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法学教育托起中国法治梦
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他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法治信仰,离不开法治保障,而无论是作为信仰的坚守者、崇尚者,法治文明的倡导者、实施者,还是法治精神的践行者,都离不开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培养。换而言之,法学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中国兴。
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是培育法治人才的摇篮,是培育中国法治建设基石的初产地,是吸纳汇聚法治精神的智慧源泉。它不仅要培育出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的研究性人才,也要培育出具体承担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法治推动者,还要培育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工作者,培育出信仰并奉行法治精神的优秀公民。
用法学教育托起中国法治梦,离不开民族精神。“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它随着民族精神的成长而成长,随着民族精神的衰亡而衰亡”,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熏陶,离不开民族精神的融入。而“法律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发展史”,站在这个承前启后、复兴崛起的历史当头,法学教育就更要立足于本土文化,汲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营养精华,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用法学教育托起中国法治梦,不仅要仰望法治的星空,更要脚踏务实的土地。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要立足于解决中国的司法实践问题,立足于让民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到公平正义,这就必须解决当前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起融合我们文化、切合我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让法治信仰在每一个公民的心中生根发芽。
用法学教育托起中国法治梦,任重而道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国法治梦想的根本驱动,是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体系构建、法治现代化及中华法治文明复兴的重要保障,也将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
用法学教育托起中国法治梦,士不可以不弘毅。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民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智慧源泉,就更要有实现中国法治梦的底气和自信。“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用法学教育托起中国法治梦,是期盼,是责任,更将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