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苗乡侗寨

——贵州开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欧儒林扶危济困纪实

    欧儒林的名字蜚声黔东南苗乡侗寨建筑行业,已经不仅仅因为他秉承“追求卓越,服务百姓的观念”和“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企业精神,还因为他大爱无疆、扶危济困的行为得到锦屏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两家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企业。其中一家就是地处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县锦屏县的贵州开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而使这家公司享誉全州、全省,甚至名震湘黔边陲的,却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而建筑专业知识精湛并取得了建筑行业高级职称的四川人——欧儒林。

  欧儒林,四川乐山人,一个农家子弟,凭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一个个转折,从天府之国的四川到偏远苗乡侗寨锦屏,一路走来,命运似乎很眷顾这个勇敢的年轻人,没有给他太多的波折,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一直担任公司支部书记的江中国说:“欧儒林的成功是由他的性格和眼光决定的。”

  欧儒林的最大性格特征一是有爱心,良心好;二是勤劳实干;三是敢于创新。爱心意味着他心地善良、人缘好;勤劳实干保证了他的愿望总能付诸实现;创新造就了他前瞻性的商业眼光,独到的商机驾驭能力,让他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谋篇布局,实现自身发展。

  高中未毕业,他就离乡背井,来到偏远的苗乡侗寨锦屏。在上世纪80年代,选择建筑行业是需要勇气的,但他敏锐地预见到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勤勉的个性,让欧儒林在这个行业干得有声有色,成为锦屏县乃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

  成功者总有成功的原因,或眼光的高瞻,或谋略的精深,抑或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欧儒林正是这样一个集合体。

  2002年,他顶住各方压力,凭借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中建立的人脉资源和信誉,抓住改革发展机遇,对原锦屏县三江镇建筑第一公司和第二公司进行股份制改制,组建锦屏县开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是一个想到就要做到的人,任职期间,他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经营思路,并随着经营环境、竞争因素以及消费者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升级自己的运作模式,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谋发展,持续赢利为目标。他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克服一切困难,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实现客户价值最优化。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欧儒林所带领的锦屏县开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就承建了锦屏及周边地区的房屋、道路、农田水利等数百个工程,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合同履行率100%,工程质量合格率100%。2013年,锦屏县开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贵州开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公路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和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年产值超过6亿元。荣获“贵州省诚信私营企业”“贵州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贵州省最佳信用企业”“黔东南非公有制经济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功绩和一系列的资质,在省级城市和发达地区并不稀奇,但在地处边远、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少数民族贫困小县取得如此殊荣,绝非易事。如果没有欧儒林的雄才大略,没有欧儒林的呕心沥血,没有欧儒林的敬业精神,没有欧儒林的诚实守信,在强手如林的建筑行业,一个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县的小小股份制改制企业,不可能在十几年时间一跃成为影响湘黔边陲的名优建筑企业。然而,欧儒林的名字蜚声黔东南苗乡侗寨建筑行业,已经不仅仅因为他秉承“追求卓越,服务百姓的观念”和“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企业精神,还因为他大爱无疆、扶危济困的行为得到了锦屏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从2003年起,他每年个人出资扶持锦屏县中学3名贫困高中学生至毕业,并在他们考取大学后继续资助,这些贫困学子在他的资助下懂得报恩,成绩优秀。2009年,罗帮慧同学成为当年高考锦屏县理科状元,2010年,龙雪月同学成为当年高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科状元。从2010年后,欧儒林每年帮扶的学生从3名增加到6名。

  他施恩不图报、不图名,不论远近,不论亲疏,总是默默地献出自己的爱心。在黔湘边陲之地的会同县,有一名他资助长达10年之久的孤儿,如果不是照顾孤儿的一位86岁老奶奶说出来,欧儒林可能永远不会提起资助这名孤儿达10年之久的事。2007年,他去会同,在会同汽车站旁,一位当时已76岁的老奶奶带着一个骨瘦如柴的3岁小孩摔倒在公路边,欧儒林见后,下车扶起老奶奶,谈话中,老奶奶对欧儒林说,她是洪江市托口镇阳秀村人,她带养的小孩叫杨开广,是会同县漠滨苗族乡洞头冲村人,婆孙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孙子杨开广不到1岁时他的父亲在广东韶关挖煤死亡,母亲从此失踪,看到他太可怜,就把他抱回家,婆孙二人相依为命。欧儒林听后凄然泪下,很受感动,把身上带的全部5000元现金给了老奶奶,并记下老奶奶的家庭地址,对老奶奶说,“老奶奶,你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杨开广的生活及一切费用由我承担,你就把他抚养成人,我会把杨开广的生活费用及其他费用按时送到您手上的”。从此以后,欧儒林一直默默地坚持每年给这个孤儿送抚养费。不仅如此,他还每年拿出不小的基金慰问特殊学校、敬老院、驻地部队、受灾户、困难户,并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竭尽所能帮助新农村建设。2006年,他赞助131590元和80余吨水泥支持锦屏县比较偏远的8个村(寨)的公益建设;2008年,为南方冰灾和四川大地震分别捐款5000元;2009年,为铜鼓花桥村新农村建设捐款5000元,同年11月为铜鼓村新农村捐赠2000元;2010年,为玉树地震灾区捐赠3000元;2011年,为铜鼓火冲村资助4万元;2012年3月,为县“生育关怀基金”和归腮小学捐赠4000元,为火冲村公路捐赠1万元;2013年4月,为留守儿童捐赠3000元,助学款64500元,状元奖励奖3万元;2014年,捐资助学84500元;2015年,捐资助学76000元;2016年,捐资助学72000元,其他社会捐赠4000元。

  近年来,欧儒林不断探索扶贫特点和规律,创新扶贫方式。按照贵州省“千企帮千村——百会千企聚力脱贫攻坚行动”现场推进会要求,欧儒林带领的团队通过整合力量,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贫困的农户,精准发力,确立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扶贫战略,谋划扶贫,推动产业发展,落实了具体的扶贫攻坚对象。重点对锦屏县钟灵乡贡村村进行一对一扶贫。欧儒林担任锦屏县钟灵乡贡村村名誉村主任,深入每家农户实地调研指导,制定扶贫攻坚计划,规划实施肉牛养殖、有机种植、美丽乡村建设扶贫路径,以产业扶贫为推手,培育造血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扶贫成效,夯实基础助农户,让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党支部+公司+合作化+农户”模式,推动贡村村扶贫攻坚行动。

  “我们公司对贡村村扶贫基本实施三步进行方案。”欧儒林说,第一步,扶持贡村村农民专业养殖合作化,建设一个标准生态牛肉养殖场,存栏120头肉牛,建牛舍6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隔离舍100平方米,投资4万元;草料房200平方米,投资8万元;水池20立方米,投资5万元;板房投资30万元;供水管道投资1.5万元;供电设施投资10万元;道路投资10万元;种牛舍180平方米,投资7.2万元,沼气池50平方米,投资5万元;消毒室、隔离围墙投资10万元。第二步,利用牛场的粪便作为有机肥,以家庭农场模式搞好有机蔬菜、有机水稻、有机水果园地建设。建有机蔬菜园50亩,投入资金58.5万元;建有机水稻100亩,投入资金41万元;建有机水果园10亩,投入资金7.88万元。第三步,通过环境、防洪河道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民风民俗旅游,投入工程建设费用1640万元,其他费用210万元。

  欧儒林是锦屏县每次组织的献爱心和赞助活动参加最积极、捐赠数量最多的企业家。2009年,他荣获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工商联、总商会“抗凝冻、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连年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2014年评为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助人为乐”贵州好人等。

  坚守十多年人间大爱,欧儒林默默地为不少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贫困生忙碌着,许多身边人说他“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又不是亿万富翁,成天想着去资助他人。他这个人虽然聪明、能干,但就是做些傻事。”甚至有些人说他是装高尚、作秀。面对风言风语以及异样的眼光,欧儒林很坦然地回答:“我做大做强企业确实为了图利,但我做好事,扶贫、助学、救困并不是为了图名,而是为了把图的利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我,怎样看我,哪怕人家诽谤我,我都情愿做一辈子‘傻事’,不做愧对他人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