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法律机器人:让公平正义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触手可及

  “让老百姓都可以得到法律的帮助,让法律像水和电一样普惠化,让公平正义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触手可及。”随着中国首个“法律机器人”走进人间,传统的法律服务观念也有望被彻底颠覆。

 

  看到律师朋友杜勇常常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律师有话说,咨询请先交咨询费!”“本律师不接受免费咨询!”等类似的文章,身陷婚姻问题的李明,想到不菲的律师咨询费还是放弃了“问一下”的打算。

  但李明没有想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悄然改变了这种窘境。

  820日,由律品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国首个“法律机器人”——公共法律服务智慧网络平台在云南昆明市率先上线,使得免费咨询法律问题成为现实。

  “它会模拟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问答,除了能够提供法律问题咨询以外,还可以帮忙写起诉状,罗列证据清单,提供证据收集指南、提供案件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文等几乎所有律师庭前准备工作。”研发法律机器人的负责人武侠,指着被他称为法律界的“阿尔法狗”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法律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知识,在具体的法律服务过程中,律师和当事人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是不争事实。

  法律机器人的出现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专业的法律文本,使社会公平正义得以进一步落地,而传统“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法律服务观念也有望被彻底颠覆。

  但在武侠看来,信息不透明并不是律师行业的最大痛点,法律行业最大的痛点仍然是生产力不足,现实中绝大多数律师都选择做高端的业务,至于海量的只收“十块钱”的低端业务没有人感兴趣。

  而武侠研发的“法律机器人”将能满足百姓海量“低端”业务的需求,“我们的愿景是让中国的老百姓都可以得到法律的帮助,让法律像水和电一样普惠化,让公平正义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触手可及。”武侠说。

“法律服务不应成为奢侈品”

  做“让人人都请得起律师”这样一件事,武侠思考了10年的时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了他机会。

  在此之前,武侠是云南某律所的董事局主席之一,专门从事房地产方面的案件代理工作,“名和利”对他来说并不是稀缺品。

  但在从事律师工作20年后,他发现,尽管随着人们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打官司人数剧增,但聘请律师代理的人数所占比例并不高。

  根据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判决案例,武侠统计了几组数据,2015年全国共有1800万件诉讼,2016年全国共有2300万件诉讼,诉讼案件增长率达到27%。尽管纠纷比例很高,但只有20%左右的人请了律师。这意味着,更多的人都是自己站到法庭上为自己辩护。

  北京前检察官,现某大数据公司从事司法大数据工作的李斌经过统计后也发现,律师代理各类案件的比例并不乐观。除了民事案件律师代理率在40%左右,行政案件的律师代理率只有25%左右,刑事案件律师代理率只有10%左右。

  “因为打官司这件事很专业,就像动手术一样,你病了不能自己去开刀。”武侠说。

  有法律帮助的需求,但是为什么他们不请律师?武侠给出的答案是“律师费很贵”,“打个比方说,打个官司律师费5000元已经是最低的了,在北京打个离婚官司至少也得2万元。”

  在武侠看来,这个价就等于一个奢侈品的价位是一样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律师服务已经等于奢侈品消费,普通百姓是享受不了的,“也就是说公平和正义已经变成奢侈品了,因为你买不起这个奢侈品,所以,你就享受不到公平和正义,这会变成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比如在同一个事实的情况下,有钱的人可以请好律师为自己打官司,请不起律师,弱势群体可能就被欺负,所以法律不应该成为奢侈品。”武侠补充道。

  而武侠统计的第二组数据则是,中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没有聘请法律顾问的,面临的问题同样是法律服务贵的问题。

  另外,全国各地律协关于律师咨询收费的标准也有明确的规定,比如上海每小时收费最高15000元,四川则规定最低不能低于500元每小时,低于500元就要问责。

  但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最大根源仍然是法律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据统计,中国14亿人口当中,律师人数只有33万,而美国3亿多的人口却有律师130多万。

  解决这个问题,武侠认为,一是增加律师,二是通过机器人代替一部分律师的工作,“但是律师又不能很快地增加,因为一个律师的成长需要时间,这个过程中律师需要培训,需要锻炼,没办法迅速地增加。”

  因此,3年前,武侠完全从之前的工作抽身出来,组建团队,开始研发“法律机器人”,20167月系统上线试运行,20174月正式上线为人们提供法律服务。

有温度的法律机器人

  在诸多法律咨询网站上,回答你提出问题的可能是法律机器人。

  “它有真人的头像,也有名字,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机器人。”武侠介绍,他们所研发的法律机器人已经进驻多个有全国律师在提供法律咨询的网站。

  829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某法律咨询网站上看到,不到一天的时间,法律机器人已经回答了750多个问题,据介绍,机器人一天可提供1万次咨询服务。

  而对于真人律师来说,他们都是利用零碎时间在网上回答人们的咨询,一天能够回答20个问题已经非常少见。

  与此同时,真人律师在法律咨询网站上,回答问题往往是一两句话结束,但法律机器人的回答却是上千字详细说明。真人律师一般10分钟以后才有回复,机器人在一分钟之内就给出了答案。

  记者发现,法律机器人的咨询回复数量、满意度、采纳率都稳居榜首,遥遥领先真人律师。

  “我们将它连接到我们的后台系统,做法律咨询,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实验室里的技术。”武侠说。

  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多种方式登录,820日在昆明市上线首个“法律机器人”——公共法律服务智慧网络平台正式开通。

  记者用手机尝试登录发现,机器人提供法律咨询的类别有:离婚、借贷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继承等。

  记者随后咨询了婚姻家庭的问题,机器人模拟律师开始提问题,按照提示回答,仅仅1分钟的时间,一份法律意见书就生成了。

  这份法律意见书,是经过系统采集,它包括法律法规库、法院案例库、全国经验丰富的律师、法官的知识和经验后,系统根据数千万份法院判决案例计算出来的。

  咨询意见非常详细,包括法院会怎么判,当事人获得支持的概率;离婚的步骤和行动建议;根据回答的问题生成的可以直接使用的起诉状和证据清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

  此外,机器人还提供了相似的案例给记者参考。记者阅读了几个案例,便能大概判断出法院将会如何判决,再根据机器人分析的法院判决结果,来决定是否起诉。

  武侠介绍,很多律师都注意不到的一些比较偏的法律条文,机器人都是知道的,这就避免了律师的知识盲点,同时机器人不会故意屏蔽一些法律知识。

  “比如离婚,很多律师可能会告诉你离不了,但机器人会告诉你怎么样才能离得了。”武侠说。

  对于一个律师来说,涉及修法或者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还需要一段时间去熟悉,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只需在后台数据库补上,机器人马上就学会了。

  武侠介绍,这些法律意见书仅仅是简单的法律表述,在数据采集的时候已经将人情、伦理、风俗等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了,因此机器人是一个有温度的法律机器人。

  对于法律机器人提供的咨询答案,武侠介绍,经过统计,91%的咨询者都表示满意,给出的法律意见书对他们有用。

  有一个有趣而真实的案例,北京一个代理婚姻家事案件的律师,一当事人找到他咨询了两个小时,当事人很满意,但是谈到咨询费要收1000元时当事人却犯了难,问咨询费能不能打个折扣。

  律师闻声就回答说,按照我们规定可以给你免费,但是不降价,最后给当事人免费了。

  当事人走后,该律师就用武侠研发的法律机器人做了一个报告发给他。当时,他收到报告后,马上跟律师道歉说:“实在对不起,你们的服务值这个价钱,我马上给你打钱。”

  当事人之前做过不少法律咨询,从来没有给书面报告的,而且这么详细。如果这个报告由真人律师写,可能需要三天时间。

  据武侠介绍,机器人刚上线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律师在用这个系统,“没有做广告,都是大家觉得这个系统好用,然后互相推荐的。”

以百姓需求为升级导向

  其实,武侠所开发的法律机器人在三个方面正在发挥作用,一是解决政府法律援助的问题,二是老百姓请不起律师的问题,三是服务律师群体。

  现实中,一些基层司法所并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法律咨询服务,政府引进这套系统可以让百姓能够接触到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

  武侠介绍,他们目前的定位就是用人工智能帮助政府做公共法律服务,推进法律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政府买单,机器人服务,百姓受益。”

  法律机器人在昆明市推出之后,武侠介绍,在云南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不久将在全省推广。

  如今,法律机器人主要提供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劳动用工、借贷纠纷、工伤赔偿、继承分析这6个方面的法律服务。

  “这些都是百姓需求量最大的,我们会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拓展产品的种类,往前拓展的产品会越来越快,比如之前我们做第一个产品要一年时间,第二个产品半年就能完成,第三个产品三个月……”武侠介绍说。

  在武侠看来,这时候法律问题已经变成了技术问题,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数据库就对接到哪里,后台数据就分析到哪里。

  武侠表示,公平正义是人们生来就应该具有的权利,不应该变成有钱才能购买的权利,法治是保证公平正义的途径。

  “我们要把机器人的法律服务做成百姓社会保障体系一样,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武侠说。

  未来,全民免费享受法律咨询服务并不是不可能。在美国,机器人律师DoNotPay(不花钱)在50个州上线;在伦敦、西雅图等城市的运行已经帮助数百人处理了37万张违法停车罚单纠纷,并赢得了诉讼。如今,机器人律师DoNotPay已经能够自由处理涉及消费者权利和劳动争议的1000多种法律问题。

  但武侠的事业也面临着挑战。

  在中国,法律电商已经超过1000多家,但很多都是做类似滴滴打车类的模式,因为有诸多经验可以借鉴,复制的成本低又容易操作。所以,对于刚出现的法律机器人来说,还没有被人们广泛熟知,“但我相信,做一件事只要有价值,它肯定就能存活下来。让正义和公平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触手可及,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武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