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老区人民的安宁和幸福

——专访广西河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黄光华

  37年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合寨村,群众自发集会,选举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开创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先河,被誉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而载入史册。这一创举,成为河池市民主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如今,河池人民正传承着这一精神,奋力建设平安河池、法治河池。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就河池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关情况,对河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黄光华进行了专访。

担负责任维护一方稳定

  河池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领导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世界长寿之乡、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和著名水电之乡,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区,20168月河池市被授予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全市11个县(区),总人口435万人,河池市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9.1万人。

  “让老区人民尽快过上幸福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的殷切嘱托。黄光华介绍,2013年以来,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担负起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责任。政法各部门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三大使命”,全面贯彻重心治政保忠诚、重力治害守底线、重点治警树新风“三治”理念,全力打好社会治安、非访治理、从严治警“三场硬仗”,为市委提出的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保驾护航,为自治区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的奋斗目标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6年以来,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安信访工作现场会、全国刑事申诉公开审查工作现场会以及全区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等近10个全国、全区工作会议在河池召开。

  河池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公安信访窗口示范单位,河池市公安局金城江分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凤山县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天峨县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河池市被评为2013-2014年广西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市群众安全感连续4年排在广西前4位(其中2014年排名广西第1位)。

  河池市探索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天峨经验”在全国推广,“一村一警”“巡回法庭”“家门口信访”“法官驻村”等多项创新模式在全区推广。

  今年1月至8月,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1.8%38.5%,成功破获公安部部督“2017-189”特大非法生产制毒物品案件,得到公安部的充分肯定。

  保稳定、创平安、谋发展、求幸福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治安防控构建和谐家园

   

  “治安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基础打得牢,防控才有效。我们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治安防控,探索出一条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天峨经验’,得到中央综治委高度赞扬。”黄光华介绍说,在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河池作典型发言。由此,“天峨经验”走向全国。

  “天峨经验”的主要内容是“三加强、四到位、五联防、六大员”。“三加强”即县、乡、村三级建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机构,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组织领导;“四到位”即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装备到位、待遇到位;“五联防”即派出所与农村警务站联防,警务站与“六大员”联防,“六大员”与警务联络点联防,警务联络点与治安中心户联防,治安中心户与党员群众联防;“六大员”即组建集治安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森林消防员、交通安全员、抢险救灾员于一体的“多功能”巡防队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安瑶族自治县在学习“天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推行“一村一警”农村警务新模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警务前移,提高农村基层见警率,也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夯实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根基。

  河池市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广“一村一警”,先后选派1658名公安民警到1656个村(社区)和两个村(社区)挂任党组织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规定驻村民警每个星期进村工作不少于一天,实现了“村村有警、月月见警”的工作目标。

  全区公安机关在河池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这一成功做法,中央综治委、公安部对“一村一警”给予高度赞扬,同时提出“要打、防紧密结合,建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针对河池贫困山区群众打官司难的突出问题,探索出凤山法院“山区巡回法庭”工作模式,相继推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驻村法官”、南丹县人民法院“跨省接边地区巡回法庭”、东兰法院“拔哥巡回法庭”等为民服务新举措,实现庭前调解和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目标。

  “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警务微信群”和“山区巡回法庭”等河池经验和工作模式,不仅丰富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内容,而且已成为河池一张张令人瞩目的名片。

打黑除恶建设平安河池

   

  对于打黑除恶治乱方面取得的成效,黄光华介绍说,近年来,河池市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工作原则,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沉重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的嚣张气焰,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为平安河池、法治河池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打黑除恶工作取得了辉煌成果。

  近3年来,全市共打掉恶势力团伙173个,打掉涉黑性质组织犯罪团伙1个,逮捕、起诉、判决团伙成员779人,特别是以随着马振文、李苹峰为首涉黑性质组织犯罪团伙70多名涉黑嫌犯全部落入法网,宣告了河池警方成功办结了河池池有史以来涉案团伙人数最多、调动警力最多、审判时间最长的涉黑案件,体现了河池市党委政府打黑除恶的信心和决心。

  深入开展“神剑”“飓风”“打四害治四乱”(“四害”即黑<>、黄、赌、毒,“四乱”即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经济秩序、妨碍依法行政、损害群众利益乱象)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聚众赌博、涉黑涉恶、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先后在全市开展3次“大抓捕大清查”集中统一行动,抓获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查破一批案件。

  深入开展反邪教网上斗争、境外斗争、教育转化和防范处理其他邪教攻坚战,在河池学院举行“天真无邪·河池行”“天真无邪·校园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反邪教工作继续实现“三零”目标。全市有3个乡镇被评为全国“无邪创建”示范乡镇,有33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村。

  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取得新成绩;清理校园周边社会治安乱点,营造平安和谐校园专项行动如火如荼开展……

  2013年以来,全市已连续4年实现刑事、治安案件总量下降的目标。

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在建设综治中心和信息化建设中,河池市立足实际,自主研发全区首个“一张图”警务指挥管理系统,整合建立家居安防“物联网”防控体系,110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形成“信息联通、力量联合、警情联动”的社会联动工作机制。

  推进网格化覆盖到乡村、“天网工程”延伸到乡镇,抓好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化、网格化管理三项建设。全市设立村(社区)警务工作站512个,“一村一警务助理”配备率100%。此外,扎实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农村网格化管理、驻村民警和警务助理配备实现全覆盖;建立群防群治组织1823个、农村建立治安中心户1.7万户,落实治安联防队员2.1万人。

  在化解矛盾的实践工作中,先后探索总结了“家门口信访”“第三方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和“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工作模式,让老百姓更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把每年8月份公休轮休期间作为市、县两级领导干部集中接访下访活动时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全市创新“1234家门口信访”模式,即建好一支村级信访信息员队伍,搭建村级接访、干部下访两个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筑牢化解非访重访四道防线,把信访疑难问题化解平台前移到村,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信访总量逐年下降。“一张网两张图”应急联动工作模式和家门口信访工作模式在自治区作经验发言。

  一组数据见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2016年全市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量明显下降,罗城、东兰、凤山、大化四县实现“零”进京非访目标;2013-2016年全市排查矛盾纠纷15509起,调处14955起,调结率达96.42%,维护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法学工作呈现四大亮点

  作为河池市法学会会长,黄光华向记者特别介绍了河池市的法学工作。

  黄光华表示,2016年以来,河池市法学工作有四大亮点:一是县级法学会党组建设实现全覆盖,走在全区前列。二是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取得新成果。其中南丹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突出走在全区前列,得到中国法学会和自治区法学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都安县、宜州市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也做得有声有色。三是法治实践搭平台,都安“一村一顾问”取得新经验。都安县引入第三方化解矛盾纠纷,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南丹县法学会组织法律法学工作者在接访中心设立信访代理法律宣传室,凤山县建立“家门口信访”,近年来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法治宣传基层行活动取得新成效。

  20161015日,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广西法学会调研座谈会,听取广西各级法学会工作汇报,其中河池市法学会专门汇报了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工作亮点,得到了王乐泉会长的高度赞扬。他肯定河池市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做得有声有色,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2014年,河池市法学会首先在南丹县高级中学、初级中学、第一小学创建市级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各县(市、区)扎实推进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2016年,南丹、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东兰等县校园示范基地学生实现了零犯罪目标。

   

肩负责任营造良好环境

   

   “肩挑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黄光华表示,当前要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三大使命,贯彻三治理念,打好三场硬仗,努力实现三个提升,全面做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要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开展“神剑”“飓风”和“打四害治四乱”专项行动,重拳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活动。推进“雪亮工程”,全市群众安全感力争保持全区前列。二是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攻坚年”活动。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大宣传活动,依法依规化解社会矛盾,把矛盾处理在基层,进一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深入开展司法扶贫行动。动员全市政法力量,全力投入扶贫攻坚工作,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提供法治保障,重点查处民生案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四是狠抓队伍建设。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创平安的方针,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警“五查五整顿”专项行动,以重点案例推动警示教育全覆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到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敢于斗争、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敢于亮剑、面对损害群众利益敢于维护,建设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政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