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德少年法学苑”德法同行的南通模式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关工委与该市综治办、司法局、教育局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崇德少年法学苑”创建工作。作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载体的“崇德少年法学苑”取得了良好成效。
法治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崇德少年法学苑”已经走过了近3年时间。实践证明,以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为目标的“崇德少年法学苑”,让孩子们在“德、法”的精心“浇灌”下茁壮成长,已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近3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获得了各方肯定。
2014年7月2日,结合当地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司法所和关工委共同创办成立了首家“崇德少年法学苑”。
顾名思义,“崇德少年法学苑”要突出法治精神教育,同时又要崇尚思想道德,要把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相互结合。
2015年1月28日,崇川区司法局、关工委会同区综治办、教育局、妇联、团委等6家单位,召开深化“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工作会议,推广到全区10个街道。
2015年5月27日,南通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全市推广这一模式。
编撰法治教育专门教材
以往学校传统的法治宣传教育,既没有明确的课时,也没有系统的教材,没有成绩检验,基本不分年级、不分对象、不分理解记忆能力。全校一堂课,人员一锅煮,形式大于内容,成效可想而知。
“崇德少年法学苑”建立伊始,南通市关工委会同市综治办、教育局和司法局等单位,专门组织老法律专家和中小学校优秀现任教师建立法治教材编撰小组,编撰了一套《南通市少年法学苑法制教育读本》(一年级至八年级),作为法治教育的专门教材。
该教材以《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地典型案例,特别关注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语言通俗易懂,表现形式喜闻乐见。
这套法治教育材料,经过城东街道“崇德少年法学苑”所属学校教学实践,总体效果很好。学生普遍反映听得懂、学得进,易接受、记得住,打破了以前的那种“低年级的学生听不懂、高年级的学生不愿听”的法治课状况,大大提升了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据了解,学苑每年安排10节法治课,每月1次。每个班级配备一两名法治教育辅导员,由懂法律的“五老”、法治副校长、政法干警、大学生志愿者和学校现任政治老师、班主任等人担任,统一按照读本依次授课。
每学期结束时,学苑对学生进行法律专题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评先选优的前置条件。这种做法就改变了之前学习法律“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状态,从而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学法、守法、用法、尊法的热情和积极性。
目前,这套教材已经在“崇德少年法学苑”铺开使用近3年,下一步还将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全面修订,并在南通全市推广。
“两个课堂”德法同行
“崇德少年法学苑”的特色之一就是打造两个课堂,将学校法律知识教育和社区多形式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打造全方位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
所谓“两个课堂”,就是分别在学校和社区开展法治教育课和组织青少年在社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少年法学苑的组织架构,在社区建立少年法学苑就可以以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实践活动。学校建立少年法学苑,就可以根据市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每月第一个星期一的下午3点,用30分钟时间,运用市综治办、教育局、司法局、关工委几个部门统一编写的一至八年级《少年法学苑法制教育读本》上课。这两个课堂各有特点,学校以传授法治知识为主,社区以组织青少年法治实践为主。
借助学校和社区两个课堂,“崇德少年法学苑”还组建了法治教员辅导、法治关爱帮教和法治宣讲文艺3支队伍,设立了法治文化阅览室、法治情景体验室、法治影视放映室和法治知识咨询室4个场所,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故事会、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晚会、法治案例论坛、评比抓创优6项活动,形成了“12346”运作模式。
随着少年法学苑由点到面的推开,各地都运用学校和社区两个课堂,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了法治精神。
城东街道“崇德少年法学苑”还运用巡演活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现场邀请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对模拟庭审进行点评。从法律知识、法治理念、犯罪危害、庭审程序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庭审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提升记法、懂法、守法水平。
崇川区文峰街道法学苑邀请了江苏居哲律师事务所的名律师茅迎春和南通大学法学博士张海燕到社区给青少年作“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讲座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讲。青少年反映这些平时学不到的法律知识,增强了他们的法治意识。
钟秀街道少年法学苑的“五老”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和在职教师组成的普法宣传队伍,分别在尚德城邦小区的尚贤邻里开展安全法治教育,在惠德邻里组织孩子们制作普法手抄报,在崇德邻里给孩子们制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讲座》,在毓秀家园小区的毓融邻里制作法治教育PPT,辅导员一边讲,一边引导孩子们观看,在情境教学中,孩子们接受了法治教育。
“三结合”的法治教育
“崇德少年法学苑”打破了以前的那种学校、社会和家庭联系不紧密的法治教育状态,实现了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有序有效的整体社会法治教育环境,把深化中小学生法律知识教育和培育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良好习惯的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了一步。
学校注重在提升中小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上下功夫,社会着重在中小学升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养成上做文章,家长学校注重在家长法律知识和家教知识培训上出实招,着力提升家长的法律知识水平,反过来影响和带动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法律知识的环境和氛围,这样的做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2010年以来,南通市司法局和市教育局连续7年共评选出1589名“学法小童星”和“知法守法青少年”,“崇德少年法学苑”功不可没。
“崇德少年法学苑”的创办和推广,得到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和欢迎,广大青少年家长的支持和喜爱,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称赞、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好评,成为南通市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特色品牌。在南通市民主与法治建设中作为具有引领性、创造性、示范性的典型,被推荐为南通市“十大法治事件”的评选。
2017年4月6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来到南通,在视察“崇德少年法学苑”时指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特别重要,‘崇德少年法学苑’使得法治教育落到实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目前,“崇德少年法学苑”的成功做法已在南通县市区推广。对于“崇德少年法学苑”未来的发展,2017年6月7日,南通市关工委秘书长匡志森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如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水平,如何扩大少年法学苑的影响和覆盖面是他们现在思考的问题,下一步南通市关工委还将召开一次现场推介会,宣传“崇德少年法学苑”的成功做法,并在全市进一步提高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