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打拐 打拐的全民行动
打拐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的团圆与幸福。
近年来,公安部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抓获大批拐卖人口的犯罪分子,解救大量妇女儿童。
随着打拐进入互联网时代,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大潮中,警方创新完善打拐机制,不仅遏制了拐卖犯罪势头,还推动形成了全民打拐的新局面。
为了团圆,他们等了24年
与互联网结合之前,寻找失踪儿童主要靠张贴寻人启事、摸排侦查等传统方式,由于条件所限,不少拐卖案件错过了破案的黄金时间。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改革开放初期,当地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传统农业,毒品犯罪、拐卖妇女儿童案时有发生。
5月9日上午,织金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李健告诉本社记者,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一些妇女向往外面的美好生活,被朋友骗出去打工,中途遭遇拐卖的情况经常发生。那时,孩子也容易被陌生人拿来的糖果、玩具吸引,不知不觉被哄出村子带走……
拐卖案件往往跨区域作案,这就需要各地警方协力配合。李健提到,那个年代,织金警方有一次去山东打拐,曾被当地上百个村民拿着棍棒团团围住。现在这种情况很少,当地民警都积极配合解救被拐儿童妇女。
“近5年没有发生过拐卖儿童案件,目前处理的都是多年前儿童失踪的积案。”从事7年打拐工作的织金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中队长余中祥对本社记者说。
24年前,织金县熊家场乡糯冲村村民张显刚年仅2岁的儿子张海浪被人贩子撬门偷走,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改变。
“父亲常年在外寻找,母亲像疯了一样,只要看到背影有点像弟弟的娃娃,就不顾一切冲上去……”张海浪的姐姐张爽回忆说。
而距离老家2600公里外的张海浪,身处河南省原阳县,他从小就听邻居说,“你的父母不是亲的,你是拐来的。”
为了查明自己的身世,2010年他踏上了寻亲路。“我开始在‘宝贝回家’网站上找,后来四处打听,有不少丢失孩子的人给我打电话要求见面。”张海浪说,由于自己幼年的体貌特征与对方描述不符,这让他一次次在寻亲的希望里陷入绝望。
2015年12月,多年寻子无果的张显刚夫妇抽取血样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2016年5月,贵州省公安厅传来喜讯,河南省原阳县路寨乡一名男子所采集的血样与这对夫妇比对上。
2016年6月3日,在河南省原阳县的一家宾馆里,张显刚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张海浪团聚,一家人相拥而泣。
为了这次团圆,他们等了24年。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余中祥说,现在孩子离家出走的情况较多,热心群众为打拐工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11月12日,织金县马场镇13岁男孩晓亮失踪,其父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民警采集了男孩的基本信息,经上级公安机关核准当天就在“团圆系统”上发布。
10天后,贵阳街头一家超市的老板陈作发现了孩子的身影。“他就在超市门口转悠,看上去像个流浪孩子。”陈作告诉本社记者,自己曾在云南当过几年侦查兵,他一眼认出眼前的晓亮很像高德地图上推送的失踪儿童。
于是,陈作把他带进自己的超市,问他是哪里人,并迅速拨打失踪信息平台上留下的冯警官电话,织金警方接到线报后,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了150公里之外的贵阳。最终,晓亮回到父母身边。
据当地警察介绍,晓亮因为厌学,从学校出走到了贵阳市。
2017年5月17日,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建锋表示,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一年发布1317名失踪儿童信息,找回儿童1274名,其中解救被拐卖儿童40名。也就是说,传统的拐卖犯罪越来越少。
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安机关对新发生的拐卖案件,在解救受害人的同时,将依法追究买主刑责。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李健说,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一律追究刑事责任,该修正案为打击拐卖犯罪买方市场提供了法律武器。
互联网+全民打拐
从“微博打拐”“宝贝回家”到“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打拐工作从国家开展的专项行动变为全民参与的社会事件,实现了民间志愿活动与官方行动的对接。
2016年5月13日16时,一名四川籍2岁女童跟随父母乘火车,经过河北衡水火车站时,父母在车上睡着,醒来时女儿不见了。
几个小时后,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并附女童照片和监控视频拍到的犯罪嫌疑人。衡水火车站附近100公里的手机用户也收到了“团圆”系统通过App发出的女童失踪信息。
很快,警方获得群众提供的一条有价值线索,锁定嫌疑人。
2016年5月15日,女孩在郑州被警方解救。这也是该平台运行后成功解救的第一个被拐儿童。
2016年12月11日,在福建晋江,王春花结识了张丽(化名),不久后受邀约来到水头镇步行街。中午时分,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王春花出生不足三个月的儿子小康,突然当街被抢。
原来,她走进服装店挑衣物时,张丽主动提出在店门口帮她照看小孩。谁知不出几分钟,传来张丽尖叫声,“孩子被抢走了。”
福建南安市水头镇刑侦中队打拐民警蔡明泉称,2016年12月11日13时51分,市局接到王春花报警称儿子被抢,核实后民警将小康的信息上传至“团圆”系统,在失踪地周边100公里范围推送。
随后,警方陆续接到近200个群众电话,提供线索。在连夜追捕7个小时后,民警在南平市延平区一家宾馆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张丽和同案犯张程(化名),解救了被拐男婴。
2017年5月17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3.0正式上线之际,“团圆”上线一周年的成绩单也随之公布。据统计,截至5月15日,“团圆”系统共发布失踪儿童信息1317条,找回1274人,其中溺水75人,遇害29人,离家出走750人,解救40人,迷路192人,外出前往同学家玩耍67人,其他114人,其他意外身亡7人,未找回43人,找回率为96.74%,成果令人欣慰。
这款由阿里巴巴工程师开发的移动打拐平台迈出了“互联网+寻亲”的探索之路,成为撬动全民打拐的杠杆。多个超级App的接入,进一步扩大了平台信息发布渠道和范围,其中,UC也以公益内容先锋的身份加入到“团圆”系统中,为打拐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UC,阿里生态更多力量也已接入“团圆”,如支付宝、手机淘宝、高德地图、YunOS操作系统等,这将大大提升失踪儿童信息的覆盖范围。“相当于让成千上万个群众,充当民警的眼睛监控作案嫌疑人的一举一动。”一位资深打拐民警形象地比喻。
群防群治的打拐局势
蔡明泉表示,早年孩子丢失,只能靠警力排查寻找,家属发动亲朋四处找寻,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介入,整合资源,警民合力,提高了打拐工作效率,也为警方破案提供了捷径。“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手段,形成群防群治的打拐局势;另一方面,国家持续开展专项行动、跨国合作,对拐卖犯罪形成高压态势。”
2016年11月24日,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7省的公安机关对一起特大贩卖婴儿案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57名,解救被拐卖儿童36名。
针对跨国拐卖犯罪突出问题,中国警方联合越南、缅甸等国家警方开展联合打拐行动。同时,先后与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打击拐卖犯罪合作的政府间协定。
为加大对跨境拐卖犯罪的打击力度,中国在云南、广西边境地区与越南、缅甸、老挝建立了8个“打拐执法合作联络办公室”,形成定期会晤制度和重大案件、特殊案件随时通报会晤制度、刑事案件情报信息交流机制。
在创新打拐工作机制上,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打拐DNA信息库,通过孩子与父母双方的血样比对,已为4600多人找到亲生父母。
此外,还建立了儿童少女失踪一律以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等。
另据“团圆”公益项目负责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刘振飞介绍,“团圆”系统还会陆续新增其他功能,力图扩大有效信息覆盖范围,多方位解决打拐、儿童走失离家出走等问题。下一步,“团圆”的技术能力也许会用来寻找走失老人。
目前,全国公安机关通过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加强与打拐志愿者及网民互动,随时收集线索、反馈意见,全国超过20万名志愿者成为打拐工作的得力助手。
ofo接入公安部
打拐“团圆”系统
5月17日,ofo宣布正式接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3.0系统,成为权威的“打拐神器”之一。作为公安部在共享单车行业内接入的首家平台,ofo将开设打拐信息入口及推送服务,全国100座城市的ofo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公安部实时推发的儿童失踪信息,实现信息接力。
据悉,ofo正式接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3.0版本后,在ofo App用户“个人主页”中将新增“我的消息”,并实时推送公安部发送的失踪儿童信息到“我的消息”,用户可点击查看警方发布的失踪儿童相应详细信息。如果用户有相关线索可提供,可按照信息页提示,直接拨打相关负责民警电话。目前,ofo成为业内首家精准地承载公安部与走失儿童线索的有力支助平台。
据了解,ofo推送儿童失踪信息的方式是定向扩散,对失踪儿童进行及时的、精准的信息推送,即以失踪地为中心层层扩大半径,发动ofo用户的力量去关注走失儿童。目前为止,ofo已在全球4个国家100座城市进行运营,连接近500万辆单车,总体用户数已达1亿,累计骑行次数超过10亿次,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优势,成为公安部接入“团圆”系统的21个移动App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