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艳艳:让阳光照进迷途少年心底
摘下“演说家”的花环,齐艳艳回到工作岗位。每天依旧面对一本本案卷,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现在她正着手创新一套适应海淀区情的未成年人案件审查工作规范流程和制度机制,包括违法未成年人帮教转化机制、特殊群体关怀方法、扩大校园法制宣传影响、建立观护基地等四大职能。
“xiè xiè阿姨对我的好,我也xiè xiè shū shū阿姨们,我出去不偷了……我要好好学习。”这封字迹潦草、夹带拼音的感谢信,是16岁少年小刚写给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预审大队探长齐艳艳的。
每天面对这些特殊孩子,在齐艳艳看来,“虽然他们被称为违法未成年人,但这些孩子就像包裹着尘土的水晶,只要用心擦拭,就会露出晶莹纯粹的质地。”
全力投入违法未成年人帮教
2016年3月,小刚因为盗窃摩托车被抓获,后被移交预审大队未成年人中队。齐艳艳初次与他接触就感受到了压力,“小刚态度冷漠而且抗拒,什么都不说。”
虽然难度很大,但她没有放弃,一点点接近小刚。帮他洗衣服,为他过生日,跟他聊小时候爱看的动画片、电视节目……
小刚的内心慢慢打开,他开始向齐艳艳倾诉,说起了自己的家庭、他的父亲,以及先后出现的4个继母。
聊天中,齐艳艳发现这个孩子骨子里并不坏,家庭给他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有一天,小刚突然含着泪对她说:“姐姐,我觉得你长得像我妈妈,都是眼睛大大的。”
谈心式的提审不仅使小刚摆脱了内心恐惧,也让齐艳艳逐渐获得了他的信任,更让她从一名审讯民警变成了他的知心姐姐。那天之后,小刚不但主动承认自己90多起盗窃犯罪的事实,还向齐艳艳写下保证书,要做一个好人。
“等你回归社会后,如果有一天又想伸手去偷时,希望你能想到我,我还会管你。”齐艳艳对小刚说。
不光是小刚,这些年,一共有671个孩子曾坐在她面前。为了挽救、帮助他们,齐艳艳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总结出多想一点、多聊一点、多问一点、多帮一点、多干一点的“五个一点”审理、帮教、转化工作方法。她与同事们共同开发了带着孩子“走六号线”“向环卫叔叔阿姨送热水”“开展志愿服务”等社工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温暖、懂得关爱和感恩,让阳光照进孩子们的心底。
今年32岁的齐艳艳,2010年8月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至今从事公安工作7年,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违法未成年人帮教转化工作中,曾荣获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多次获得个人嘉奖,被评为海淀分局青年榜样、百名好警,获得2015年度“北京市公安局十大金点子”之星光荣称号。
“为孩子发声,我义不容辞”
2016年8月,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三季开播。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齐艳艳勇敢地站上讲台,走到大众面前。“真正的友谊”“少年犯罪谁之过”“天下无贼”三个主题的演说,从孩子交友,到再婚家庭孩子教育,再到呼吁全社会警惕电信诈骗。不少观众直言,她的演说精彩、生动,发人深省,充满了正能量。特别是谈到再婚家庭的“少年犯罪谁之过”,赢得了全场多次起立鼓掌,这次演讲视频点击量超过7000万次,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大讨论。
“能从艳艳警官的演说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这是同事们给她的评价。
齐艳艳没想到自己会从几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六强。站在舞台上,面对如潮的掌声,她表示,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的事业中来。
摘下了“演说家”的花环,齐艳艳回到工作岗位。每天依旧面对一本本案卷,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现在她正着手创新一套适应海淀区情的未成年人案件审查工作规范流程和制度机制,包括违法未成年人帮教转化机制、特殊群体关怀方法、扩大校园法制宣传影响、建立观护基地等四大职能。
记者获悉,中国建立少年司法制度,最初是源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对预防、矫治、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实需要。近几年来,少年司法制度建设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众多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人在为制度的推进不断奔走着。
对齐艳艳来说,将违法未成年人和被侵害人作为一个需要关怀的特殊群体,用特有的工作方法,更好地对其保护,使其早日回归社会是她永远的追求。
目前,这套创新工作机制已经在海淀区推行,实现了专职受案和专业办案,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案件审查办案模式机制化、规范化,并取得了突出效果。300多名违法未成年人得到及时帮教转化,50多所学校万名师生参与到平安校园建设中来。
齐艳艳说,她出生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时刻,所以妈妈给她取名叫艳艳。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她要用阳光照亮这些孩子们的心灵,努力为他们撑起一片艳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