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丘市睢阳区法学会举办“法进校园”活动
本报讯(豫研) 随着一声响亮而厚重的法槌响,审判长宣布开庭。这是近日商丘市睢阳区法学会法律宣传“六个一”活动“法进校园”活动现场。
学习法律,让人人懂法、守法,更重要的是使群众把学到的法律知识学有所用,运用于生活。学习法律,理论实践相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法律知识就会显得空洞、枯燥,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时,很可能会束手无策,学到的法律知识也派不上用场。
举办模拟法庭是一次实践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和有益尝试,通过开展送法进基层法庭实践活动,用群众身边真实鲜活的案例现场说法、以案释法,不仅深化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更能让参与者零距离真切体会法律的神圣和威严。近期,睢阳区法学会结合形势,因时、因地制宜,与睢阳区人民法院等多部门紧密携手,密切合作,选取了一起在群众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案件,在商丘师院法学院模拟法庭成功举办了一次真实版的校园庭审活动。
模拟庭审现场庄重严肃,法庭中央悬挂着巨大的国徽,让人肃然起敬,法官、书记员、公诉人和辩护人、陪审员等分别进入法庭,书记员宣布十条法庭纪律后,法官宣布开庭并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一系列法定程序。
这次法庭审理的是一起典型的民事纠纷引发的案件,原被告双方为承揽合同法律关系,属雇佣关系。原告当事人在民事合同行为中受伤,要求被告给予人身和经济补偿。双方由于因赔偿数额始终达不成一致而对簿公堂。此案事实较为清楚,双方围绕伤害责任划分展开诉讼。诉讼双方代理人在法庭上唇枪舌剑,举证质证,经过严谨而激烈的法庭辩论后,法官组织合议庭评议。人民陪审员全程参与庭审,对法庭审理的真实性、公开性进行监督。经过合议庭认真严肃的评议和充分的证据调查、论证取证后,法庭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人性化审理,最终使原被告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对这起民事案件做出了公正的判决,一个多小时的庭审宣告结束。整个庭审程序严谨,公平公正,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睢阳区文化办事处干部职工和商丘师院法学系师生全程参与了模拟法庭庭审,现场座无虚席。庭审结束后,旁听者感到受益匪浅,通过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法庭审判程序,真正体悟到法律的公平、公正、权威等精神内涵,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不仅仅是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剑,还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法律,要善于运用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办事,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用法律武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商丘师院师生对在新学年开始能参加这次活动,感到既兴奋又紧张,非常珍惜这次模拟法庭的学习机会,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开放灵活,直观性强,把平时的书本知识贯穿于整个庭审过程,是一次很好的法律实践的重要资料,即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潜力,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观摩法庭审理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法律综合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相信对当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法律工作有巨大的帮助。校园模拟法庭是法治宣传方式的一大转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举办“法进校园”活动是睢阳区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