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长张帆:少一只翅膀,照样能够飞翔

  个人一等功、首都道德模范、首都公安杰出青年卫士……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呼家楼派出所的警队里,头顶荣誉光环的警长张帆,一年四季都戴着一只黑色手套。

  

“不是每个人面对尖刀都有勇气”

  他皮肤略黑、说话不多、笑容憨厚,初次见面,如果不是左手这只黑手套,37岁的他在人群里并不好找, “就是我的手套有点扎眼。”张帆笑着说。

  2000年7月,19岁的他从警校毕业,17年来,张帆一直在呼家楼派出所工作。“他身上有股劲儿,踏实肯干、不服输。”呼家楼派出所政委匡岩一直是张帆的直接领导,也是派出所出名的“女汉子”。据她介绍,张帆的家在门头沟,每天早晨5点就要从家里出发,17年来一直如此。“他每天都要提前1个小时到达工作岗位,梳理前一天的工作,列出当天计划,任务多时,他一个人同时承担几个人的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警察,张帆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英雄,更没想过自己曾离死亡那么近,“其实我很幸运。”张帆说。

  7年前的一个凌晨,呼家楼派出所接到报警:在核桃园北里有一事主被抢。正在附近设卡的民警张帆和王道银立即带领两名保安员赶往现场。“发现嫌疑人后,根本没顾得上想太多,直接就冲了上去。”他说,在那种情况下,只要是警察都会毫不犹豫。

  经过激烈搏斗,嫌疑人被成功抓获,张帆却因失血过多昏迷不醒。在搏斗中,他的手臂被嫌疑人用刀划出了十多厘米长的口子,动脉血管被扎破,腹部也被扎了一刀。据群众回忆,当时张帆的肠子都流了出来,是用一个碗扣在肚子上送去的医院。

  “当时感觉左臂有热乎乎的液体往外喷。”张帆回忆说,“后来感觉肠子出来了,我还用手指往肚子里塞了塞,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经诊断,张帆为左臂尺动脉断裂、肌腱断裂、小肠三处扎伤。由于失血过多,抢救中他全身的血都被换了一遍。从此,被民政部门评定为七级伤残的他,左手永远都是冰凉的,必须戴着手套保暖。

  “不是每个人面对尖刀都有勇气。”张帆的警校同学在微博中写道。

  经过10个月的休养,从鬼门关回来的张帆重新归队。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派出所领导给他安排了相对轻松的内勤工作。但张帆一次次找领导,要求继续到一线工作,“虽然我的左手有些不方便,我也绝对不会比其他人做得差。别看少一只翅膀,我照样能够飞翔。”

  派出所将张帆安排在了“第一警区”。重归一线的他工作更加卖力,除了处理治安问题外,帮居民找宠物、送醉汉回家、调解邻里纠纷……只要是辖区内群众的事,不论大小他都乐此不疲。“看他每天乐呵呵地忙这忙那,根本不像受过重伤的人。”辖区内的居民陈女士说。

  

只想努力做一名好警察

  去年夏天,辖区砸车盗窃警情高发,犯罪嫌疑人趁无人注意,砸坏停放在路边的轿车车窗,盗窃车内物品,影响恶劣,对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得知此情况后,张帆立即将近期本辖区及周边辖区所有有关砸车盗窃的警情梳理出来,分析研判,找出时间、地点及作案手段的规律,同时调出发案时间的录像,一幕幕回放,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此外,他还制定了一个蹲守方案,每日凌晨带领民警在重点地段进行蹲守。10天后,终于在东三环汇鑫写字楼下发现一男一女将停在路边的丰田霸道车玻璃砸碎,见此情景,张帆立即上前将两人抓获,最终将二人刑事拘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他用独臂传递圣火;在工作岗位上,他用青春传递能量。

  张帆对待犯罪分子绝不手软,但对待辖区群众如春风般温暖。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首先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遇上居民求助,他不遗余力,一帮到底。

  去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张帆正在警区值班,大厅里突然进来了一对神色焦急的母女,从两人的描述中,得知女孩的爸爸患有严重老年痴呆,当天老两口去遛弯儿,一转眼老爷子就不见了。了解情况后,他一边让值班民警根据老太太形容的特征发了一份走失协查,同时拿起手电带着母女俩出门寻找。在经过1个多小时的打听找寻后,终于在本辖区一个小花园内找到了静静坐着的老大爷。

  随后,张帆将一家三口送回了家,在叮嘱家人照顾好老人后,他又赶回所内与民警一起值守前台。

  张帆深知,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一个好的团体,只有让各个单元都处在良好状态,才能正常运转,高效工作。成为警长后,他善于整合优化人才资源,让每个民警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能干事、干成事。

  在张帆的带领下,第一警区始终保持着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这支9人队伍共获得集体三等功1次、个人一等功1人次、个人二等功2人次、个人三等功8人次,个人嘉奖多次。2014年全年,他带领警区全体民警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17人,其中刑拘59人,占全所34%,治拘158人,占全所38%,破案201起,占全所42%

  由于工作突出被晋升为警长后,戴着黑手套的张帆更忙了,他说,“从没想过做什么英雄,我只想努力做一名好警察。”