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助力公安破案
近几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警方通过大数据技术破案的情况也随之增加。如今,警方借助大数据公司或平台破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运用大数据主动发现并向警方输送刷单线索,破获“90后”刷单组织者李某某通过创建平台、组织会员刷单炒信并从中牟利的案件。
此案被称为我国刷单炒信入刑第一案,前不久在杭州审结。
利用大数据来破案?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经变成现实。
大数据助力侦破陈年命案
2014年,犯罪预测系统在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工业园区分局跨塘派出所投入公安破案实战运行。该系统依靠“大数据”理念,通过对以往案发数据、人口和地理信息,甚至天气等多种数据分析,用以预测未来指定时间段内辖区某地域发案概率。
在辖区盗窃案件高发的青剑湖花园小区,使用该系统自动预测前的一个月,盗窃警情数高达16起。系统通过计算运行,以在地图上显示“方格”的方式划出预测警情高发区域后,跨塘派出所安排巡特勤队员着装进入这两个小区巡逻,成功压降了违法犯罪警情,两个月时间仅发生警情3起。
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段晴毅曾表示,过去派出所长最大的压力是“打处”指标,而专业的刑警队则疲于应付大案要案,鲜有精力去管群众最关注的侵财类“小案”。而现在,不要说是破命案,即使是一些看似单一发生的“小案”,通过“大数据”的串并研判,也能“顺藤摸瓜”破获系列大案。
不久前,江苏泰州警方利用大数据破获了17年前一起抢劫杀人案。2000年10月30日,犯罪嫌疑人卢某某在入室盗窃时,被受害人丁某发现,于是持刀将丁某杀害后逃离现场,目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
据了解,今年以来,泰州警方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历年来未破积案进行全面梳理,将未破命案作为攻坚重点,对所有未破命案逐案成立工作专班,定人、定案、定责,整合图侦、网侦、刑事技术等警种优势,形成合力,全力攻坚。
徐州市公安局也通过大数据碰撞分析,成功破获了三起沉积20年以上的命案。其中一起发生在1995年,犯罪嫌疑人彭某杀人后迅速潜逃,警方长期侦控未发现彭某任何线索,其家人也对彭某去向只字不提。徐州市公安局针对已掌握彭某及其关系人的身份证、人像等信息,依托警务大数据及各类社会信息资源,组织专人开展深度研判,对信息进行碰撞比对,获取到侦破案件的线索。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对关注人下一步行动进行预判。”徐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负责人说,“我们发现彭某家属有规律地往返徐州、威海,再加上其家属一直没有再婚,于是推测彭某可能藏匿于威海。”经过进一步走访调查,2016年9月,警方成功将潜逃21年藏匿于威海远洋渔船上的命案逃犯彭某抓获。
大数据助力侦破侵财犯罪
作为全国首家将社会资源完全整合的区县级公安机关,武汉市洪山区警方自2014年9月就建立起了“大数据作战”平台,将全区16个行政部门的数据资源全部导入,交通、住宿、通讯、社会关系,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被纳入数据库,不断碰撞、对比后,可自动发现犯罪分子的行踪轨迹。
2015年6月11日凌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6间学生宿舍被盗13台笔记本电脑、6部手机。嫌疑男子的作案时间和进出路线都被周边视频监控拍下,通过监控视频,发现嫌疑人上了一辆出租车。凭着一个出租车牌号,洪山警方很快锁定了嫌疑人的踪迹。
在大数据作战平台输入出租车牌号,这辆车在洪山辖区内的行动轨迹一目了然,再与能够捕捉手机信号的“电子围栏”信息碰撞,谁在案发后坐在那辆出租车上,很快有了结果。警方很快锁定两名男子。
去年4月,南京新街口派出所接到市民杨女士报警称,自己购买了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中石化加油充值卡。为在网上激活,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一个“中石化加油卡充值”网站。
根据网站提示,杨女士输入了自己的加油卡号、联系方式、充值卡账号和密码。然而,最后网站却提示充值未成功。当时,杨女士并未在意,以为是网络问题,便打算改天再试。杨女士正好去加油站,便索性去柜台充值,然而工作人员却告知充值卡已经使用过。杨女士觉得事有蹊跷,便立即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杨女士登录的网站实为钓鱼网站,页面与正规的中石化加油卡充值页面非常相似,警方与360公司深度合作,对钓鱼网站进行了追踪溯源,通过全省案件库进行比对,发现涉案诈骗域名在江苏省有12起立案信息且诈骗手法相同,其中南京3起案件,省内其他城市9起。
依靠猎网平台的大数据线索串并技术,南京“网安”成功锁定了一名湖南籍犯罪嫌疑人刘某和其他人员的虚拟身份及活动地,并立即前往湖南常德市开展甄别工作,后在常德一处宾馆内,抓获了刘某等3人。
大数据助力电商打假
2015年11月初,佛山“食药警察”通过网络大数据分析,发现一批网店存在制售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药物成分减肥产品的嫌疑。通过电商大数据平台进行筛查,一个涉及全国多个省、直辖市的减肥保健品网店进入佛山警方的视线。同年12月8日,佛山警方在广州、佛山周边等地一举打掉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团伙,捣毁原料窝点、生产窝点、代理网点、销售窝点各1个,抓获嫌疑人12人,查获有毒有害减肥果脯约35万粒及1台自动包装机、1台薄膜封口机、1台BGC包衣机等生产设备,还有电脑和销售单据一批。
该案的成功侦破,依托的是佛山市公安机关与电商平台建立的警企联动大数据分析机制。佛山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卢佐谋表示,佛山市公安机关逐步形成了一套“情报摸排—统一清查—整体打击”的打击模式,通过网上作战,大数据分析,挖掘犯罪网络,实现全链条打击,提升规模打击、深度打击效应。
2015年5月,在全国“双打办”的指导下,阿里首次与浙江省“双打办”发起“云剑行动”,全面开展浙江范围内的侵权假冒犯罪打击行动。去年12月,浙江省双打办通报“2016年云剑行动”最新成果,该行动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在一年时间内查处制售假货窝点417个,破获假货案件总案值达14.3亿元。
这些案件中,包括销售网络遍及12个省市,总涉案金额达1.2亿元的假“三星”内存案;涉案金额上亿元,从马来西亚流入中国的假冒“美孚”“壳牌”“嘉实多”润滑油案。一次打掉15个售假窝点,抓获44名犯罪嫌疑人,总涉案金额近2000万元的义乌地区售假集群案等。
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表示,面对线上线下庞大的商品交易体系,阿里巴巴通过解析所拦截的涉假商品链接、被揪出的售假卖家和权利人、消费者投诉举报等信息,运用数据模型与用户画像,对涉假商品、售假团伙做溯源追踪,绘制出这些团伙的线下分布地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分析挖掘出活跃可疑售假团伙数千个,从而构建了一张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的打假地图。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相关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