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观音山 持续投身公益 践行社会责任

  今年是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成立的第18年,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青山如今已成为珠三角知名的礼佛胜地。2016年,东莞观音山入园人数逼近百万大关,这样的成绩在东莞诸多景区里算是首屈一指,甚至与珠三角地区一些5A级景区相比,也毫不逊色。

  作为一家企业化运营的民营景区,东莞观音山除了在经营业绩上每年都取得突破之外,还一直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除了直接捐献外,广东观音山还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公益文化活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让更多人从公益活动中受惠。

“问禅公益”走进四川

  自去年“观音山问禅公益文化系列活动之四川阿坝公益文化行”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活动由30名公益人士组成的爱心团队从东莞出发前往四川,开展为期5天的文化公益活动。

  东莞观音山问禅公益文化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推动佛文化、禅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相融相通的研究和讨论。而四川阿坝公益文化行活动作为“观音山问禅”的活动之一,目的是以脚踏实地的善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文化行活动从去年6月底就开始向社会进行公开召集,引起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最终有数十位热心公益的人士同行,前往阿坝州助学及进行文化交流。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此前已经多次到四川阿坝州进行扶贫助学。观音山景区管委会主任陈景玉介绍,当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东莞观音山就曾组团前往汶川协助救灾,是较早到达灾区现场的企业。陈景玉说:“8年过去了,我们一直牵挂着灾区的孩子。”这次他亲自率队前行,在去阿坝查理寺途中,经过汶川,并在汶川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扶贫助学公益行动,把募集到的捐助款项、净水设备、书包、袜子等给有需要的学生送去,把社会各界的关怀带去,温暖广大汶川学子。

  本次活动,团队一行前往汶川特殊教育学校举办了公益助学活动,让团队成员很有感触。参与活动的范女士说,她来到学校,看到这些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们,难过地哭了。“相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来说,我们做的其实很少。我只能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的成长环境带来一些改善。”

  团队成员麦先生之前也帮助过汶川的山区孩子们,他在香港举办过一些活动,呼吁社会关注这些孩子。这是他第一次亲身来到汶川,这次行程带给他的感触非常大。“这些孩子非常需要帮助,我们现在所做的远远不够,我以后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这些公益事业当中。”他说。

  据汶川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毛运兰介绍,从广东远赴阿坝州前来特殊学校助学的团队并不多,“没想到广东企业和媒体对我们学校一直这么关注,作为校长我要替孩子们表达感激之情。这些孩子虽然身体有缺陷,但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关爱,能够让他们更加自信地成长。我要真诚地对这次的公益团队说声谢谢!”

公益“启智行”

  “启智行传统文化体验行动”由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和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倡导发起并联合举办。活动内容包括成长宣誓仪式、中华传统成人礼、中华经典诵读、登山励志体验、大型“启智”祈福法会、慈善捐助等。

  该活动以“德智启蒙·孝行天下”为主题,启发青少年心智,引导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学礼仪、悟文化、践孝行,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希望通过活动能使青少年明大义、学礼仪、知荣辱、尊师承、孝双亲,以感恩、回馈、谦虚之心,服务社会。

  据了解,该活动自2011年启动首届“启智行传统文化体验行动”以来,如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每届吸引千名左右的青少年积极参与,逐渐成为珠三角各地颇具影响力的大型青少年启智活动。

  2016年5月8日,第六届“启智行传统文化体验行动”在东莞观音山举行,近千名来自珠三角各地的青少年积极参与,20位青少年代表上台宣读成长誓言。

  活动现场,一名来自深圳的小男孩眼含泪水,望着台下的妈妈,哭着说:“我有一次说脏话,妈妈就骂我了。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说脏话了。妈妈,我爱你。”孩子的勇气和真诚,赢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过能改,归于无。”孩子们的表现令台上的老师非常欣慰。

每年免门票逾900万元

  据介绍,东莞观音山之所以一直投入资源做公益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座山创立之初,得到了很多社会仁义之士的支持和帮助。

  “东莞观音山从筹建之初到现在,可谓一波三折,当时可以克服困难坚持下来,源于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包括很多信众的捐助,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居士、义工来做公益,有的人虽然捐款不多,但也出了很多力,对我们帮助很大。这是我们做公益的源起。”陈景玉说。

  据悉,一方面,东莞观音山会做一些直接的捐献,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观音山一方面捐款,同时组织员工捐款、举办义卖;雅安地震的时候,也组织了捐款,这样的捐赠数额不算很大,但次数不少。“根据不完全统计,过去这些年东莞观音山直接捐赠的金额,在1000万元左右。”陈景玉说。

  另一方面,观音山的公益更多体现在直接捐献之外。据介绍,在门票价格方面,东莞观音山虽然已经是国家森林公园、全国4A级景区,但一直维持比较低的票价,现在票价还是45元。“而且,每年我们对于皈依居士、残疾人、军人、老年人、媒体、导游、樟木头本镇户籍的入园人士,都是实行免票政策。1年累计下来,大约免票20万人次,按照45元来算1年也要900多万元,这金额也是不少了。总的来说,我们希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观音山发展的成果,让更多人汇聚到这里。”陈景玉说。

  在他看来,观音山在公益方面的投入,更多在于活动方面。这些活动涵盖了文化、运动、环保、艺术、家庭生活、公益演出等。“我们采用补贴的方式,维持成本,或尽量少亏,让更多市民能够免费或用最少的支出,参与到健康、文化、艺术等系列活动中来。”

公益“蝴蝶效应”

  近年来,东莞观音山一直身体力行,投身公益事业,举办了很多公益文化类的活动。

  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每届都有不同的主题,吸引各界人士参与。至2016年,健康文化节共举办了13届。健康文化节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健康的引领作用,得到广泛赞誉。

  自2009年以来,全民健身万人登山大赛在观音山曾先后成功举办了8届,其中,2009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观音山万人登山大赛进行了报道。目前,该赛事已经逐渐转化为广东省的品牌登山活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东莞推广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6日,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承办的2014城市环境与健康万里骑行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骑行团一行十余人从北京天安门出发,开始万里骑行的征程。其间,途经13个省(直辖市)、跨越10条大江(河)、穿过108个城市、骑行6800公里,历时128天,于10月11日到达终点站东莞观音山。

  观音山万人相亲会始于2010年,7年来,在观音山共举办了18届万人相亲会,涵盖的城市从东莞到港深莞再到现在的粤港两地,覆盖的人口达到1.1亿,累计吸引粤港两地的6万多单身青年参加,2000多对单身青年成功牵手,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万人相亲会,社会反响巨大。

  “传承家风·金秋敬老节”大型公益活动自2014年11月启动以来,至今也已举办四届。为弘扬良好家风、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活动期间为现场的老年游客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同时还开展了家书万里行、金秋书画展、敬老登山友谊赛、百叟宴等系列主题活动,并为家风故事征文活动获奖者颁发奖项,一时间在观音山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敬老忆家风的公益风暴。

  陈景玉认为,捐赠是一种方式,是一个短暂的行为,是一种企业或个体的行为,“很多时候捐完就捐完了,捐了也没能带动示范效应。在公益事业中,观音山算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快艇,但我们希望快艇开过去后要掀起波浪,让更多人看到,产生‘蝴蝶效应’。希望我们能够做那只领头雁。”

景区要担当社会责任

  “对现代企业来说,不只是观音山,现代文明社会公益应该是企业作为社会组织,企业应该具有的发展理念,也是企业的良知、责任,观音山是应该这样去做的。”谈及观音山多年来的公益之路,陈景玉说。

  陈景玉说,观音山是一个佛教景区,“这也使得我们愿意,也更应该去做公益,对公益也有更多理解。做公益,与观音山的发展理念相得益彰。打造佛教景区需要公益,我们也希望通过公益,把佛文化的积极理念传播出去。”

  近年来,随着公益事业日益深入人心,很多企业开始广泛地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或成立公益组织、或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这无疑是一件对社会、企业和公众都有利的大好事。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社会公益事业正是这种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

  陈景玉认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应承担社会责任,也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考量。这体现在企业依法依规在市场经济中运营,同时担当起企业对公众的尊重,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的践行者,关照社会的弱势群体。

  “企业应该成为社会风尚的引导者、引领者,应当成为社会慈善公益的践行者。观音山在慈善公益方面的投入,占营收10%左右,在未来这一比例会继续加大。”陈景玉说。

  陈景玉说,观音山作为旅游企业,也是公众企业。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景区,因此景区更要在社会责任上有所担当。观音山不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公益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当然,这也和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始人、董事长黄淦波先生的个人经历、信仰和追求息息相关,他个人也非常热心公益,捐赠了很多项目。”陈景玉说。

将继续打造公益平台

  谈到东莞观音山未来在公益方面的规划,陈景玉表示,东莞观音山还是会结合自身的力量,坚持举办大型的公益活动。“更多是做公益的平台,让更多人能够感知公益的力量。传承佛文化的慈悲精神,持续做好观音山问禅的系列活动,以及一系列的佛文化活动。把这段路走下去,希望能够引领公益的风尚。”他说。

  陈景玉说,他们还是会强调公益“不因事小而不为”,更看重的是公益的共性,而不是强调公益的个性,强调的是人人做公益。“希望我们在公益活动上能够做出多样性。不是说有钱人、有条件的人才做公益,应该是人人都能够参与进来。有的志愿者来做义工、宣传,不一定是物资上的捐助,大家身体力行搞活动,让公益组织来多参与,同时也让市民来参加活动,感受公益的力量。”陈景玉说。

  单个个体、单个企业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只有将社会最广泛的点滴之水汇聚才能真正形成浩荡的公益长河。

想联合更多企业家做慈善

  2013年4月初,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向民政部门申报,希望能成立观音山公益慈善基金会。

  “其实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观音山公司董事长黄淦波说,“虽然我们没赚什么钱,但我们是尽自己所能去做慈善,在目前这个阶段,不在乎做多少,而是一定要做。这就是我们的心愿。”

  黄淦波回忆,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原司长王振耀与自己聊起慈善时,希望他能联合一些敢于尝试的企业家,尝试每年按照定额比例向社会匿名捐助。“我现在想想,觉得应该这么做,我希望能联合更多的企业家来做慈善,做定额捐赠。”黄淦波说。

  (本版图片由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