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月亮湾社区创建“雪亮工程”惠民生

  编者按:为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空间治理、平安社区等方面的建设成就,本报特开设专栏,从行政执法、法律服务等多角度对平安中国建设成就进行专题报道。

 

    作为全国最大的农村还建社区,山东省临沂市月亮湾社区曾面临基层警力不足、治安防控力量薄弱、群防群治参与率低等问题。为有效破解难题,社区创新实施了“雪亮工程+社区综治”智慧社区新模式,提升治理水平,一举成为“全国安全社区”。

 

几万双“雪亮的眼睛”参与平安建设

  “你好,这里是月亮湾社区,有居民反映在13号楼1单元602室阁楼内发现疑似传销行为,请立刻前往查看……”2016年8月30日,月亮湾丁湖社区的居民王先生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13号楼1单元602室的阁楼里有20多个人住在一起,这个异常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多次观察,王先生怀疑602室内存在传销迹象,他立即编辑信息将这一情况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发送给“雪亮工程”社区分平台举报。   

  工作人员收到消息后迅速通知辖区派出所,派出所马上出击查办,经过侦查确定室内人员为传销人员,民警对相关人员进行抓捕并依法处置。这是月亮湾社区依托“雪亮工程”打造“雪亮社区”的真实故事。

  所谓“雪亮工程”是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以前我们这里发现矛盾之后需要书写,逐级上报,上报之后再进行处理,时间拖得长,村民有时很不满意。”月亮湾社区网格管理员王西波说。但社区开发了“平安月亮湾社区”“全国安全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王西波指出,APP移动端整合了社区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管理端随时随地查看监控,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周边发生的情况,并直接上传到平台,实时处理问题,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据了解,微信公众号主要面向社区群众,下设在线求助、视频监看、线索举报、法治教育、法律咨询等9项功能,通过这些服务,群众可以对社区内不良行为进行举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也能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综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时间几万双“雪亮的眼睛”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

  月亮湾社区党委书记伊传斌介绍说,社区是整合25个自然村形成的农村还建社区,总面积3248亩,人口37000人 。社区设立之初,偷盗案件多发让人头疼。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近些年,社区创新实施了“雪亮工程+社区综治”智慧社区新模式,短短几年时间,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月亮湾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安全社区”和“省级城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键求助”“一键报警”

快速处置突发事件

  2016年9月23日,在月亮湾社区广场附近,一名男子趁两名女子聊天之际,突然抢夺其中一名女子的背包并逃跑。下班路过的张先生目睹后,随即按响了广场的一键报警器:“我在月亮湾广场,这边有人抢包,往西跑了。”

  梅家埠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并立刻安排出警,3小时后,为受害者找回了背包。

  目前,月亮湾社区在广场、农贸市场、学校、信用社等人员密集区域安装了10个报警柱。当公共场所发生打架斗殴、抢劫等突发事件时,群众按下报警按钮,信息平台就会有报警声音提示,自动弹屏将报警情况显示在大屏幕上。

  平台工作人员可以远程对报警柱上方的球机进行控制,实时查看现场情况,与报警人对讲过程中系统录音录像,保存证据。报警信息传送到派出所,值班人员收到报警信号后赶往现场处理。

  月亮湾社区荒南头村68岁的解荣英老人前几天看电视起身时忽然晕倒,老伴呼唤数次没有应答,情急之中,老人拿起身边的“一键求助”报警器,按响了求助键。求助信息立刻被传送到村干部和平安志愿者手机上,他们看到后马上根据楼号、姓名前往救助。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只有年迈的老人留守家中,一旦遇到困难,求助就成为他们最大难题。为此,月亮湾社区在50岁以上居民家中安装“一键求助”设备4500台。设备与单元邻居、网格长、网格员和住户亲属等相关人员的手机绑定,形成一个平安互助群。只需轻轻按下求助按钮,附近村干部和平安志愿者就会收到求助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前往救助,平台也会安排巡逻车一同前往。

  另外,作为“雪亮工程”向群众延伸的最初应用,月亮湾社区通过对居民家中的电视机顶盒进行改造升级绑定用户周边6路以上视频监控,方便群众通过电视就能查看视频监控画面,发现情况还可以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将求助信息一键直达社区平台,平台收到报警信息后可以及时调度巡防人员前往处置。

  伊传斌指出,实施“雪亮工程”是把治安防范措施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查看视频监控,筑牢治安防控的“篱笆”,有效解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为了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月亮湾社区安装高清数字监控探头1236个,并建设全景高空瞭望设备2套;招聘20名专职巡防队员,实行片区化、无缝隙巡防;通过技、人、物三防措施,织就了一张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天罗地网”。今年以来,该社区警情数同比下降23%,侵财性案件下降20%,利用视频监控破案数占总破案数36%

用信息化手段补齐综治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坚持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将特殊人群全部纳入综治平台进行管理稳控。

  为破解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难题,社区在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的基础上,建设特殊人群数据库,并创新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幼儿园、中学等重点区域安装人脸抓拍相机,只要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在重点区域,就可与特殊人群数据库的人脸信息进行实时对比,社区分平台也会收到弹窗报警,及时告知监护人和相关部门前去处置,这实现了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准确识别和肇事肇祸事件的有效预防。

  此外,平台还对社区矫正、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和涉毒人员三类重点人群进行信息化管理。GPS系统可以对社区28名服刑人员进行实时定位,比如可以选中某一人查询行动轨迹,将电子围栏的范围设置为临沂市,如果服刑人员行动超出临沂市范围,系统立即进行越界告警提示,平台工作人员将通知司法部门进行相应处理。

  月亮湾社区综治中心主任于耀祥表示,社区23名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和7名涉毒人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信息化稳控和帮扶救助。这就形成了综合预防、分类管控、信息主导、多元参与的一体化风险防范体系,有效破解了重点人群管理难的问题。系统对人脸比对迅速,成功率高,社区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肇事肇祸案件。

  为让平安建设的动力和效果真正体现在基层,月亮湾社区推出了“雪亮工程+社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制度,将整个社区划分为社区、行政村、自然村、楼宇四级网格,共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3个、三级网格21个、四级网格105个,另外将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金融机构及农贸市场等单位也列为基础网格,确保每级网格都有相关人员跟进开展工作,将平安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延伸到网格单元,延伸到群众家中。

  为此,社区开发了网格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使用的手机APP。移动管理APP整合社区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系统,400余名网格管理员安装了手机移动管理端,通过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功能实时实地开展工作,实现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大家共享。

  2016年10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江西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再次指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核心是提高整体效能,中央已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划,部署开展“雪亮工程”建设。

  目前,月亮湾社区创新实施了“雪亮工程+社区综治”智慧社区新模式,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综治工作,使群众的手机摄像头和一双双眼睛成为“雪亮工程”的流动探头,把“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综治措施送到群众身边,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了综治工作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补齐工作上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