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通州法院高效集中送达工作助推审判质效再提升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今年以来,北京市通州法院集中送达工作运行态势良好,成效显著,保持着“零”投诉的记录。2017年上半年集中送达组完成各类送达任务(含调查)共计2074件次,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各类案件共计1685件。集中送达工作有力减轻了审判部门的送达压力,节约了审判资源,获得了高院领导的高度肯定与各庭室的一致好评。
通州法院高度重视集中送达力量的科学配置。一是深入调研,科学测算送达力量配比。该院以2016年前7个月外出送达3415次为测算蓝本,按照每个送达小组每个工作日可顺利完成5件次送达任务为标准计算,决定配备5个送达小组开展工作。二是突出诉讼服务功能,不抽调审判力量。集中送达组全部由法警组成,不分散法官精力。组成集中送达组的10名法警从全院102名法警中层层遴选产生,平均年龄24岁,身体素质好,学习事务快,驾驶技术高,每两名法警配合组成送达任务小组。三是加强物质保障,确保送达工作顺利开展。集中送达组配备3辆业务用车,5辆电动自行车,10台执法记录仪、10部手机等送达取证装备,远近结合的车辆配备和清晰便利的取证设备大大提高了外出送达的工作效率。
通州法院注重理顺集中送达运行机制,努力增强集中送达对促进审判工作效率提升的积极效应。一是及时固定经验,总结提炼规范。2017年上半年,该院对送达工作中的难点、技巧及经验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制定并细化了《集中送达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集中送达工作手册和集中送达安全用车规定。对集中送达的案件类型、送达派单、送达期限、送达机制、送达全程留痕、结果反馈,送达的司法礼仪、廉政规定等内容详尽列明。二是服务副中心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建立集中送达绿色通道。审判部门在将案件移送集中送达组时,对涉及区域发展大局的案件进行特殊标记。送达组优先送达涉副中心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案件,不间断开展午间送达、夜间送达、假期送达,保证送达的及时性。三是实施“专业化、集约化”送达,建立与行政机关、物业公司、居委会等单位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沟通协调,及时掌握辖区内人员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送达时间,避免出现“重复送达”的情况,大大提高了送达效率。四是建立送达谈话工作机制,服务法官开展后续审判工作。集中送达组在送达前充分与承办法官沟通,按照法官要求决定是否在送达时与当事人谈话。如有需要,集中送达人员在送达现场,按照法官提供的谈话内容清单,与当事人谈话,并制作笔录,由受送达人在笔录上签名并书写日期。
据悉,下一步,通州法院将在北京市高院诉服办的统一领导下,用信息化助力外出直接送达,将集中送达工作纳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集中送达流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外出直接送达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