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打造国际贸易的法律智库

——专访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会长林中梁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离不开理论支撑和实践研究的支持,新格局的形成离不开法律、条约、制度的支撑。WTO法学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研究国家决策,坚持多边贸易理论做指导,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的贸易策略。

 

  2017916-17日,第十届“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以下简称WTO法学会)2017年年会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WTO法,来自政界、律界和WTO实务界的百余名官员、学者、律师参与了研讨。

  值此WTO法学会成立16年之际,本社记者专访了WTO法学会会长林中梁。

加强专业领域研究

打造高端法律智库

  记者:WTO法学会自成立至今,与中国加入WTO同龄,已经有16年的历史了,研究会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林中梁:WTO法学会成立于中国加入WTO的前夕,2001829日。WTO法学会是中国法学会所属的专门从事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中国法学会的专业研究会之一,目前是国内法学、法律界规模最大、覆盖最全、层次最高的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机构。

  我们每年除了组织数场大型的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还针对不同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并且对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行委托研究或者征文评奖,将具有价值的成果总结汇集,报送给相关部门或者为实务部门搭建与专家、律师沟通交流的平台。

  记者:您怎么看WTO法学会的工作定位?

  林中梁:中国法学会的定位是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法学会所属的研究会,就更要突出自身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组成部分的特色。

  WTO法学会作为研究涉外法律的研究会,更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和研究方向,为国家在WTO贸易决策上建言献策,打造WTO贸易的高端法律智库。

  记者:WTO贸易规则创立了多边贸易制度,而世界经济走向却在向单边或者双边发展,对此WTO法学会如何权衡中国的未来贸易战略?

  林中梁:在刚刚结束的金砖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引导经济全球化实现包容、普惠的再平衡;要加强协调,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推进多哈发展回合剩余议题,并为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明确方向;要努力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利马会议、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以及今年5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上,都明确表达了中国坚定支持全球化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一贯立场。

  中国自入世以来,一直认真履行成员国义务和各项承诺,积极参与规则谈判,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姿态,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水平,丰富了国际法律实践。

  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也是多边贸易体制坚定的推动者和维护者。“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我们为经济全球化开出的“中国药方”。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离不开理论支撑和实践研究的支持,新格局的形成离不开法律、条约、制度的支撑。WTO法学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研究国家决策,坚持多边贸易理论做指导,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的贸易策略。

响应国家战略

积极组织研究和研讨

  记者:自2016年以来,学会相继成立了多个专业委员会,与“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紧紧相连,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林中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倡议。通过加快进行自贸区建设,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期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并希望借由“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渐进地推动贸易自由化,最终实现新的经济全球化。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与WTO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与经济安全领域的理论、实践与应用,完善我国自由贸易区法律法规的创新与建设,凝聚自由贸易区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2016年以来,WTO法学会在报请中国法学会批复后,先后成立了“一带一路”与经济安全专业委员会、自由贸易区法治专业委员会、“一带一路”法治专业委员会。

  各专业委员会均由在该领域具有突出研究成绩的资深教授担任专业委员,鼓励支持他们和学术界就该领域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国家贡献智力成果。

  记者:WTO法学会除了筹建专业委员会展开课题研究以外,还为国家战略做了哪些智力支持?

  林中梁:从2016年以来,WTO法学会紧跟时事热点,适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极具针对性的座谈会和研讨会。

  如,201688日,在哈尔滨召开了澳门“一国两制”视角下“一带一路”与东北亚法治合作座谈会;2016929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自贸试验区与‘负面清单改革’暨上海自贸区三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20161029日,在浙江大学召开了“G20杭州峰会与WTO的发展”专题研讨会;20161118日,在上海召开了2016年度上海市“国际法学研究生学术论坛”;2016121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入世十五周年——争端解决实践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2017318日,在北京召开了“WTO法学研究吹风会”;2017615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法治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一带一路”法治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暨“发挥国际法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学术研讨会;2017815-16日,“WTO上诉机构——现状、成就和挑战学术报告会”等等。

  这一系列学术研讨会,不仅紧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也为国家各领域各部门参与WTO贸易提供了建议与对策。

  记者:国外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在WTO的工作,他们有何建议或者意见?

  林中梁:WTO法学会一直积极致力于开展涉外法学交流。通过把专家请进来与送出去,丰富了涉外法学交流活动,让国际法学界听到了中国法学界的声音,传播了中国法学的影响力。

  在2016年学术年会上,学会邀请了欧盟法院原大法官高美莲(Ninon Colneric)教授,她在讲话中肯定了中国在国际贸易法律事务中做出的贡献。

  在“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国际研讨会上,邀请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24个国家的50多位法学法律代表出席会议,就中国对外投资以及国际投资环境交流了意见与看法。

  在中国入世1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学会邀请了包括WTO前副总干事Jesus Seade在内的欧、美、亚等重要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经贸法律代表1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176910日,学会推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杨国华教授参加“WTO法律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官员律师和WTO秘书处专家,就全球化倒退、自由贸易受阻、英国脱欧、美国贸易政策、争端解决和贸易救济等6个专题进行了广泛研讨。

  通过请外国专家走进来,送中国学者走出去,学会丰富了中国与WTO的交流渠道和机遇,增进了世界对中国WTO研究的了解,也在世界上发出了中国声音。

注重培养WTO法学人才

构建梯队新力量

  记者:WTO法学会的会员和理事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领域有过多年研究和实践的资深专家,那么,WTO法学的新生力量的培养挖掘是如何进行的?

  林中梁:WTO法学会十分注重WTO法律人的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国华特意辞去了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的职务,到清华大学任教,就是为了培养能够在WTO领域独当一面的青年人才。

  201612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WTO模拟法庭”辩论赛就是WTO法学会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锻造WTO法律新力量而举办的。

  20161223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三届“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也是由WTO法学会作为主办方开展的。

  “中国WTO模拟法庭”比赛由WTO法学会和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具体承办。开幕式上举办了中国入世15周年论坛,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WTO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WTO上诉机构大法官赵宏分别寄语青年学者,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模拟法庭辩论赛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从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长期以来国内法学界对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往往只能限于在理论层面进行探讨。

  WTO法学会为促进中国涉外法律教学和研究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探索更适宜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共商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建设机制,会议特别邀请了从事一线工作的商务部条法司官员,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业多年的律师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共同交流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教学经验。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来吸引学生?

  林中梁:比起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践的传统模式,模拟法庭辩论赛能够促进学生熟悉和利用WTO法律规则,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中国WTO模拟法庭”辩论赛是我国目前唯一由高校协同国家部委创办和主办的全国性全英文的国际经贸领域的模拟法庭比赛。比赛方式通过模拟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专家组程序,提高高校师生对WTO规则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促进WTO及其争端解决的研究,推动对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以提升学生的法律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未来WTO谈判和争端解决等涉外法律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铸就坚实的基础。

  记者:WTO法律人的培养着实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对此,这些培养方式方法将如何传承与弘扬?

  林中梁:在多次会议上,WTO法学会的专家学者与高校教师们一起,就组织编写《世界贸易组织法》示范教材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取得了共识。

  中国加入WTO16年来,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和教学已经成为国际法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一些法学院别具一格的重点课程。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WTO法教学还没有一套代表性的教材,影响了教学的便利化和体系化。为此,编写一套具有权威性和广泛代表性的《世界贸易组织法》示范系列教材十分必要。

  WTO法学会目前正在组织全领域的专家,全力编写一套具有权威性和广泛代表性的《世界贸易组织法》示范系列教材。教材系列由集体合作编写,每本教材由一位主编负责,组织2-3名专家撰写。教材内容以介绍和阐释为主,尽量多使用案例。目前《世界贸易组织法经典案例选编》已经提交出版社,预计2017年年底出版。《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货物贸易多边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法概论》等书籍也正在紧张编写中,预计最迟在2019年都会相继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