绝。经过诉讼,法院判决学校胜诉,餐饮公司腾退房屋。后者却对判决置若罔闻。
在学校申请强制执行后,北京海淀法院曾在房屋门口张贴执行公告,但餐饮公司照常经营,我行我素。办理本案的执行法官孟凯锋多次约谈公司负责人齐某,对方却反复强调自己为装修、水电投入了巨资,让他腾房“不可能”。坐等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看来已无希望。
9月5日9时许,孟凯锋带领团队来到执行地点。等待他们的是积满灰尘的房屋、沉着脸的齐某及门口一条龇牙咧嘴的狼狗。看到法官上门,齐某挥着手臂张口就喊:“我为这个餐饮公司投入了150万元,现在突然不让我们干了,我怎么办。”
执行法官的工作远不只是扣押和拘留,他们需要果断,更需要苦口婆心。为了顺利执行,孟凯锋决定先安抚被执行公司负责人的情绪。他迎着怒气冲冲的齐某走上去,规劝他。“你别生气,这是海淀区政府和教育委员会的规定,学校闲置的房屋应用于教学,出租屋合同到期后不得续租,另外,2014年判决就已生效,按照法律规定,你们早该搬走了”。
眼看着齐某逐渐冷静下来,孟凯锋加了把劲:“你们双方都不容易,如果你觉得不合理,你可以行使权利起诉。”听到法官为自己耐心讲解救济权利,齐某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他同意拆除房屋两侧的自建房屋,协助学校腾空房屋。孟凯锋带领双方在场人员,检查每间房屋的情况。查一间房,换一道锁。
在孟凯锋离开时,齐某和学校的负责人都跟他道了别。
执行法官“夜间作业”
9月5日晚上6点半,执行法官杨哲等人从法院执行局出发。“夜间作业”是执行法官的必修课,很多白天漂泊不定的被执行人只有在夜幕降临之后,才会回家落脚。
在北京六环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杨哲赶到了目的地。这是一个分家析产纠纷案件。申请人是“上门女婿”,被执行人是他的前妻张某。二人婚姻期间,曾与被执行人父母一同居住在某宅院。后宅院被腾退改造,女婿属于被安置人,享有拆迁补偿权利,但遭其前妻拒绝。法院判决其前妻给付44万余元的判决也始终未被履行。
此前,杨哲曾多次给被执行人打电话,一开始被执行人还接听,但态度强硬拒绝配合,后来就直接“失联”了。女婿近期告知法院,经过两夜蹲守,发现被执行人曾出现在其母亲家中,于是有了这出“夜行记”。
敲开房门,杨哲已经预感到恐怕要无功而返,房里只有被执行人的母亲和姐姐在家。还没等杨哲说明来意,情绪激动的老太太一个箭步跨到法官面前,厉声说道:“我不管你们来干吗,我什么都不知道。”杨哲赶忙和老人解释:“我们是来找被执行人张某的,您别激动,她不在这我们一会儿就走,您不用紧张。”
扑空,是执行法官最不希望赶上,却又不得不经常遭遇的处境。在本应下班的时间,开着车穿越拥堵的北京城,却最终吃了个闭门羹,的确让人失望。但执行法官没有放弃,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在与被执行人母亲、姐姐的交流过程中,杨哲发现她们能够配合工作,总算心中有了底儿。等她们情绪稍稍平静,杨哲要求被执行人的姐姐现场拨打电话。“喂,张某吗?我是海淀法院的执行法官”,听到声音由姐姐换成了杨哲,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杨哲要求张某按时到庭接受询问,她最终同意了。“也请你们劝劝张某主动履行,拖着不是办法。”临走前,杨哲留下了这句话。
出了门,杨哲抬头看天,月亮在薄薄的云中隐现。“哎,今天全扑空了,没收获啊!”同行的法警指着另一位同事说,“您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穿了双白鞋,白跑啊!”对于要在晚上9点半赶回单位的他们来说,这是难得的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