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法启动2017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任文岱) 4月26日,是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2017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会上,按照惯例,发布了2016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以及2016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宣传周活动,增加两个创新亮点,一是,将首次举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展”,融合创意、技术、和实物,全方位向大家展示30年来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所走过的路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二是,首次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以下简称纲要),旨在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司法保护能力更大提升,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同时为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供更多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会上指出,《纲要》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针对专门审判领域制定发布的保护纲要,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加强产权保护和将经济发展新理念融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指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的重要成果。
据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介绍,《纲要》明确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措施。
“《纲要》首次系统地、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展要达到的8个目标,力争创造更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其中,建立协调开放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体系、均衡发展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等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围绕实现上述八大目标,我们提出了15项重点措施。”宋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