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样的守护
赵警官今天终于笑了。这一天,是除夕。
赵警官平时总是锁着眉头,有时是因为胃痛,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心疼。
他只有在走进监室的时候,眉头才会瞬间松懈开来,尽管那一刻心疼得更厉害,但他表情平静地扫视着整个监室,让人看不出他的内心正在搅动。
赵警官56岁,是看守所未成年人监室的管教。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不一样的孩子”打交道,他们从14岁到18岁不等。赵警官一直把他们看作孩子,虽然他们的身份是犯罪嫌疑人,并且是犯了重罪的嫌疑人。
监室里的每一天也是24小时。不同的是,这是失去自由的24小时。
赵警官心疼这些孩子把人生最精华的岁月放在了监室。他常常在心里替他们的未来担忧。
他替孩子想什么呢?父母该想的他都想。
这个孩子不会用抹布擦桌子,他示范;
那个孩子不会叠被子,他教;
这个孩子不会洗内衣裤,他先是帮着洗一两次,然后教会孩子自己洗;
那个孩子穿衣服不分内外,他不厌其烦地纠正;
这个孩子一张嘴就说脏话,他谈心说教;
那个孩子挥拳就要打人,他严厉制止……
赵警官心里急啊,这些孩子还没学会生活自理却先犯了罪,还没学会多少文化却走上了歧路。
孩子们从来没见赵警官笑过。因为他笑不出来。
有孩子的判决书发下来,要离开了,去监狱服刑,他惦记着。新的孩子来了,他又开始新的操心。
因为父母离异无人管教,15岁的小姚小学都没毕业,就和19岁的哥哥从外地流浪到这个城市,一路走,一路偷。他们在一天深夜抢劫了一个年轻女人,抢走1000元和手机之后,面对惊慌呼喊的女人,哥俩都掏出双刃匕首,捅死了她。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每次探视,小姚都没有家人前来。他穿的衣服包括内裤和袜子都是赵警官买的。
小姚因为没上过几天学,连《弟子规》里面的字都认不全,更谈不上全文背诵。
但认不全也要背。赵警官让一个能背下来的孩子教小姚。
小孩子的记忆力超好。几天后小姚已能熟练背诵。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赵警官让他们轮流负责监室卫生。
小姚说,我不会擦地。赵警官说,看看哥哥们怎么干,你一学就会。小姚撇撇嘴,刚想骂街,就见监室里的“老资格”一指墙上:看“义务”,咱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不认识的字我告诉你。小姚不吭声了。
法律知识、自然科学也是孩子们必须要学的。那天,小姚拿本《科学画报》看得津津有味,连续两天都要求借这本书。赵警官看在眼里,心想,这孩子要是早学习,何至于走了这条路。赵警官给他备了很多这样的书。
一天夜里,小姚突发高烧。赵警官从家里赶回来,和一名看守员带着他去看病。赵警官搂着小姚给他喂水、喂药。小姚迷迷糊糊地嘟囔着:妈妈,妈妈……
小姚去监狱服刑的那天,赵警官去送他,说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儿回家。小姚说,我早就没有家了。我觉得监室就是我的家。您像我们的爸爸。爸爸,再见!
赵警官注意到,小姚会用“您”称呼别人了。赵警官眼眶一热。
监室长长的走廊,赵警官每天走着,从晨到夜,从春到冬,他走过了30年。他数不清陪伴过多少孩子度过这样的一段岁月。
又到除夕了,赵警官在监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他教他们填馅。谁包的饺子都要做记号,看谁包得好看。孩子们认真地包着,包着。有的包得好看,孩子们欢呼,有的露了馅,孩子们抿嘴笑。这情景,让赵警官想起自己的孩子,他工作这些年,没有和家人度过一个除夕,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会不会包饺子。
一个孩子忽然鼻子抽动起来:赵警官,我想家了。另一个大些的孩子用沾着面粉的手背去揉眼角,哽咽着说眯了眼睛。一个孩子手里使劲捏着饺子边,眼泪顺着脸颊刷刷往下流。还有一个孩子轻声说,如果我没有犯罪该多好!
看着这些孩子,赵警官笑了。孩子们,好好努力,你们还小,还有未来。
铁窗外,雪花飘着。在这失去自由的地方,能让迷失自我的孩子那颗原本冰冷的心解冻,赵警官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知道,自己和其他民警一样,以不同方式,日夜守护着这个城市的平安。
(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