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法学会将基层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本报讯(豫研)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不断丰富法律服务形式、延伸法律服务触角,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逐渐成为现实。

法律援助

让弱势群体享受法治阳光

  李根子是栾川县的一名农民,前不久,他的儿子因涉嫌网络诈骗被刑事拘留。对于在大山深处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根子来说,既搞不清楚什么是网络诈骗,也没钱为儿子请律师。在村里的法律援助联络点帮助下,日前,李根子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得到了免费法律援助,顺利为儿子请了律师。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师潘振东说,像李根子这样的困难群众,今年他已经帮助20多个了。潘振东说,现在不仅困难群众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当事人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而且无须开具困难证明,非常方便。

  洛阳市司法局法律援助科科长芦军介绍,该市积极构建以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法院和看守所值班室及律师事务所受理点、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为体系的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形成了法律援助“城区一刻钟、乡村半小时”服务圈。目前,该市已建成法律援助中心16个、法院和看守所值班室法律援助受理点26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受理点1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288个、法律援助联络点2944个。困难群众无论身处洛阳市哪个地方,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就近找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服务站为群众排忧解难

  孟津县麻屯镇的杜某来到镇上的法律服务站咨询丈夫的案件进展情况。杜某的丈夫两年前帮人建房子,不慎摔伤。为了能为丈夫拿到赔偿,杜某将对方起诉至法院。官司从一审打到二审,杜某一直败诉。“杜某到服务站咨询后,律师分析她之所以败诉,是因为案由错了。”孟津县法学会麻屯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李晓明说,在律师建议下,杜某更换了案由,目前法院已经立案。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今年年初,由市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市法学会牵头,在全市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学会法律服务站。“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由法学会会员、律师及政法系统有经验、有威望、有热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法律服务志愿者构成,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做好法律顾问。”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各乡镇(街道)均已成立法律服务站,通过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孟津县法学会常袋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还建立了多个法律服务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