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贷乱象催生治理新策
专家指出,只要逐步完善校园贷在风控机制、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通过大力监管和规则完善,校园贷必将越来越合法,越来越会释放出更多有益的作用。
去年以来,因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成为社会新闻的头条,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继银监会出台相关通知后,深圳、重庆等地方也纷纷出台校园贷专项管理办法。历时半年时间的整治,相关的监管效应开始显现。
监管:堵住校园贷陷阱
大学生因参与校园贷引发的不良事件层出不穷,原因之一是因为不良校园贷往往披着各种各样的“马甲”,让学生无法分辨。没有门槛的借贷,看似光鲜的校园金融,绝非“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般诗情画意。
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等问题。
根据腾讯新闻的调查显示,在23939个大学生调查样本中,对于“你了解校园贷的相关金融和法律风险吗?”问题,37%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26%的大学生表示基本不知道,22%的大学生表示部分知道,仅有1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即85%的受访大学生可能“不太了解”校园贷的相关法律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同年8月,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
整治:规范校园贷平台
“莫让校园贷成为‘青春债’!0.99%的月息很可能是个坑,实际年利率可能达到40%。”广州市金融局副巡视员李贵远提醒大学生不要轻信广告,很多校园贷实际上已经构成高利贷。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表示:女大学生和老年人都属于易受骗人群,而金融行业又具有信息不对称的行业特点,借款人处在弱势,那些“影子银行”实行的“买者自负,卖者拒不披露风险”的操作行为,涉嫌犯罪。
针对当前校园贷主要存在的风险问题,去年8月中旬,重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重庆市校园网贷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要求相关机构在开展校园网贷业务时应严格执行“八个不得”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随后,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印发《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做出9项规定。
相关的内容有极其一致的部分,包括借贷时需要加强信息审核、提高发放贷款的门槛,借贷时必须审核借款用途,不得在校内开展网贷营销宣传活动、严禁校园代理,不得使用非法手段暴力催收等,同时在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需明确风险提示部分也有对应的规定。除了进行政策约束,多地还开展了对校园贷机构的全面摸底,核实相关情况并督促其对违规行为进行整改。
随着校园贷监管政策的收紧,校园贷市场步入整顿期,校园贷平台呈现大面积“退出”的趋势,同时不少校园贷平台纷纷酝酿转型。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比2015年的顶峰时期减少47家,其中仅2016年就有45家平台主动退出市场,趣店、佰仟金融、我来贷、名校贷等校园贷平台则宣布暂停校园贷业务或转型,在政策的压力下寻找新的突破口。
反思:
学生正当资金需求应关注
“规范校园贷,不能一刀切,需一盘棋思想。”李贵远表示,规范校园贷,在对校园贷平台进行规范、整改、清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小额、利率合理的消费金融产品。
据2016年5月人人网的数据显示,有85.5%的学生表示其朋友圈子里有人在做“微商”,60.7%的学生表示未来考虑做“微商”。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成就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仅有不到四成的创业者利用了外部资金,其中有24.7%的创业者利用了贷款。这显示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发展较为滞后,创业者面临较多融资约束。
校园贷的本意是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来解决大学生在自我提升和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校园贷”帮助了部分大学生资金周转,满足了一定量的资金需求,所以校园贷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考虑到这个因素,在监管整治校园贷的过程中除了“堵”更需“疏”。
对比之前各地证监局及银监会针对校园贷颁布的清理整顿条例,今年4月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仅提到3个“不得”1个“禁止”。这说明,经过一年的清理整顿,校园贷的监管思路进一步清晰,只要不触及这四条红线,依法设立的各类平台和机构都可以正常开展有益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创业成长的金融服务,这在实质上肯定了校园网贷存在的价值,政策口径也有所放开。
目前,已经有金融机构开始进行“绿色校园金融”的尝试。3月30日,乐信集团在深圳召开了一次合作伙伴大会,其CEO肖文杰在会上着重提出了额度控制、利率限制以及支持创业就业,加大金融信用信息安全教育等四大校园贷原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及学会适度使用金融工具十分必要,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信用意识。
正常的校园金融生态应该是:债务违约的大学生自己承担责任;违规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自担亏损;但金融监管部门要做好金融教育,及时惩罚金融机构滥发贷款于前,利用暴力、株连手段追债于后。
专家指出,校园贷行业暴露的种种问题,折射出资本与公益的彼此抵触,校园与社会的相互入侵,但这些并非天生矛盾。希望校园贷平台能够在监管的约束下合规经营,只有逐步完善校园贷在风控机制、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通过大力监管和规则完善,校园贷必将越来越合法,会越来越释放出更多有益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广大高校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高利贷、裸条裸贷的危害,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