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届中华公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京研) 为促进海峡两岸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交流与进步,推进法学理论与时代步伐的契合,近日,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协同中正大学法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召开第一届中华公法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转型时代的中华公法”为主题。
北京市科技法学研究会会长喻中、副会长米新丽,常务理事沈敏荣,理事张娜、尹少成、张鹏出席本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小红、云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寿文、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魏治勋以及来自台湾地区的中正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建宏、云林科技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王服清等50余名学者与会。北京市法学会联络部负责人周远清莅临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米新丽对与会领导及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在致辞中,会长喻中指出,中华公法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离不开各界学者的鼎力支持,中华公法学术研讨会为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构建桥梁,涉及宪法、行政法、法理学、国际公法、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将对两岸的学术发展与交流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中正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建宏在开幕式上表示:研讨会是两岸法学交流的重要活动,两岸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学术交流活动的新形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两地法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本次研讨会包括发言阶段、自由讨论与总结展望3个环节。
发言阶段由4个单元构成,分别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余凌云、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杨建军、《理论探索》副主编杨在平、中正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建宏主持。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观点鲜明、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围绕两岸公法学术与实践中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发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晓安主持自由讨论阶段。在自由讨论环节,多名学者就研讨会上学者的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交换学术观点。
最后,中正大学法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吴英志、北京市科技法学研究会会长喻中、中正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建宏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吴英志秘书长指出,法律交流能够很好地促进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机会,更好地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喻中会长在总结发言中谈道,本次会议具有4个显著特点:一是学术信息密集,二是学术议题覆盖两岸,三是学术视野融合中西,四是学术思维贯通古今。他阐明本次会议取得的3方面成果:一是促成两岸公法学者的学术、文化、思想交流,二是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进一步深化的公法学议题,三是标志着一个新的公法学术平台正式形成。
刘建宏院长对此次研讨会的圆满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表示衷心感谢。他进一步表示,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作为进一步整合学术议题、深化两岸法学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中华公法学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