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平:警队里的“心理捕手”

    作为一名刑事技术警察,崔燕平以“侦破案件、揪出真凶”为己任,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灌注到这份她所热爱的事业之中,“在心测技术方面,我幸运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感到自豪,又觉得责无旁贷。”她坦言。

 

  作为“公安部刑侦局侦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放火案件专家组”成员,39岁的崔燕平从警15年来,一直在刑事技术一线岗位钻研,利用心理测试技术主办和破获了一系列重特大案件,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和公安部刑事技术青年人才。

攻克心理测试技术研究难题

  在2010年张某某被杀案”的侦破过程中,崔燕平利用心理测试技术直接发现关键证据信息,为案件侦破提供重大突破。201011月,事主张某报案称,与女儿张某某失去联系。经警方调查,在张某某的男友曲某暂住地发现了一些疑似血迹的痕迹。

  案情紧急,崔燕平迅速赶到案发地,和侦查员们一起研究案情、做方案,连夜对曲某进行心理测试。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曲某回答反应之间的逻辑关系,她认为曲某与本案直接相关,并通过测试得出,“张某某已经遇害”“曲某与张某某未发生剧烈争斗”等关键字段信息。

  对此,侦查员立即将曲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开展工作。第二天,曲某便供认了趁张某某熟睡之机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作案过程与测试分析意见高度一致,案件顺利告破。

  20027月,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崔燕平参加公安工作,从事心理测试技术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七支队十中队副中队长。

  为了探索心理测试技术的证据途径,更好发挥技术应用价值,崔燕平参与了《心理信息反应基础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课题的研究;在探索新技术应用于心理测试实战中,她负责《涉案信息提取之瞳孔变化研究》以及《脑电生理技术在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为了解决测试中不易察觉的微小动作反测试,她巧妙设计,自制了《肌动式反测试动作传感器》的小发明,解决了技术难题,提高了测试的准确率。

  从2002年至今,崔燕平共主办和参与了9项省部级、2项市局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明科技小发明1项。这些成果先后荣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全国公安机关基层技术革新三等奖、北京市公安局青年民警科技创新一等奖等。这些研究源于实战、应用于实战,在探索心理测试技术的证据之途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崔燕平还参与撰写了《犯罪心路探微》《现代心理测试技术导论》技术专著2本;发表《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在心理测试技术中的适用性研究》《心理测试题目设置中的兴奋点和刺激点分析》《态度问题测试(AQT)在心理测试中的应用》等专业论文20篇;参与撰写了全国《公安机关心理测试技术应用规程》、“全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技术资格心理测试技术专业”标准、《心理测试人员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心理测试人员资格考试题库》等公安部规范,为心理测试技术的规范应用和推广做出贡献。

“我幸运地站在巨人肩上”

  作为一名刑事技术警察,崔燕平以“侦破案件、揪出真凶”为己任,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灌注到这份她所热爱的事业之中。“在心测技术方面,我幸运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感到自豪,又觉得责无旁贷。”她坦言。

  作为二级心理咨询师,崔燕平利用业余时间,自2013年起至今在北京市公安局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义务开展心理热线咨询工作,接听民警心理咨询电话,倾听民警诉说,为民警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心测专业委员会的行业指导作用,推广心理测试技术的实战应用,崔燕平承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作为中国刑科协心理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处成员,她协助举办了全国性的培训班和研讨会8期,编辑出版论文集5期;同时,还担任多期培训班授课教师,先后为外省市公安机关培训心理测试技术人员百余人次,在北京市公安局内多个培训班讲授心理测试技术,促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